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沟通是人际交往的有效手段,人们总是希望通过有效的沟通使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更加密切。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可以建立师生间和谐融洽的情感,可以使教育教学工作更为轻松愉悦。为提高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着手。一、怀揣爱心是良好沟通的基础教师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对待学生像是对待自己的朋友,甚至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怀揣着一颗爱学生的心,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因为有爱,老师的心态才会平和;因为有爱,老师才会宽容孩子;因为有爱,老师才会对孩子有耐心。只有心中有爱,有发自肺腑的真爱,与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体育教学中,“爱”既指老师对学生的爱,又指学生对老师的爱以及对体育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有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因此,教师真心地去爱学生,不仅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中、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13):39-40
在目前的教学水平上,越来越多的老师通过改变教学的技巧从而达到创新课程教学的目的,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可以让老师发展自己教学方法和语文学习经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技巧及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可以积极学习课本知识,还可以积极探索和积累其他新的知识,重要的是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还能增加老师的教学形式。另外,在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创新,学习基础知识和很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概念,老师可以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相关主题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合理利用教学资料,学会教育创新,从而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现今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成为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凝聚家长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也是班主任的基本功。老师和家长配合密切,可以促使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和学生进行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沟通,在课堂教学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学习气氛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重视和学生进行沟通,在现代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初中英语教学应该通过沟通提升教学的质量,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时下,不少老师经常抱怨无法与学生沟通。真是"沟通难,难于上青天。"现在的学生,不仅不听老师的话,有时还公然与老师顶撞几句。在新课改浪潮的推动下,我们广大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认真探索一下怎样与学生沟通?"爱心平等教育"是师生沟通的基础;加强自身修养是师生沟通的要件;重视个性差异是师生沟通的保证;注重以德感人是师生良好沟通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国素有尊师传统,古代常将老师与“天、地、君、亲”并称,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右训。可见师生关系之重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而且对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生活中,师生之间也会产生一些矛盾、隔阂,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我们的栏目开辟了学生向老师说悄悄话的园地,给学生提供一个主动争取被老师了解的机会,以培养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编者  相似文献   

8.
"与人善意,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学生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希望得到老师尊重和爱护。教师对于情感的把握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老师爱护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进取之心,相反,如果老师厌恶学生就会使学生的情绪低落,从而导致不求上进,以至于自暴自弃。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给予情感激励,促进学生上进。在相处过程之中,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解决矛盾,成绩也会不断地提高,教学目标自然而然地会实现。  相似文献   

9.
郑慧媛 《教师》2015,(6):18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乐于倾听 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因而教师要为学生的“倾听”营造和谐的氛围,创设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老师通过多种途径的情感教育、情感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一、以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教学情感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应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  相似文献   

11.
沟通是一门艺术,尤其是中职的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应该注意自己沟通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发挥沟通的作用。沟通,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还可以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也能让学生更加理解老师,所以班主任在日常工作时,除了注重教学以外,还应该经常和学生沟通,这样才利于自己工作的开展,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主要针对中职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艺术,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沟通互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帮助他们分享学习成果,师生之间的沟通可以让老师更了解学生的薄弱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教"这个环节上,而忽略了学生是否听懂,是否掌握,这也导致了师生之间的隔阂加深。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课堂互动,可以有效地突破师生沟通的阻碍,  相似文献   

13.
陆蔚飞 《考试周刊》2010,(56):89-90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为了让学生学习,往往会把知识一厢情愿地强加给学生。结果学生在老师的强行灌输下,不情愿地学习.甚至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变得很低效。但如果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主动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学生希望多读书,读好书.掌握学习的方法;希望学习成绩好,又不想作业太多;想刻苦学习,又管不住自己;想老师不要偏心,又要老师重视自己;想得到尊重,又不知道尊重别人。老师希望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学生也希望知道老师在想什么,其实,这些都与老师和学生没能很好地沟通有关,如果老师能够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那么很多所谓的学困生都能在老师的关怀指导下很好地成长。师生之间互相理解最好了!  相似文献   

15.
半山 《甘肃教育》2014,(1):15-15
正众所周知,"校讯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庭与学校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平台,它一方面可以让家长每天都能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家长随时随地向老师提出建议或反馈孩子在家表现,从而实现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校讯通的出现,有其现实意义。当前,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法与老师很好地沟通,老师也因为工作量大等原因,无法客观、全面地给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学业、思想、心理和情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把学生当作朋友,赏识学生 教师要对学生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尊重、理解、关心学生,把学生看成可以互相交流,彼此沟通的知心朋友.学生有什么疑问、不满,能够耐心地倾听、解释,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平等地对待他们,绝不能采取高压政策.得到老师的赞扬是学生心理得到满足的重要因素,经常得到老师的赞扬的学生会作出更多的努力,力图保持老师对他的良好评价,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能有更好的成绩,得到更多的表扬.老师的赞扬也是学生获得成功经验的—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在关 注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与 学生心灵的沟通、良好品德的培养 和良好性格的塑造,往往会取得出 奇不意的教育效果。在实践中,利用 周记与学生笔谈,是开启学生心锁, 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沟通的钥匙。 周记本是学生袒露心境的绿 地,但很多老师仅把它当成学生练 习写作的一种手段。对普遍害怕写 作文的学生来说,强制他们去完成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道路中,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想要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就一定要选择合适且有效的方法,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有更好的了解,从而使学生与老师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关系,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主要讲述了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过程中沟通艺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中,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发教学指令,学生被动听从和执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处于沟通弱势地位的学生完全听从老师的指令,使体育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迫切地需要打破传统体育教学中师  相似文献   

20.
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益于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促进“教学相长”。而如何在课堂上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本文认为其关键在于师生间良好的“对话沟通”。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对话沟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课堂上构建互动、快乐、和谐的教学情景,以此促进教学有效、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