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上,以曲调本体分析为主体的我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且体现了“曲理”分析与创作运用紧密结合的特点。上世纪末,西方民族音乐学学理理论逐渐进入我国,并在部分学术研究中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拓展了我国传统音乐或民间音乐研究的新视域,使部分研究成果体现由音乐本体向音乐文化层面拓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批评是近几十年来最有意义、运用最广泛的批评流派之一.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女性主义批评采用了一系列解构策略来解读父权文本.从寄生性、嫁接程序与步骤、寄主性等方面考察女性主义批评的解构运作,可以勾勒出一条清晰可辨的轨迹.在不断地解构与自我解构中,女性主义批评一次次突破了边缘与中心的界限,使自身获得了新的实践意义与阐释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艺术本体论的角度,以电影音乐作为艺术概论的本体性质为研究对象,回顾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周传基、钟惦棐两位学者对电影音乐艺术本体的探讨,并通过对"电影音乐"艺术本体性质的辨析,阐明正确认识电影音乐本体性质在电影观念、创作实践和艺术批评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音乐史是人类音乐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门学问,诞生于18世纪,其本身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与专业性,为西方音乐史学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随着音乐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西方音乐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逐渐加深,并且在音乐科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音乐技术分析和音乐学分析是音乐史研究中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音乐技术分析和音乐学分析,可以引发人们对音乐作品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促进音乐史学研究观念的不断转变.基于此,文章着重从音乐技术分析和音乐学分析的角度出发,对西方音乐史的相关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音乐民族志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人类学及民族志学的影响,经历了一段从描述到阐释的过程。而作为民族音乐学众多研究方法的一种,音乐民族志既是理性的,也是描述性的。本文以《民族音乐学导论》中收录安东尼·西格的《音乐民族志》为例来梳理音乐民族志的发展脉络从而探求音乐民族志的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作为民族音乐学者如何书写音乐民族志。  相似文献   

6.
以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家爱莲娜·肖瓦尔特提出的“女性主义批评”和“妇女批评学”为理论依据,女性主义者致力于发掘在《哈姆雷特》批评史中被遗忘和忽视的女性传统,并重新评价其历史价值。除了女性发表的批评,女性哈评还应包括女演员在《哈姆雷特》表演中和女作家在文学改编或创作中对剧中人物的阐释。  相似文献   

7.
蔡加友 《文教资料》2009,(31):76-78
民族音乐学真正进入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尽管我国学界对民族音乐学学科性质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多不统一.但是民族音乐学作为一种观念、一种思维、一种思想已经被我国广大学者所接受。民族音乐学所具有的方法论属性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独特的研究视角,很多研究者运用民族音乐学方法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作者结合中国文化深邃的内涵.谈谈运用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来考察和研究我国传统音乐时的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8.
音乐这门艺术,具有深厚的审美内涵和感人魅力.在音乐教学中,必须按照音乐的本体特征实施以审美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功能.但在我们的有些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些忽视音乐特点,违反审美教育规律的现象.尽管这些非音乐化的教学行为是局部的,不自觉的.但它阻碍了音乐美育功能的实现,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音乐教学的非音乐化倾向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既倡导音乐本体的研究,也注重从音乐的文化环境这一角度来研究。即兼顾音乐本身和文化整体两方面。因此,要对戏曲音乐中的这种现象产生的缘由做出阐释,除了音乐形态研究外,还需要从音乐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方音乐理论为基础的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没有注重从音乐本体方面培养音乐学子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实践基础,也忽视了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者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中国传统音乐基本上在民间以自生自灭的方式存在,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实践形成脱节现象。半个多世纪以来,音乐学术界对中华母语音乐及音乐教育的关注和呼吁不断,很多音乐学家倾注了大量心血,凝聚成多部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专著陆续出版,为实行中华母语音乐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发展民族音乐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高校音乐教育应该尽快承担起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重任,期待中国传统音乐早日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乐"调"辨析     
针对基本乐理中“调”概念多义、歧义的现象进行梳理与辨析,认为“五四”前后西乐东渐的中西乐理“混合”是导致“调”概念多义歧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从音乐不容易为人听懂、音乐是否需要被人听懂、听懂音乐的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听懂"的误区.从感情的重要方式需要我们听懂探寻听懂音乐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自然界的动物在遭遇危险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御敌招数,如毒蛇喷射毒液,章鱼喷出墨汁,电鳗放电,壁虎断尾求生等,还有的动物变换身形、虚张声势以吓唬敌人,而龙虾的防卫术则尤其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4.
“音乐粉丝”产生的心理原因是追求自我认同,众多“粉丝”组成“粉丝”团体是追求归属感,音乐粉丝”对音乐创作和音乐消费市场都有深刻的影响,“粉丝”也有创造力,他们的作用影响着音乐生产与创作.  相似文献   

15.
“严肃音乐”之我见——论音乐欣赏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音乐欣赏应注重情感愉悦、淡化文字描绘注重联想意图、应注重感知为主,理论知识为辅这三个方面为内容,对于音乐欣赏中的一些称谓、欣赏方法展开阐述,从中力求探究更为全面地音乐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6.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经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部分继续在民间流传,其歌辞仍为鲜卑语。而华化的这部分歌曲通过战争、外交、民间等各种方式流传到南方。在华胡音乐文化交流渗透中,"北狄乐"不断地被汉化,到唐代,其自身的鲜卑语系统已完全消融于汉语的音乐文化系统中。"北狄乐"入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华乐,进入华乐系统后,"北狄乐"的性质改变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前言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指出:人至少有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与自我认识智能。并认为:音乐智能与其它智能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他在《多元智能》一书里谈到艺术教育特征时又说:人类的  相似文献   

18.
弦管(又称南曲、南音等)的记谱体系为:指谱,其特点为字谱、琵琶谱、骨谱。其上源至少可以追溯至明代。《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的不少符号应具有相应的音乐记录音乐。明清时期弦管记谱体系有着重要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钢琴组曲这种体裁是舒曼有别于其他作曲家的标志,奠定了舒曼在钢琴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狂欢节》是他具有代表性的钢琴组曲之一,是他双重性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现实性与幻想性;形象性与隐喻性。  相似文献   

20.
谈起现代音乐的发展就不得不承认后现代音乐对其产生的影响和挑战,甚至还应警惕以后现代音乐代替现代音乐、以零散性代替完整性的倾向。这是因为,在当代社会中曾出现过许多后现代音乐超过现代音乐而大受欢迎的现象。从"系统"概念的视角,分析现代音乐和后现代音乐的形式、特性及意义,并阐述现代音乐和后现音乐的本质差异,对于研究系统和非系统成分的一般理论成为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