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许多名叫路易的法王中,第一个路易国王其实叫克洛维(Clovis,在位481—511),是法兰克帝国的创始人。后来,他名字中的字母“C”被写丢了,字母“V”写成了“U”,因此,克洛维(Clovis)就成了路易(Louis)。路易和英文的刘易斯(Lewis)以及德文的路德维希(Ludwig)相同。虔诚者路易(在位814—840)通常被认为是路易一世。他是查理曼大帝之子,继其父之后做了法兰克国王和神圣罗马皇帝。路易一世死后,查理曼创建的大帝国为其后代所瓜分,然而,后来的四个路易王的历史作用微乎其微,不值一书。路易六世,即“胖路易”(在位1108—1137),是卡佩王朝中第一个重要的国王。卡佩王朝始于于  相似文献   

2.
于晓明 《世界文化》2006,(12):46-47
变迁离圣彼得堡不远处有一块风景秀丽、幽然雅致的地方,那就是俄罗斯著名的皇家度假圣地奥兰尼堡,这里会为游客提供更放松的视觉享受和更休闲的生活,而且这里更体现了18世纪俄罗斯帝国皇室生活的多彩多姿。奥兰尼堡是彼得大帝在位时建立的。据传说,彼得大帝发现白令海南岸长了一棵桔树,就命名这个地方的村子为奥兰尼堡(意为“橘树”)。彼得将这个村子赏给了他的弄臣亚历山大·门什科夫伯爵。后者在这里建立了第一座宫殿。几年后,当彼得大帝第一次乘船来这里访问时,却上不了岸了,原来所有的车辆马匹都陷进了海岸线上的沼泽里。门什科夫看到如…  相似文献   

3.
正1689年1月18日,孟德斯鸠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其祖父曾担任法国国王亨利四世(1589年—1610年在位)的宫廷内侍,其父投身行伍,战功卓著。孟德斯鸠少年早慧,受过良好的教育。在父亲精心安排下,先后进入朱伊公学和波尔多法学院学习,1708年获法学硕士学位。成年后,孟德斯鸠生活优裕,交游很广,博学多识。1713年旅居巴黎期间,  相似文献   

4.
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这座皇家宫殿面对着伦敦圣詹姆斯公园的林荫道。白金汉宫原名叫白金汉大厦,是1703年至1705年由荷兰建筑师威廉·温德为白金汉公爵约翰·谢菲尔德建造的一座红砖建筑。1761年,乔治三世用分期付款把这座建筑买了下来,四期共付了二万一千英镑。他喜欢住在白金汉宫或丘镇,不大喜欢住在圣詹姆斯宫。1775年,他决定把此建筑作为日后的遗产传给夏洛特皇后。但由于他晚年多病,致使这座宫殿很多地方失修。可是,后来乔治三世就决定不惜重金,计划把它重建成一个豪华壮观的宫殿,使它最后成为伦敦的真正的皇宫。在他的宠臣约翰·纳什的帮助下,  相似文献   

5.
出国旅行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带上一本历史书。我相信:一切都逃脱不掉历史的承载。而作为一个访客,来到一个新的国度,只是在历史的切片中穿梭而过。这个时候,历史是一册导游图,引领着我对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的漫游。这次去法国的时候,我的行囊中装上了一本厚厚的法国通史。这本书伴随我的法国之行,指引我的目光,仔细地触摸巴黎的大街小巷。一个空闲的周末,背包中装上相机和法国历史,漫步在塞纳河畔。穿过亚历山大桥,就是协和广场了,广场向左转是喧哗的香榭丽舍大街;向右转是杜易勒公园。这里曾是一座宫殿,现在却只有一池秋水…  相似文献   

6.
乾隆皇帝(1710—1799)是清朝的第四代皇帝,姓名为爱新觉罗·弘历;历史上称他为高宗纯皇帝.他活了89岁,在位60年,又当了3年多太上皇,实际上统治中国63年零4个月,是中国封建帝王掌权最久、寿命最长的一位.中国有句俗语“人活七十古来稀”.在科  相似文献   

7.
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1875-1937)出生于法国南部与西班牙接壤的山区小城锡布尔一个工程师家庭,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巴黎。他从小就接触音乐,7岁开始学习钢琴,14岁(1889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学习期间,他在音乐创作上就爱标新立异并追求崭新的音响效果。他在精神气质方面深  相似文献   

8.
1890年5月17日,文森特·凡高从法国南部来到巴黎。他的兄弟提奥多鲁斯(提奥)把他接到提奥在巴黎蒙马特尔高地脚下的新住所,多年以来凡高一直把自己所画的油画送到他的兄弟那里。当他来到提奥的房间时,只见屋里每个角落都摆上了他的画。也是头一次有这么多凡高的画在一个地方会合,这真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象。那天,凡高看到他的画作,不禁欣喜若狂,内心充满了自信。提奥的新嫁娘乔,曾多次听别人讲起她的大伯兄,并且发现他“体格强壮,肩膀宽阔,肤色康健,脸上呈现出愉快的神情,给人一种坚毅果敢的印象”。但凡高一清二楚,这只不过是一瞬间的愉快罢了。不久以后她就知道了这一实情。七年前他曾写信给提奥:“我不仅绘画生涯起步太迟,而且我也活  相似文献   

9.
雷诺阿(1841—1919)出生于法国利摩尔的一个裁缝家庭,4岁时全家迁居巴黎。因家中生活贫困,他13岁当徒工,以绘制陶瓷制品谋生,以后又改画扇面和窗帘。1862年,他进入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师从格莱尔。到  相似文献   

10.
正法国印象主义大师克劳德·莫奈(1840—1926)对大自然的偏爱与浓厚兴趣体现在他对作品精妙的细节处理上,他的作品对推动19世纪的印象派运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今仍让世界为之着迷。莫奈出生于法国诺曼底地区的勒阿弗尔小镇,这一地区也成为他的创作取景地。1859年,他搬至巴黎,转年就读于瑞士学院。这期间他师从法国风景画家尤金·布丹,学习了今后主导他创作的外光画法。  相似文献   

11.
十八世纪法国于1685至1690年间称霸欧洲。然而,随后即开始对连年不断的战争感到厌倦。王公贵族们在凡尔赛宫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穷人们则不胜压迫之苦。路易十四随着年事越长,越不能容忍与他相左的宗教与政治。作家们群起攻击路易十四的错误政策与弊端,文学便成为对政治与宗教的评论。让·德·拉布吕耶尔(Jean de La Bruyere,1645—1696)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他将格言式的短文与刻画典型人物的小品收集为一部《品格论》(1688)。这是一部针对社会时弊的尖刻评论集。圣西门(Louis de Rou(?)oy,Due de Saint-Simon,1675—1755)也抨击路易十四的政策有害于法国。他写的《回忆录》在他死后才得以出版。其他18世纪的作家也揭露了王室的一些丑闻。1715至1774年在位的路易十五是一个庸懒自私  相似文献   

12.
一天晚上,法国画家米莱孤独地踯躅于巴黎街头。在一个明亮的橱窗前,他听到两位青年在议论着陈列在这里的一幅少女裸体画: “这幅画糟透了,简直令人厌恶。”“是啊,米莱画的吆。他是个除了裸体女人,什么也画不出来的人!”米莱顿时羞愧难言,赶紧从橱窗前逃走了。米莱从偏僻的农村来到繁华的巴黎,只是为了挣钱吃饭才画这种裸体画的。他回到家中,痛苦地  相似文献   

13.
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一世(1533—1603)在位长达45之久。她有着非凡的领导才能,创造了英国和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在她统治期间,莎士比亚和培根等伟人都崭露头角,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赞美过伊利莎白时代。英国的贵族对她更是念念不忘,索耳兹里勋爵曾说:“英国尤以伊利莎白而引以  相似文献   

14.
正一位放弃了优渥工资的股票经纪人,选择在巴黎的旧街区穷困潦倒地作画,最后他甚至跑到了南太平洋的小岛过起了"原始生活"。这一切的选择似乎都源于他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己艺术创作的信仰,所以他追寻着心中的皎洁月光来到他梦想中的纯净之土。这是英国小说家毛姆的名作《月亮与六便士》(1919)中的情节。其实这部小说是以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高更为原型而  相似文献   

15.
公元二八○年(太康元年)三月,當晋朝的大軍攻占石頭城,當金陵的王氣黯然而收,當晋武帝司馬炎(公元265-290年在位)實現其總齊八荒、一統江山的夢想的時候,他應該是爲之四顧,爲之躊躇滿志的;而面對他的階下囚孫皓(公元264- 280年在位)——一個荒唐、殘暴的亡國之君,他自然也是憑高視下、無所顧忌的。我們看《世說新語·排調》第五條的記述:  相似文献   

16.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1558—1603)正值英国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因此在文学史上称为“伊丽莎白时代”。实际上“伊丽莎白时代”始于1533年她出生之前,而且一直延续到1603年她死后。这  相似文献   

17.
慕尼黑是一座备受赞誉的艺术之都。音乐家卡尔·弗利德里希·策尔特(1758—1832)酷爱那里杰出的建筑物和壮丽的教堂;童话作家安徒生将这里的古城部分比作一株改良玫瑰,“这株玫瑰每年都抽枝吐叶,每条玉枝就是一条街道,每片绿叶就是一座宫殿、一座教堂,或是一座纪念碑。”版画家、艺术作家埃米尔·普雷托里乌斯也就慕尼黑的文化熏陶讲道:“这里灵感会激发出火花。”慕尼黑成为艺术之都,已有悠久的历史。继那浮华艳丽的巴  相似文献   

18.
巴黎市的东北部有个叫拉·维莱特的地区,巴黎人把这里建成一个音乐城,于1989年法国革命200周年这年秋天完成。巴黎国立音乐学院迁入此城。城内不仅建有音乐厅,还有乐器博物馆、音乐图书馆等等,集中了所有与音乐有关的设施。这座音乐城将成为巴黎的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9.
阿尔封斯·德·拉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1790—1869)1790年10月21日出生于法国马孔一个虔信宗教的外省贵族家庭,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仍忠于王室。他有五个妹妹,虽先后都结了婚,但生活都靠他赡养。拉马丁在米利乡间度过童年,由迪蒙神父任他的家庭教师。日后米利和神父在他创作的诗歌中都被他理想化了。在他11岁时,被送到里昂学习,但不久便逃回家来。接着又被送到一所耶稣会的学校受法国传统的、虔奉宗教的教育,于180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同学们的眼里,他是一个神色傲慢的高个子青年。在以后的数年中,他先在米利过着优闲的生活,随后去意大利闲游,最后到了巴黎。他潜心阅读18世纪法国哲学家卢梭和斯塔尔夫人的著作,这  相似文献   

20.
《温室》     
这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马奈作品之一。作品描绘了阿尔封斯·都德时期巴黎社会的场景。画家成功地表现了谈话的氛围。画面中的女子像一朵美丽的小花绽放着青春的风采,而她旁边的人物,年龄稍长几岁,显得成熟、世故。令人佩服的是,马奈以对比的方式表现了玫瑰色的肌肤与吉耶梅夫人象牙色的衣领和帽子。画面中的吉耶梅夫妇是马奈的挚友。吉耶梅夫人是个很有品位的美国人。这对夫妇在巴黎郊外经营一家时装店。这幅画是马奈在罗森的温室中创作的。从1878年9月至1879年2月中旬,他在温室中连续工作了5个月。在这漫长的创作过程中,他的妻子来到这里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