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题目的设计可循着两条路子进行,一是依据教材中已有的材料和情境,选取教材的某些现存问题,要求应试者加以解答;一是提供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要求应试者加以解答。前者主要考查应试者的再认再现、重复模仿能力,对记忆的要求很高,这是传统试题的显著特征之一。后者着重考查应试者  相似文献   

2.
一些单项选择题的测试点本来就十分简单,但命题者有意把题干复杂化,即把题干改写成一个少见或者陌生的结构,如果应试者不熟悉题干的结构,就难于选对题目的答案。对于这类题,应试者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即把题干还原成自己熟悉的结构。这样,题目就会变得简单,答案就会一目了然。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将倒装句改为陈述句。由于倒装句的使用,句子的结构会变得陌生。对于这类题,可将题干还原成一个陈述句,题干的结构就会变得熟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考实验试题有一个共同特点:回归基础、回归教材,即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进行重新改造,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以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大多数学生往往只能解答曾经做过的题目,一遇到“新”题,就束手无策,怎么办?解决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在复习实验时注重“回归”思想(即根据“新”题的要求→“联想”到教材中各基础实验的设计意图、原理、方案→进行对比、发现异同→再进行模仿或创造)的培养,经实践,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教材中的“做一做”是针对新授的知识点和例题设置的基本练习题,重视“做一做”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下面就题目的“单一性”、“阶梯性”和“发展性”来分析“做一做”题目的设计意图。一、单一性从题目结构、类型上看,“做一做”的题目基本上是例题的模仿题。例如.第四册47页例6例7是教学“几百加减几十”,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做一做”安排了六道题,  相似文献   

5.
阅读理解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中考新题型,它的题目灵活,形式多样,解法灵活多变,要求应试者有一定的理解创新能力,本文将这类题作些归纳小结,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考语文试卷中的语言运用题部分常常会出现图画题。这类题目能够检测出应试者的语文综合水平和能力,因而深受命题者的青睐,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为了“备战”2010年的中考,我们很有必要对上一年度的此类中考试题作一番解析、探究、综合。  相似文献   

7.
“哪一种方法最好”与“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在国家级新课程实验区高密调研,听的第一节课是第二实验小学的数学,执教的是该校数学教师张爱芳,她讲的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张老师告诉我说,过去讲这一部分内容挺容易,把教材上的13个“准备题”做完,再把“做一做”的5个题目通过卡片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完成,基本上就从“11减9”到“19减9”复习了个遍,课后练习一中还有66个题目,101次运算,翻来覆去,什么样的肉也就煮烂了。而且,从第一个题开始,教材就为每一个题目标上了一个简单的方法:用加法推算减法,…  相似文献   

8.
1高考展望 1.1考点回顾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命题时要设计“研究型、探索型或开放型的题目,让考生独立思考,自我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新题型即创新题型,“新”是相对“旧”而言的,一般可以理解为在教材上无例、习题,或在教参上无套路题,或是历届的考卷中无类似题的一类新型考题.这类题目每年由高考命题组原创设计,按15%左右的比例推出.  相似文献   

9.
王连笑 《中国考试》2007,(11):10-15
综观2007年数学高考文、理共37套试卷的670多道试题,出现了许多由命题者精心设计的颇有新意的题目,这些题目不仅符合考试大纲的“能力立意,考查基础知识,考查数学思想,体现数学特点”等基本精神.而且“难题不怪.新题不难”.虽然表面上看,题目比较生疏.复习时没有见过,但是只要基础知识扎实,注重数学思辨,“生题”就可以转化为“熟题”,“非常规题”就可以转化为“常规题”,解答这类试题可以检验考生的数学基础掌握的程度,思维能力达到的程度,数学思想应用的程度等数学实力。下面举几例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高考尽管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出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线。就是规则,就是知识结构,抓住规则,掌握知识结构, 就不怕题目千变万化,因此,同学们在学习中要适时安排一些专项训练, 既要“多题一解”,培养迁移能力,也要“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考应试过程中会出现三种语言:a.命题者的语言。它表现在题目的表述上,作为对应试者进行答题活动的指令性语言。b.阅读材料的语言。这是文章作者的语言。c.代表应试者答题意思的语言。这种语言有时候是取自试卷之中的,如选择题的答案就属此类;有时候是要应试者自己用文字来表述的,如简答题、填空题等。答题过程是应试者根据第一种语言的要求,感知第二种语言所传达的信息,然后用第三种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把“第二语言”转化为“第三语言”是一种常用而且十分重要的能力。近年来的高考阅读题,有百分之七、八十的考题是属于考语言转化能力的题。 要使“第二语言”正确转化为“第三语言”,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准确理解“第一语言”——题干语言。请看这样三道题的题干:Ⅰ。“从下列四项中,选出符合本段观点的一项。”Ⅱ。“为什么今天人们的时间观念不知要比古人强多少倍呢?文章在何处说明了原因?选出说得正确的一项。”Ⅲ.“俗话说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巴金在这里赞美飞蛾为追求光和热而死,一褒一贬,截然不同。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从  相似文献   

12.
美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特点与我国教材中的应用题相比,美国小学数学应用题具有以下特点:一、真实的题目多,虚设的题目少;二、教材中的应用题数量少,难度低,容易解;三、与式题结合,“半应用题”较多;四、与图密切联系,往往是一题一张图;五、发现规律与开放性题目...  相似文献   

13.
教学理念 “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令文章充满精气神,让人一看就有阅读的欲望,因此,指导学生拟出漂亮的文题,是每位语文教师必做的功课。笔者以此为出发点,带领学生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探寻幽径,发现别样天地,学会巧取文题。  相似文献   

14.
也谈“桥梁式”题目的教学陈水平,陈桂芝(江苏省海门县正余中心小学)贵刊去年第4期发表的《要重视“桥梁式”题目的教学》一文,对教师如何深刻钻研教材、做好新旧知识为衔接颇具启发和教益。该文所说的“桥梁式”题目在教材中经常可见。要真正发挥这种题的教学功能和...  相似文献   

15.
总复习教材,概括了整册教材的基本内容。教师应该深入钻研这部分教材。对复习教材的不足之处,采用弥补措施。比如,就科学性来说,15题应将“12”改为“8”,将“8”改为“3”;20题应将“同”改为“这”,将“可以行多少小时”改为“可以行多少里”。就思想性来说,4题的(?)全国最高纪录”可结合我省波阳三庙前公社的廿多万斤亩产量予以说明,并自编一些有思想性的类似题子代换相应复习题。就内容份量来说,略嫌少了些,还可从各单元最后的练习中选择一些题目做例题,用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技巧。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因此第一轮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结合我的实际教学,谈谈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多选题     
为了确保对应试者学习成绩评价的客观性,近年来世界上流行一种不同于传统笔答论文式试题类型,叫做“选择题”或“多选题”,相应论文式试题又叫“供给题”。供给题要求应试者提供正确的答案;而多选题则要求应试者在试题内提供的多种(常为三至五种)可能的答案中,确定一个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于永宏 《甘肃教育》2009,(24):55-55
一、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 回归基础,回归教材“基础+传统”是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的最大特色。全卷80%以上的题目都属于基础题、课本题、传统题和常规题,不偏、不怪、不陌生。这些试题均可从中学化学教材中直接得到答案或解释,有利于指导我们的化学教学立足基础,脱离“题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相似文献   

19.
严武 《江苏教育》2000,(12):48-48
了《江苏教育》2000年第4期祝中录老师的《“开放题”还需“开放性”教学》,笔深有同感。目前的教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编入相当数量的开放题。其解题策略呈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如果仍然采用传统教法进行教学,就没有很好地领会编意图,题目的价值就没有得到实现,也错过了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近二年来,许多省市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信息给予题,虽然这些题目所占比重很小(约占试题总分的10%以下),但预示着试题改革的方向,逐渐由知识型向智力型转变。信息给予题的特点是:从表面上看有关知识未学过,超越了教材范围,但都是以已知条件出现的,其基本结构由“说明”(即新情景)和“问题”两部分构成。这类题能较好地考查同学们迅速接受知识并迁移到新的“情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信息给予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给信息特征,把题给的各种信息消化吸收为自己的知识,并与已学过的知识挂钩(即‘“新”、“旧”知识相衔接),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