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黎 《教育艺术》2011,(1):42-43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认识世界就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语文课堂有效唤起学生情感方法研究,一边加强理论学习和资料的收集,一边在实践中探索,重新认识了情感的内涵。一、语言感染。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亚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12):90-90,F0003
新课标提出了“完整社会人”的概念,把所有的思想融入学科之中,所以,英语课程也不应该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也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人本主义(humanism)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其学习论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和价值观;必须信任任何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罗杰斯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罗杰斯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象心理治疗人员与委托人的关系一样,应当是平等的;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或促进者,而不是指导者,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热情等学习潜能获得自由提供帮助。“自我实现”是罗杰斯的人格理想和“非指导性教学”追求的长远目标。这一长远目标通过“非指导性教学”实现,使学生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以完善,最终成为人格和自我健全发展、符合时代精神的人。  相似文献   

3.
所谓人本主义语文教育观是教育者在整个语文教育活动中视学生为学习活动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和心理指向。它要求我们关心人的尊严,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 一、关于什么是学习,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两条必须肯定。第一是学习活动中的构成要素,它包括:①学习者,虽然人和许多动物都能从事学习,但对于人来说,人有感官,其作用是接受外界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徐小霞 《考试周刊》2013,(14):93-9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活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对学习起着重要作用。中职英语教学有别于其他高职和大专院校英语教学,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弱,教学资源不够完善等问题都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一直是中职学校老师努力探索的问题。本文从情感教育层面阐述如何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情感,倡导学生的主体活动,从而在促进他们主体性发展的同时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5.
1 人本主义教育观念的理论依据1 .1 心理学的发展上世纪 60年代兴起了一个以马斯洛 (A .H .Maxlow)、罗杰斯 (C .R .Rogers)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心理学流派———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其学习论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习者 ;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愿、需要和价值观 ;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 ,发展自己的潜能 ,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 ,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1 .2 教育学的发展叶澜教授在他的《教育概论》…  相似文献   

6.
1.激发我们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对学习起决定作用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在其中,兴趣的作用,不像理想那样理性、遥远,不像意志那样具有强制性。它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时时在起作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原动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的"学生中心"论中罗杰斯认为:"应该把学生看成'人',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必须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和教育都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和"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以及价值观、态度体系和情感等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注意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适应变化。"这一理论内涵正是向我们提出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他们的学习情感的要求,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就会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换庚 《学周刊C版》2013,(15):108-109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心体验,反映着人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独有的、高级的客观感受。小学生也不例外,也有着更加丰富于成年人的独特情感,他们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远远超过成年人,情感在他们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触文"生情,在一定的情感体验中,去准确理解课文所  相似文献   

8.
情系课堂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被激发,且儿童的认知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将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是教师的情感,情感是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人本主义取向——浅谈博客的教育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的人才观决定了教育中人本主义思想的贯穿理念。当今日益兴起的网络工具一博客,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自由、和谐、开放的学习空间。在博客空间中,学习者可以和教师、同学,甚至与家长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合作,这使得学生在知识、情感等等方面都获得完善和发展,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非智力因素出现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时间较短,因此,很多教师都不明白何为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不仅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心路历程,还涵盖了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与志向等。从心理学范畴上来说,心理素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调动自己的智力因素,还要受非智力因素的制约,二者相互影响,作用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陈洁 《天津教育》2022,(16):168-170
<正>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是指直面儿童本身的特点,结合儿童现有的学习基础、学习优势、学习需求引导他们开展学习活动。开展儿童本位的教学,不仅能丰富小学生的知识,让儿童的精神得到滋养,还能在活动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在小学诗歌的教学中,可以融入儿童本位的教育理念,开展乐读活动。一、开展师生共读教育学者皮亚杰曾经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着模范带头作用。学生会学习着教师的学习方法、继承教师的精神风貌、逐渐模仿教师的学习方法。学生与教师一起共读,  相似文献   

12.
人本主义学习活动的理论依据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它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情感。本文旨在研究人本主义活动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所起的积极作用,探讨如何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人本主义学习活动,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认为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关系的反应。而学生的情感世界主要是由人情、事情、物情组成的。有了对同学和老师的感情 ,有了对学校班级的感情 ,才能有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情。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 ,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此 ,师生间情感交流在师生关系中尤其重要。一、教师关爱的教育作用教师平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让他们用心灵去认识世界 ,关怀他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首先表现在善于做到不让他们成为坏孩子 ,象父母一样愿他们成为好人。如果每个学生对你来说不是记事本上的一…  相似文献   

14.
阙自祥 《现代语文》2006,(8):110-110
“无论是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进行阶段或结束阶段,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统一过程。”(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对教学目的的情感体验以及对教学情境的情绪感受,学生也在进行情感学习。一个教师如果注重情感教育,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各种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主义教育实践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有自由选择能力的整体的人;其教育原则是创设安全的学习环境、学会学习、学生参与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情知交融。这些教育目标和教学原则所体现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有很大的启示。人本主义指导下的两种教育模式——开放教育和促进性教学在教师关注对象、教师任务负担、师生关系和学生感受4个方面存在着显差异。我们应努力学习和掌握促进性教学模式和思想,使其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氛围是指课堂上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三者之间的共鸣程度。创造一种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使他们在活动中展开想像。同时这种想像又促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各种技能技巧,提高体育能力。这种氛围尽管在不断地变化中,但是,它对学生的发展仍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一、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一)促进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相互激励、相辅相成。在体育教学中,如能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学习,情感交融,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真诚的教学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人的一种主要心理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反映。它既是意识活动的动力,又是在社会生活活动中,个人与他人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教育与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过程,必然同时是情感交流的过程。特别是小学生,渴求得到教师的赞许和认可,需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少年儿童的学  相似文献   

18.
现代儿童观认为:幼儿是能动发展的主体。幼儿发展是主动活动的结果。自降生之日起,儿童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索未知的世界。正如皮亚杰所说:幼儿是在不断活动中运动感官,不断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能动地吸收环境与教育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同化顺应、不断平衡才获得发展的。以罗杰斯为代表的心理学派在20世纪中叶就提出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为实现这个目标,他们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该信任学生能发展自己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共同分担学习过程中的责任;教师…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教师要和学生拉近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通常认为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教学,但是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也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比如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有巨大优势的。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情感教育素材,课本里蕴藏着大量的情感事件。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将会达到显著的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力,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笔者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20.
培养健康的情感、完整的人格是儿童情感教育的最终目标,在绘画活动中,任意挥洒自己的意愿与情感。能激发出儿童强烈而鲜明的感情,教师在绘画活动中逐渐的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绘画是小学教师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绘画切入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提高绘画的质量,还可以为绘画活动中儿童的情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解析绘画在儿童情感教育中的作用,分析绘画活动中儿童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