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怀梆是流行于河南"古怀庆府"一带古老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怀梆戏曲艺术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独具地方色彩的唱腔韵味,在2006年5月,成功列入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成功的扩大了怀梆的艺术影响力。本文详细的研究了怀梆艺术的起源和形成,论述了怀梆戏曲艺术的形成特色,为科学的保护和传承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怀梆"的渊源及艺术特点"怀梆"是河南省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俗称"怀调"、"怀庆梆子",因发源于明朝时期的怀庆府(今河南沁阳一带)而得名,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曾在中原大地及冀南、晋东南地区广为流传,深受群众喜爱。它的曲调质朴明朗、慷慨激昂、高亢清婉,艺术风  相似文献   

3.
怀梆是焦作地区土生土长的一种地方戏曲,它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民俗特征十分鲜明。笔者在众多的民俗文化内涵中选取行业神作为研究对象,期望通过行业神的研究,探寻怀梆艺人的情感、心态和价值观,从而使更多的人关注怀梆,留住怀梆。  相似文献   

4.
怀梆艺术是河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梆子腔体系,因流传于古怀庆府地区而得名。怀梆艺人特别重视唱腔的创设和自我唱腔特色的形成。文章对怀梆传承人赵玉清的唱腔创承缘由及唱腔特色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和阐释。  相似文献   

5.
怀梆艺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梆艺术是河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梆子腔体系。文章就前人对怀梆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试图从中找出拓展怀梆研究的新视野、新方向,为抢救濒危剧种尽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6.
河南濒灭剧种的民俗文化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锣戏”、“宛梆”、“大弦戏”为代表的河南濒灭剧种,在历史上都曾有过兴盛的历史,在当地有过较大影响。对河南的民俗化、戏曲化的形成作出过较大贡献,是研究中原化、戏曲、音乐、美学、民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7.
宛梆是明末清初由陕西东路秦腔传入南阳后,结合当地的山梆等剧种和民风民俗而发展起来的一个稀有剧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宛梆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稀有剧种面临生存危机,内乡宛梆剧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为河南稀有剧种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由冯丈怀梆的发展历程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丈怀梆在怀梆发展史上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民国时期怀梆逐渐孕育;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受到了较大打击;解放后,迅速发展到顶峰;进入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衰亡。笔者通过走访民间老艺人、翻看史志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探询其兴盛、衰亡之原因,进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丽娜 《文教资料》2008,(26):76-77
作为地方剧种,怀梆唱腔如何才能得到发展非常值得思考和研究.现今怀梆艺校中男角高音区存在突破难的问题,以致容易失去怀梆男角唱腔特色,找到解决方法迫在眉睫.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京剧脑后音唱法中吸取营养,在传统练习方法的基础上,融入科学的气息运用和头腔高位训练方法,从而完善男角唱腔.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怀梆唱腔发展过程中有一大批勇于改革并大胆实践的艺人,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做出了努力与尝试,并成功推进了怀梆唱腔的发展,这些改革和探索值得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0.
邵琳 《河南教育》2016,(4):60-61
宛梆,是流行于河南南阳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至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了。早前,宛梆被称为"唧唧梆""老梆子"等。后在1956年南阳地区汇演时,由行署一位领导正式命名为"宛梆"。据考证,宛梆的源头是陕西的东路秦腔。秦腔传入南阳后,与当地的民歌小调、民间说唱逐步融合,加入了当地人民的语言风格,逐渐形成为一个独特的地方剧种。东路秦腔如何流传到  相似文献   

11.
南阳宛梆是生长并流行在河南南阳的地方戏,其演唱风格独具特色。宛梆演唱中的吐字归音具有"稳"、"准"、"狠"、"韵"的特色。其唱腔中的高八度呕音唱腔高亢华丽堪称一绝。随着时代变迁,宛梆的演唱也在发生着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2.
怀梆衰败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身的不规范、不讲究,以及受电视等多元文化的影响,怀梆陷入濒临衰亡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浅谈焦作地区的戏曲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作地区的戏曲艺术形成于北宋,完备于元明。明清时期,焦作地区的戏曲艺术空前繁荣,不仅剧种繁多,而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怀梆。怀梆是戏曲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14.
《莆田学院学报》2019,(4):80-88
站在局内人(梆鼓咚第五代传承人)的立场,围绕《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所记载的梆鼓咚传承谱系,探寻其"百人百唱"的文化根源以及音乐本体上的变化轨迹。从音乐形态来看,以中国东南部和南部地区常用的腔音列"sol mi re"为核心,融合了中国西北部和北部地区常用的音列,所形成的梆鼓咚腔音列特点,间接反映了北方渔鼓音乐流传到南方后在地化的过程。表面上"百人百唱"是音乐本体变化轨迹的体现,实质上它是不同人在不同时空与当下社会语境互动的产物,是人间百态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一带一路"语境下民俗音乐文化发展略述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民俗音乐文化进行发展的因素,民俗音乐文化发展的实况为依据。从地域文化的需求,乡村文化背景的改革,怎样实现保护和利用达到一致等几方面进行讨论,目的在于利用相应的手段完成民俗音乐文化的发展,从而保证我国音乐形式更广泛的走入世界。  相似文献   

16.
怀调是河南省的一个地方性剧种。清朝中期,山西上党梆子传入辉县后,融合河南地方民土人情形成的戏曲剧种,其形成到现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从豫北怀调的渊源、怀调剧团的创立及发展、怀调音乐的伴奏乐器、剧目、唱腔板式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与特点,在百姓中有一句谚语:"不吃不喝不尿尿,也不能忘了听怀调调!",它在群众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地位。但现在发展却很迟缓,因此,保护和传承豫北怀调的任务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魏艳斐 《山东教育科研》2014,(16):F0004-F0004
内乡宛梆即我们说的宛梆,是一种较为稀有的河南地方戏种,属于汉民族文化遗产,发源于河南省并主要分布在河南及其周围大部分地区。早时,人们称它"梆子","南阳梆子",古时候人们称呼南阳为"宛",因此,后来人们渐渐确定了"宛梆"这个名字。宛梆指清代后期从陕西东部剧种秦腔演化而来的一个戏剧品种,它起先独自发展,后来渐渐与当地的小调、民歌、以及说唱艺术结合在一起,逐渐演变成兼具秦腔意蕴而又不失特色的一种戏曲,从头算起,宛梆的历史至少已百年有余。  相似文献   

18.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杰出的唯物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他在音乐美学上也有重要贡献.<荀子·乐论>提出了"乐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的乐之起源论、"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的乐之功能论、"审一以定和"的乐之审美论、"乐合同,礼别异"的礼乐关系论等,集中反映了荀子的音乐批评思想,是我国先秦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音乐小词典     
【柳子戏】又名"弦子戏",旧称"柳子腔"。戏曲史中的"南昆、北戈、东柳、西梆",其中东柳即指柳子戏。戏曲剧种。流行于山东的曲阜、荷泽、临沂、泗水以及苏北、豫东名地。由山东、河南一带的《山坡羊》、《柳子》等弦索十曲发展而成。历史较久,传统剧目非常丰富,《孙安动本》等传统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民俗音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民族民俗音乐活动研究、民俗音乐研究范围界定、民俗音乐的研究意义等方面。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利用地方志所蕴藏的极为丰富的民俗资料,以整理文献的方式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来探索音乐在岁时节日风俗活动中的具体形态及其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