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后的一天,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她说:“华子,你知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想,没觉得有什么特别。“说你没心没肺吧,你还不承认。”母亲在电话那边笑着数落我,“明天是亲家母的生日,你这做儿媳妇的,连这个都不知道,太不应该了。”那一刻,我诧异极了。  相似文献   

2.
阿健  臣成 《出版参考》2004,(12):11-11
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没文化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相似文献   

3.
当兵第三年的一天,连队文书将全班新兵的邮件交给我,我这个新兵班长发现新战士叶凤德家里的包裹单内装何物一栏写“新华词典”。我找小叶了解,才知小叶的文化基础不牢,母亲为了使儿子尽快提高文化水平,便寄来一本“新华词典”,并在字典的扉页上附着一首“知儿文化低,字典寄给你;愿你随身带,常拜无言师”。我凭着自己平时看报积累的一点敏感,认为临近春节,父母给千里之外的儿女南吃穿的多,而小叶的母亲却奇来一本“无言老师”,多么鲜明的对比。于是,我立即写了一篇《一件“特殊”的包裹》的稿子。寄出不到10天,《福建日报》、…  相似文献   

4.
中间人法则     
◆你要知道婆媳之间当然比不了母亲之间来得亲切自然。另外,媳妇从自家门跨出,跟你进入另一种生活,自然要有一个与婆婆相适应的过程。◆你要清楚婆媳二者也是能够相互沟通的。◆你要有一些适当的方法来处理婆媳之间的矛盾。有时要“快刀斩乱麻”,有时要“以柔克刚”有时要“欺上瞒下”,对一些无关紧要又容易引起双方误解或不和的事要“封锁消息”。  相似文献   

5.
爬格子,说“爬”、不说“走”或“跑”,可见其艰难不轻松。有位邻居见我常发表文章,不无羡慕地说:“你业余双休时间给报刊爬爬格子,既扬名又有稿酬,倒也不错。”岂知,这“格子”是那么好爬的吗?!乡间务农的母亲见我常常深夜伏案写作,桌子上堆着如山小丘的方格稿件,心疼地说:“这么多格子,哪天能爬完?你这么下去,早晚得累倒在这方框格子里……”母亲因爱而生愁。“爬格子”,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实则是辛苦用大脑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手     
母亲有病了,我陪她看病。检查、开药,一切在我看来是那样的陌生。到了打吊瓶的时候,母亲伸出手,医生说:“你的血管很暴露,很好扎针!”母亲笑了,我转过身,当目光落在母亲的手上时,怎么也不相信这就是当年那双灵巧好看  相似文献   

7.
就在万人工厂的女浴室门口.他与母亲对峙。母亲一手还端着盆,臂上搭了好几条手巾,另一手摸索拖鞋以吓唬:“你跟我进来,啊?你进不进来?”不明所以然的羞耻笼罩他,他嚷,“我是男生,不能进女浴室……”被一把薅进去,白雾蒸腾,抬头一片白花花的肉体,忽然有了新鲜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异性的吧?” 9月30日,也就是“十一”长假的前一天晚上,戴晓蕊跟几个朋友在咖啡馆坐到11点半,12点,敲开家里的门。母亲来开门的速度很快,且没有像往常一样嘟囔她为什么不带钥匙。“张骥呢?张骥回来了吗?”戴晓蕊一边脱鞋一边问。母亲马上凑上来,神秘兮兮地说:“他呀,他去找小姐按摩去啦!刚走。”“什么找小姐呀,妈你别乱说。”“大半夜闹个女的摸来摸去,有什么好啊!你太相信他啦,傻闺女,我看张骥早晚要学坏!”对母亲的危言,戴晓蕊置之一笑。她打发母亲睡去,然后坐下来边看电视边等张骥回来。  相似文献   

9.
按摩麻辣烫     
“异性的吧?”9月30日,也就是“十一”长假的前一天晚上,戴晓蕊跟几个朋友在咖啡馆坐到11 点半,12点,敲开家里的门。母亲来开门的速度很快,且没有像往常一样嘟囔她为什么不带钥匙。“张骥呢?张骥回来了吗?”戴晓蕊一边脱鞋一边问。母亲马上凑上来,神秘兮兮地说:“他呀,他去找小姐按摩去啦!刚走。”“什么找小姐呀,妈你别乱说。”“大半夜闹个女的摸来摸去,有什么好啊!你太相信他啦,傻闺女,我看张骥早晚要学坏!”对  相似文献   

10.
你的宝宝的眼睛是否够明亮有神?你的宝宝经常揉眼睛吗?有无故流泪的现象吗?应季护眼,让你的宝宝的眼睛永远是“明星”。宝宝眼睛的生长发育从母亲怀孕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宝宝出生后就对光有感知了,如果你用手电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手机     
春节回家,临返城时,像有心思,几次嗫嚅着,欲言又止。我问:“爸,你咋啦?”母亲答过话来:“别理他,这老头越来越像个孩子,真是老  相似文献   

12.
你在初一零点刚过便急匆匆来到人间,带着母亲的温馨,带着父亲的慈爱,沐浴着助产士的关怀,又带着记者美好的祝愿,说你全家“三羊开泰”,说你长大后一定是个温顺漂亮的姑娘。“小羊羔”,为了等你,急坏了你的爸爸妈妈.知道还有  相似文献   

13.
一句“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拉开了“无聊文化”的序幕,伴随着“无聊文化”的登场,在中国内地流行了近十年的“贱文化”走进了穷途末路,离彻底退出人们的文化视线不远了。  相似文献   

14.
《韩非子》中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将叫吴起,他带兵攻打中山国时,军队中有个士兵的伤口发炎了,流着脓血,吴起看到后就用自己的嘴给这个战士吮吸脓血,士兵非常感动;都愿意为他勇敢作战。有一次,他又为伤员吮吸脓血,一个伤兵的母亲看到后反而哭泣起来,人们问她:“吴起大将这样爱护你的儿子,你为什么还哭啊?”这位伤兵的母亲说:“吴起曾给他的父亲吮吸过创伤的脓血,他的父亲就战死了,现在我的这个儿子又要战死了,所以我才哭呀!” 这个伤兵的母亲的类比犯了“不相类”的毛病。她的思维过程是机械的类比…  相似文献   

15.
凡是有人类文明的地方,都能看到对母亲的赞美。“你饿了,她喂你。你受委屈了,她安慰你。你生病了,她为你做鸡汤。你过生日了,最最深情的贺卡总是来自你永远可以信  相似文献   

16.
她一生下来,就缺少左前臂。助产士看到她时,彻底惊呆了,于是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地对她的母亲说:“你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她有两条腿、一个漂亮的脸蛋,可是却缺少一段手臂。”  相似文献   

17.
刊中报     
那时候西方列强把屠刀架在母亲的脖子上,把你从母亲的怀中生生在走,眼睁睁地看着你在魔爪下挣扎。你那撕肝裂胆的呼叫,在母亲的耳畔回响了几个世纪。你看着母亲,母亲看着你,隔海相望却不能将你撒入怀抱。经过多少年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你回家的日子,祖国母亲啊!半是喜悦,半是酸楚。那是灾难深重的年代,祖国母亲弱不禁风,任人宰割,惨遭蹂躏,一百年沧桑一百年屈辱史,给炎黄子孙留下了抹之不去的烙印。今天,祖国富强了,民族的自尊掘起在东方,这才有了你的顺利回归,这才有了骨肉团聚。惨痛的日子已经过去,国耻亦永远成为历…  相似文献   

18.
梅子 《湖北档案》2009,(4):36-36
那年。当我在小学读书时.正赶上3年自然灾害。我们村里好多同学都缀学回家找野菜、挖树根填饱肚子。我也准备退学。哭着对母亲说:“我肚子饿。”母亲说:“孩子.忍着点吧.妈会想办法不让你饿肚子的.啊!”  相似文献   

19.
漫画角     
《档案管理》2005,(6):90-90
伦格仑漫画(摘自译林世界连环画漫画经典大系/C artoon.Comic)“别闹,那不是棉花糖。”“你母亲?她不会喜欢有胡子的孩子!”“这不容易,因为胡子不能沾一丁点儿水!”“出来,现轮到我了!”“我们还有200天,然后就又开始下)!”“脖子上的白印子多难看!”“我们出这么多汗,怨谁呢?  相似文献   

20.
吴若权 《出版参考》2010,(11):34-35
常有人问我:“你的愿望是什么?” 我的愿望是活得久一点.不是为了其他.而是为了奉养母亲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