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交通社会学是探索社会交通行为、交通现象以及交通行业良性运行和整个交通系统与社会协调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社会学,随着社会尤其是交通进步和社会学学科的发展而应时产生。它具有独立生存和发展的学科特质,有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学科功能,它与许多相关学科保持着学术互动关系。这种学术关系与社会现实一样都是交通社会学发展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学科视域下的教育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揭示出作为学科的教育社会学在知识性质和知识形态上的独特性,分析了教育社会学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社会批判的困境,以及实践取向方面表现出的学科特质。同时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和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教育社会学自诞生以来,“教育社会学何为”一直处于讨论之中,未能形成基本共识,教育社会学发展到今天,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既是对教育社会学已有成果的总结,同时也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文章在厘清学科独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学以及社会学这两个与教育社会学密切相关的学科的学科特质的探讨,形成对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质认识。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社会学对知识社会学的接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扑 《教育科学》2003,19(5):19-23
教育社会学对知识社会学的接纳存在一个过程,从背景看:70年代教育社会学发展出现研究重点的转移;从学术取向看,教育社会学表现出对知识社会学从理念到方法的巨大认同;从交融结果看,教育社会学将知识社会学辟为其微观研究中一个专有的领地,酿就了教育知识社会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缘起和发展有它自己的客观基础和学科依托,有重要意义。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源泉和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直接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产生的学科基础,社会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提供了外部学科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学者活动催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它们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经历了社会学知识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社会学结合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分支学科建设三个阶段,开展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自1922年《社会与教育》问世至1949年,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了学界的接纳和认可,近代中国学者对教育社会学在教育学和社会学中的学科地位分别进行了界定。不仅如此,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在中国教育学术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表现在促进教育学"科学化"方面。  相似文献   

7.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需要适切的学科自觉和学科意识。基于当下的生存困境,教育社会学必须重审自身的学科形象,明确自身的学术味道。  相似文献   

8.
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一直处于争议中。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争议上是不必要的,因为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尚处在幼年时代,它具有不定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教育社会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研究进入信息化教育领域的时代产物.虽然信息化教育社会学目前尚未形成体系,但我们却从众多的国内外研究文献中发现了其蓬勃的发展生机,以及其作为一门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首先分别阐述了信息化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史线索和三大学科要素(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然后基于释义学提出信息化教育社会学的概念,最后概述了信息化教育社会学的现实语境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学学科发展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因为社会发展阶段、学科发展阶段、学科本身特点等原因的限制,社会学也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庸俗化的风险。社会学工作者需正视其学科特质,明确其学科优势和学科局限,把握经验材料与理论抽象的不可偏废。在与现代社会对话过程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本着高度的知识分子自觉和学科自觉,对不利于学科发展的一些倾向加以防范,正确对待社会学研究的中西方传统,方能促使社会学走向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二十年: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的重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学术制度建设前的准备期、教育社会学制度成形期、教育社会学的初步繁荣期三个阶段,与学科制度建设同步,学科的理智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一阶段,对中国传统教育社会学思想研究、中国教育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研究和外国教育社会学介绍研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2.
谈职业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的分析与透视,梳理了近2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和基础,提出建立职业教育社会学,用社会的观点和方法解决职业教育问题的路径。并对职业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现实条件、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等进行了分析。这不仅是对社会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而且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创新和拓展。  相似文献   

13.
A remarkable feature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s its proliferation under a broad gamut of research themes and topics.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of education to social reproduction and social change are pivotal to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nd have fruitfully informed research in fields such as gender and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policy sociology in education, cultural sociology of education, literacy, social justice and education, globalisation and education. Tracking the historical trajectory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n Australia, this article underlines the productivity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methodological advances in the fields of gender, literacy, and policy. It also points to the failure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to engage with the education system’s complicity in reproducing Indigenous and ethnic disadvantage. I argue for a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along lines envisaged by Emile Durkheim who recognised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systems past and present, so that educators might comprehend the relationship of education to social change. New theories, methodologies and fields of educ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orming understandings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However, i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are to inform social futures, they require an educational imagination able to account for achievements and deficiencies; an educational imagination able to undertake theoretical deliberations about the social and material conditions, struggles and occlusions that have and continue to constitute the purpose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的回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的中国教育社会学分为三个阶段:孕育创建期(20世纪初一1949年),停滞沉沦期(1949——1979年)和重建发展期(1979——2000年)。从制度化的视角回顾三个阶段的教育社会学发展,对21世纪的教育社会学发展将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In recent decades, educational policy researchers have considered critical policy sociology, mostly known as ‘policy sociology’, as a useful research methodology for analysing educational policies. However, despite its increasing popularity, policy sociology has been a confusing concept hence it is often used interchangeably with other terms such as policy analysis. In the main, there is a dearth of literature outlining its key underlying assumptions and how this methodology helps policy researchers to analyse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ssues related to educational policy. By reviewing current body of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this paper identifies policy sociology as one of the four major traditions in the policy analysis field. The paper presents six key underlying assumptions of policy sociology – value based study, political study, historical study, multidisciplinary study, assemblage study, and discourse study – and discusses how researchers have used policy sociology as a research methodology for analysing educational policies.  相似文献   

16.
始于千年交替之际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针对原有课程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和课程理念,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乌托邦”式的教育美景。但是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矛盾和偏离,这引起了学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争论。文章试图从“文化堕距”、“迟发展效应”等社会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剖析,认为争论或矛盾都或多或少可以归因于我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Techn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VET) in South Africa has undergone major institutional, structural and curricular changes over the last fourteen years. Drawing on figurational sociology by Norbert Elias, the study worked within a qualitative research paradigm and used open-ended interviews to investigate lecturers’ experiences of TVET challenges in the post-apartheid educational reform era. Findings revealed lack of compatibility between curricular reforms, student type and lecturers’ adaptability to the reform. Research further disclose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educational change and existence of tensions between perceptions, vision and experiences of lecturers and students with the national vision of skills development for the country’s economic benefits.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文化、教育上既各具特色,又多有共通之处。日本“综合学习时间”与中国“研究性学习”具有同类性质,同属于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特色。通过从政策演进、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开发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可以透析彼此的亮点和不足,从而为“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对教育生活实践的关注中 ,人们常常会忽略一些重要的教育现象 ,这些现象看似与教学本身有所游离 ,但实则却关系密切。甚至 ,对这些教育现象的关注 ,可能导致对某些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的颠覆。文章以其独特的社会学视角 ,试图关注与阐释的是 ,学生在开始置于学校场域的“此时此刻”,场域以及场域中的人如何借助分班技术、学号编码、仪式活动以及办公室与教室的双重领域打造入“场”规则 ,并且在这种打造中如何制造出诸多弱势群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老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建立老年教育学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既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老年教育独特的学科价值体现。从当前理论成果、现实驱动力来看,老年教育学科的“内外在建制”已经基本成熟,需要明确老年教育学科发展的目标,具体包括:加快构建“三大体系”,进入《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登上并站稳大学和干部教育讲台,成为师范生和老年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设立老年教育专业,进入教育部招收本科生、研究生培养目录。要实现这系列标,从宏观上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和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讲话精神;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老年教育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老年专家(人才)的主体力量;着力发掘年轻的新生力量,形成学术梯队;整合各方多学科力量,形成学科建设联盟。而在微观学科建设方面,可以遵循“学科、专业、课程”与“课程、专业、学科”两大建设思路,真正实现年龄友好的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