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今天作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对知识、思想、语文等方面的积累。”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看,作文是他们思想认识和文学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学生生活实践、情感体验以及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表达。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把教会学生积累放在首位,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作文根基,增强学生的作文能力。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积累。”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小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学生奠定作文根基的基础。小学生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只…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认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但是,小学生作文的最大困难是“无话可说。”要使小学生“有话可说”,最基本的办法就是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只要有了材料,自然就“有话可说”了。可见,观察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系着作文之源。那么,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呢?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今天做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因此,从儿童成长的角度看,作文是他们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学生生活实践、情感体验、思维和语言的统一。所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古人曰:“文贵于新。”作文本质上是一项艰苦的创新劳动,作文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训练过程,作文训练是一条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作文指导应以创新思维贯穿于全过程。 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大问题。“写什么”是解决作文内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钟真祥 《现代语文》2008,(4):109-109
一、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的协同训练的理论基础 口头作文是指在作文领域内的表达训练,是在一般说话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出口成章能力的训练;书面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传输信息,是人们重要的交际方式之一。现代作文心理学研究指出,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的本质区别是前者由思维到表达只经过二级转换,而后者由思维到表达却经过三级转换。口头作文的转换路径是“思维——内部语言——表达”,书面作文的转换路径是“思维——内部语言——过滤加工——表达”。  相似文献   

6.
孙卫华 《现代语文》2010,(9):124-125
谈及高考作文,业内有句行话,叫“得作文者得天下”,每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都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可见作文在语文学科中的分量。可是,无论是从平时的学生作文还是决定成败的高考作文的质量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在立意、选材、语言和作文的谋篇布局方面儿乎千篇一律,味同嚼蜡,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和习惯,要使学生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必须要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1.要强化“听说”训练 长期以来,“作文”在教师心目中即“作一篇像样的文章”。这种观念使作文教学始终浮在语文教学的水面上不能深入其中并融为一休,从而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听说”其实也是作文,因为它反映学生的思维敏捷性、逻辑严密性、语言概括性等,因些是  相似文献   

8.
作文语言、修辞、描写等方面的个性化,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有意识增加个性化语言的教学,可以培育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性从生活中来,合理引用生活元素要想搞好小学作文个性化语言教学,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个性化语言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语言标签,使作文更具识别性,也是学生表达情感的工具和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语言性格和学习思维的重要阶段,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性  相似文献   

9.
假如批评语文教育已沦为“学生的桎梏”一说能够成立,那么作文教学在禁锢个体的灵性思维和创造活力方面表现尤甚。伴随世纪更替,如何破除作文教学的思维定势,构建顺应知识经济的时代趋势、以发展语言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作文教学新思维,是目前语文教育界的一项战略性使命。  相似文献   

10.
写作,原本是写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渲泄,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作文是学生精神的家园,人生的“断代史”,写作主体——“我”是作文的灵魂与生命,是不可替代的“这一个”。然而,纵观现在的学生作文.心理上的“怕”,思维上的“窄”,行动上的“懒”,语言上的“瘪”,技巧上的“拙”,仍然是当前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通病。在教学方面,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重复性、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皆怕作文,大有谈作文色变之势。如何化“怕”为“爱”?我认为小学低年级(—、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应承担起演奏作文“序曲”的责任,以写一句话为契机,以课堂教学为源头,激发兴趣,培养语感,开拓思维,做好作文前期准备工作,引领学生自然过渡到“主题音乐”———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优秀作文。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应学写一句话到几句连贯的话。限于识字量太少,有两种方法可做参考:一是学生口述家长代写或由学生自己用拼音写作,写自己所思所想所见;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嘴里总会蹦出几句精彩的语言,教师应提醒家长及时…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中表现出一个严重问题是创新思维的贫乏,尤其是考场作文显得呆板、无新意、无生气。无论题材、构恩、抑或立意,都存在着“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笔者以为造成这一病根的原因之一是忽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少教师屈从于升学考试这一指挥棒,“应试”教学观念还根深蒂固。特别是在考试作文评分标准的左右下,平时的作文训练,时常以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否定标新立异。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扼杀了,学生也习惯于写“四平八稳”的文章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以为首要的是教师应从应试的误区中走出来,切实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可以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作文教学走出低谷、提高实效的内在动力。那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哪些途径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积累与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今天做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对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这就告诉我们,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他们生活实践、情感体验、思维和语言的统一。所以,只有广泛地重视生活积累,语言积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作文指导的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明确作文的要求 ,开展作文的思路 ,诱导学生选择、组织材料。”内容包括 :教给学生审题 (准 ) ,立意 (深 ) ,选材 (新 ) ,构思 (清 ) ,语言(活 ) ,标点 (确 )。作文指导绝不是将教师想好的某篇文章的模式强加给学生 ,或将下水作文片断抄给学生 ,强拉硬拽学生去钻圈圈 ,入框框 ,这样必然出现“千篇一律”。指导教师应是一位熟练的“向导”,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入“胜境”,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 ,让他们根据自我实际选择最佳表达形式和表现手法。以看图作文的指导为例 ,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高考命题建议中明确提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任务驱动型作文正是顺应这一命题建议的作文类型。它明确的指向性任务、具体的写作情境有效遏制了学生动机缺乏、过程机械、套作宿构的“伪写作”的发生,为学生“真我”写作提供了路径。教师可以尝试从情境、过程、思维、语言等方面探寻和优化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的具体策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赵宪宇给闵文的信闵文先生:您好近一个时期,我拜读了您的“下水”作文教学专著,也看到了您发表的几篇有关文章,并在去年还听了您的一节语文课和“下水”作文教学的专题讲座。您在“下水”作文的实践和研究方面已经卓有成效,确实可以称得上专家了。今天去信,主要是就“下水”作文的几个问题向您讨教,请不要推辞。“下水”作文,当然是指老师躬亲实践,和学生一起写文章。但教师作文也一定要使自己回到中学时代吗作为成年人的教师把自己的思维、情感、心态全盘移植到青少年时代,似乎是有些别扭,况且老师的过去和学生的现在肯定有许多…  相似文献   

17.
许丽华 《时代教育》2007,(7Z):113-113
作文是语言的训练,也是思维的训练。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如此可见,作文是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想象是作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思维形式。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供料议论文写作中,确立一个好论点,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审题不过关,立论偏颇、肤浅或陈旧,都最直接地影响着作文质量。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先展开发散思维,获取众多论点,再从中筛选出最佳的角度来立论。这一做法收效比较明显。具体步骤为:一、组织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观察景物时所选角度不同,所见就大有差别。作文也是这个道理。供料议论文通常要求“自选角度”。“自选”,体现了对学生认识水平和创造性思维的考查。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9.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版)提出:“语文学科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 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四个方面,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 与形成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 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和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正确运用口语和 书面语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和文字写 作素养。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往往付出大量精 力而收效甚微。本文就作文教学的困境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20.
“文学性”,是作文教学的时代要求,表现在学生作文中就是具有文学的笔法和文学的语言。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和学生写作实践始终是围绕着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进行花样翻新,结果越弄越复杂,越复杂越艰辛,甚至到了像“引———评———联———结”一类刻板的公式化,使作文成了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八股。我们只有在文笔上下功夫,才能跟上“文学性”要求的脚步。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散文的笔法作文。提高联想能力。联想是散文写作的重要思维方式。因而,教师教育学生在写作构思时要运用“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