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辞海》的解释,国学又称国故学,指一国固有之学问,即中国传统的文化学术。国学教育就是通过设置国学课程,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传承的一种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2.
“国学”当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范围,但并非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都可以称之为“国学”。“国学”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担当意识,以保护、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因为国学的召唤力,每一次都产生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严重危机的时刻。“国学”不是恢复到过去的“道统”,国学是现代意义上的立国与人伦的道德、人文精神,帷有贯通中西,汇其精华,“立乎其大者”,才能享此殊荣。但“国学”并不寻求霸主与意识形态的支配地位,“国学”与马克思主义构成了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共同担当起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全球化的历史使命.[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们对固有的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承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或迷失。对体现民族之魂的基本载体——国学有意无意地采取了忽略或偏激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漠视文化本根做法的后遗症将显得日益严重,这决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而是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因此,在今天完全有必要重新认识国学的价值.呼唤国学的回归.重建国学的学科。[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正一、研究背景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教育领域,国学不仅高居象牙塔,而且开始走进中小学,融入现有的课程体系和学校文化生活。与高校中的国学研究不同,中小学生接触到的国学远远超出"学问"(传统知识体系)与"学术"(对传统知识的探究方式)的范畴。学生们在与国学相关的课程及各类课外活动中不仅了解到更多的儒家经典及民族历史文化常识,还广泛接触京剧、曲艺、书法、武术及各种民间技艺(如剪纸)。这就是说,中小学所谈的国学具有较大的外延,涉及学术与非学术形式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是要有自己的精神、理想和追求,而它们的载体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与学术。国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影响广泛深远。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像纽带一样,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传统文化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就内涵而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像土壤一样,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使中华文化以特有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文化的继承性而言,国学是建设新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同胡适、鲁迅一样,都是学贯中西、既往开来的文化巨人,是中国文化转型期的旗帜性人物。文章从地域文化影响导致的文化感受差异入手,认真分析了郭沫若与鲁迅在反思民族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思维方式和形成原因,以及郭沫若与胡适在建设中国现代学术文化方面的不同建树和深刻影响。由此得出结论,认真研究郭沫若,不仅是蜀学向新蜀学的拓展,也是国学向新国学的拓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军号角。本课题基于国学视角下对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行研究,呼唤用国学内涵塑造当代大学生精神品质,从而唤醒当代青年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重任意识。国学教育带给大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学问的增长,更是人格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武青英 《新疆教育》2013,(11):157-157
国学是一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及学术的学问,它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国学作为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为国人增强自我修养,提高知识层次,内练素质,外树形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1 一个新的千年开始了 !在新世纪的发端 ,高举起“自然国学”这面大旗的庄严时刻已经到来 ,深入阐发自然国学的条件已逐渐成熟。国学 ,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然而 ,一提出国学 ,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史学、文学、道德、人生哲学等人文学科的内容。其实 ,国学中还有另一半同样重要、同样辉煌 ,同属中国文化精髓的方面 ,就是中国的传统科学体系 ,包括自然科学、科技史、科技哲学、科学思维方式等学科内容。前一半为人文国学 ,后一半当称“自然国学”。184 0年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屡遭列强凌辱 ,满清政府腐败无能。许多人对国家失去信心 ,民族虚无…  相似文献   

10.
问题1:学国学会让孩子们丧失竞争力,不适应未来社会么?国学该不该学? 可以肯定地讲,国学该学.所谓国学,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我们目前在学校掀起的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国学教育,属于狭义的,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所要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一种事物,我们都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待,国学也是一样的,有精髓,也有糟粕.  相似文献   

11.
重振国学对你我意味着什么?当今社会,一边是网络涂鸦文化、时尚文化喧嚣尘上,一边又是传统人文精神归位和国学热的呐喊。虽然可能国学是一门与现代经济生活日益格格不入的学问,但相信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国学的文明薪火能得以保全与流传。毕竟,国学是我们的传统,对我们来说始终具有精神脐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晓震 《教育》2009,(10):35-35
国学需要的是扬弃。即使是好的东西,世易时移,也不应全盘照搬。因为,学习传统文化绝不是回到过去。只有立足于现代,有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才是发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少一些盲目性多几分理性——对国学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全华 《广东教育》2007,(10):55-57
随着《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已蔚为风气的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国学教育将更为人们所重视。但我们在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时,应少一些盲目性、多几分理性,即国学教育的目标方位应是制衡个体主体性的过度发展;在选择国学教育内容时,既要有比附以求同的文化心理(即将传统文化作现代性比附的文化心理),更要有比较以求异的文化心理(即以科学、民主、法制的时代精神观照传统文化的文化心理);在处理国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时,应对国学的伦理、道义价值作现代性诠释;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国学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应重在作强度继承。  相似文献   

14.
在近些年的传统文化热或国学热中,始终有这样一股思潮,似乎中国文化一切都是好的,只有中国文化才能解决中国及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21世纪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世纪,等等,这种思潮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复古主义和狭隘的文化保守主义。我们弘扬、复兴“国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复古”,而是为了“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许多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要追求精神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还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在幼儿阶段开展国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应明确实施目标,选择恰当的内容,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在正确的国学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国学教育,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时下的中小学校,国学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宣传得有声有色,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是民族文化的复归,实为幸事。笔者从一介语文教师转身,专职任教国学;以中学语文教师兼同国学教师的视角认为:中小学的国学教育须警惕五种倾向。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深远,通过举办"国学周"活动,使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国学周"期间的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现状,解析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方法,评价"国学周"活动对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双喜 《成才之路》2023,(16):137-14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国学经典,不仅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帮助。文章分析国学经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面临的难题,明确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国学经典的意义,并对国学经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马骏 《亚太教育》2020,(4):111-111
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君子气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语文教材渗透、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以及结合现实生活解析传统文化内涵三个方面阐述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策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结晶、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读国学就是弘扬传统文化。在倡导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解读语文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国学经典,教会学生诵读经典的同时启发学生领悟经典背后的思想和哲理,以传统优秀文化思想精髓来规范和约束学生行为,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国学教学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国学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