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里黄河在山东省东营市入海,在其入海口一带,风光奇特,资源丰富,是一块神奇的待开发的黄金宝地。黄河入海显神威 由青藏高原奔涌而下的黄河,从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起,水流就变得混浊,到了河南孟津县,它开始在平原上蜿蜒,且流速缓慢,到了山东境内,年均含沙量为20千克/米~3。由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黄河便泛滥成灾。  相似文献   

2.
1955年7月18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邓子恢副总理作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开发报”。这个报告说明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对于治理黄河的殷切愿望,即将成为事实。每一个中国人民,对于这样一个改进黄河的伟大计划,全都感觉到无限的欢欣和鼓舞。根据邓子恢副总理的报告,中国人民不仅要使几千年来严重的黄河水害从根本上予以彻底解决,而且要从各方面来开发黄河的巨大富源,来创造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黄河综合规划包括远景计划和第一期计划两部分。远景计划规定了:黄河从青海省龙羊峡以下到海口之间共将修建46座高低不等的拦河坝,这46座拦河坝将排成一连串的梯级,使黄河成为一条“梯河”。这46座拦河坝一共可以发电2,300万瓩。此外还  相似文献   

3.
1964年3月3日,周恩来总理倡导并亲自在海口林场种下了一株象征"中阿友谊"的油橄榄苗.自2010年昆明市海口林场单位性质从生产型单位转型为技术管理密集型单位后,充分利用现有的森林、人力以及外部资源,大搞科技项目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七年,山东人民已经对黄河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取得了胜利。一九四八年的治黄斗争是更严重更紧张的经验。当年二月,山东黄河下游发生几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凌汎。所谓凌汎,是每年开春时黄河冰冻化水的一种特殊水灾。那时上游已经开了冻,但是下游天还冷,靠近海口的河上冰冻未开,结果上游大块冰冻淌下来,到下游淌不开了,就很快的堵起了一段段的冰坝冰山,河里的水给挡着,流不下去了,愈涨愈高,黄河大堤受到了强大的压力,每一处都可能出漏子,酿成决口的危险。因为凌汎很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划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下水系统的划分是正确评价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黄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划分的原则:主要以地下水的循环特征和水力联系为依据划分地下水系统。一级地下水系统以黄河一级支流流域分水岭为边界;二级系统主要考虑含水介质的类型(孔隙、裂隙、溶隙)以及黄河支流流域的分布。将研究区划分为9 个一级地下水系统,31 个二级地下水系统,并论述了各地下水系统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该次研究还对黄河下游地区、鄂尔多斯闭流区的地下水系统边界进行了讨论。认为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表闭流区内,同样存在有相应的浅层地下水闭流区系统;黄河下游地上悬河段,则充分考虑了黄河作为分水岭对两岸地下水的补给,即以黄河对地下水的补给范围作为地下水系统划分的边界;在入海口地区,从地下水的生态作用出发,进行了单独的划分。黄河流域地下水系统的划分,为进一步评价黄河流域水资源、实施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黄河入海口湿地特征,分析其生态用水量,并对河口湿地恢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娟 《金秋科苑》2013,(22):94-96
蜿蜒东流的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塑造了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也哺育了黄河入海口水文化、它既是黄河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黄河水文化形象展示的典型代表?作为黄河口的黄河人,要责无旁贷的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提供安澜稳定的环境,继承和发展黄河水文化,做好黄河卫士、做到福润东营.  相似文献   

8.
位于黄河入海口地区的山东省利津县刁口港的渔民不断在近海发现海猪群的身影,这些珍稀水生动物不时窜出海面,相互追逐,如同海洋馆里的海豚正在演出。据刁口港管理站观察,2007年海猪比2006年提前20多天到来,数量也有所  相似文献   

9.
黄河治理开发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黄河概况及特点 古老的黄河距今已有150万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包括内流区)79.5万平方公里。黄河干流河源至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河道长3472公里;河口镇至河南省郑州附近的桃花峪为中游,河道长1206公里;桃花峪至入海口为下游,河道长786公里。黄河上游地区是水量主要来源区,水电资源丰富;中游地区…  相似文献   

10.
<正> 在黄河入海口的渤海之滨,闪烁着一颗新的明珠,这就是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东营市。东营市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育繁荣技术市场,促进地企结合,作为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战略举措,加速了农业产业化、工业集体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已成为山东省两个跨世纪  相似文献   

11.
黄河入海口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其特点是“旷”、“野”、“奇”、“特”、“新”,本文在考察的基础上介绍了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三角洲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特殊景观资源;提出在黄河口的旅游业须以生态旅游为基础的保护利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近40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灾害、植被与土地利用变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过去20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温度、干湿、极端旱涝等的变化特征,以及历史农耕发展对土地覆被的改变和垦殖率变化的总体趋势;并从长期变化视角简要讨论了这些变化与黄河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决口改道的宏观关系。主要结论有:过去20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温度与干湿呈显著多尺度周期波动,且中游和下游地区的干湿变化并不完全同步;极端旱涝发生频率存在阶段性差异。至公元初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就已被开发为一个垦殖范围与今相近的农业区,其自然植被分布极为有限,且其后的农耕垦殖强度虽有大幅波动,但总体呈增加趋势。上述因素变化相互交织影响了黄河中、下游水沙输送平衡、河道淤积和河床稳定,是引发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重现“筑堤—淤积—悬河—决口改道”循环过程的重要因素。这些认识可为进一步科学理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环境变化规律及其与下游地区河流安澜的关系提供历史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黄河流域沿线60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黄河文化背景下的旅游业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从时间和空间层面分析基于黄河文化下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结果显示:在时间趋势上一直呈现递增趋势,但是在空间层面存在着连片分布、不平衡、不均衡的发展现象,主要体现在黄河中游城市受益于文化作用下的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下游次之,上游城市旅游发展水平偏低,以西安为代表的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稳定较高,而上游城市的甘南州、临夏州等地旅游业发展水平一直处于最低阶段。  相似文献   

14.
黄河河口防洪工程主要有堤防工程、险工控导工程组成,在风浪淘刷、雨浸风蚀下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恢复水(雨)毁工程每年都需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为确保工程完整,黄河职工在治黄实践中进行了多方面地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从黄河河口生物防护的探索和应用入手,从传统草种和组合植被护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黄河工程维修养护运行中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指黄河在入海口多年来淤积延伸、摆动、改道而形成的一个扇形地带,黄河水沙是维持三角洲生态环境的最基本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不断加大,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黄河水不再泛滥,减少了对三角洲补充水沙的范围;黄河入海流量减少,进一步降低了对三角洲补水的能力;工业化进程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维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健康要充分利用黄河水沙资源,将改造盐碱与保护湿地有机结合,并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黄河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在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的基础上,以1990年为现状,2000年水平黄河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规划为依据,预测分析远景(2030年)黄河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及对水资源的需求,并提出解决黄河地区远景缺水的对策和措施等。分析结果表明,远景黄河地区工农业及城乡生活需引水达1060×108m3,需耗水810×108m3,在考虑黄河可供水量及地下水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届时,黄河地区仍将缺水250×108m3以上。解决黄河地区缺水的主要对策措施是实现跨流域调水。  相似文献   

17.
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将使我国黄河河床上淤积的泥沙变为“绿色优质水泥”。6月16日,清华大学国土资源研究中心在京宣布:随着凝石技术原料采集技术的突破,其原料实现了从矿石残渣到沙土的拓展,黄河数亿吨淤沙可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18.
李白站在黄河之滨,瑟瑟弹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黄河上下,滔滔之势已渐渐隐去。且看下列一组数据:黄河断流自1972年开始,70年代最长年断流历时21天,80年代最长年断流历时36天,至90年代最长年断流历时急剧升高,从1991~1997年的7年中分别为16、82、61、75、122、133、226天;  相似文献   

19.
该变电站站址位于位于沛县龙固镇东北方,东,西邻龙固矿、氯碱厂龙固热电厂,临近后沙河村。该变电站与2008年投运,为户外常规变电站,11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中型布置,架空由东进线,主变压器户外布置。  相似文献   

20.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颂黄河、爱黄河、述黄河、护黄河这一过程中,处处体现着它所表现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无论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听这首曲子的原作,还是在改编成协奏曲后的《黄河》,都给人以强烈的民族意识,给人以坚强的斗争意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