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近几年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许多老师越来越深切地感到那毫无用处的繁琐分析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读”以朗读为主,配以诸如默读、速读、浏览、齐读、演读等一种或几种形式。我认为,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总是先要初读感知,再复读感悟,而后精读品味,最后熟读背诵。下面就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实例具体地说一说。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语文教学,应从老师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情节,讲解课文内容为主转变为学生以读为主。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进行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老师通过听学生朗读,了解学生是否对文章理解了。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教师以自己朗读的艺术将学生带到某种情境,让学生获得某种体验,使学生受到某种冲击,这是课堂教学中常常发生的。本文提出了“以读为本”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希望能给读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的理念愈来愈得到教师们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对语文教学的发展无疑意义重大。然而,有的教师在努力践行这些理念时发生了偏差,在如何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在指导学生朗读与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朗读指导的形式化、肤浅化、程式化、模式化、唯技巧化上。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5.
当下.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明义”这样的理念越来越得到教师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对语教学意义重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理念发生了偏差,在指导学生朗读与感悟理解课内容、体会情感.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等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朗读指导的形式化、肤浅化、程式化、模式化、技巧化上。我们来看几个实际教学例子。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要从教师阅读的思路转为学生阅读的思路,要以学生潜心读书为本.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在读中理解词义,领悟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构思的精妙.阅读教学一般可以分为感知性的读、理解性的读、品味性的读、记忆性的读等四个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7.
于平河 《宁夏教育》2006,(11):52-52
一节好的语文课,总会听到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如果听不到读书声,总感觉这样的课缺乏生机。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重讲轻读,学生读得太少.致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一节公开课上,我就遇到了类似的现象。这位教师上的是《开国大典》,上课时,教师没有检查预习情况,也没有让学生通读课文,就开讲了。这位教师讲得热情洋溢,挥洒自如,中间偶尔穿插着师生的问答。这节课仅剩十分钟时,教师让学主写课文梗概,结果有的学生颠倒了课文的叙述顺序,有的丢掉了重要庆容,筒的主次不分,甚至有的无从下手。谍后,我了解情况,原来教师在课前恨本就没有布置学生读课文。可见,学生没有读好课文,教师的讲成了“空中楼阁”,学生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8.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认真实施“创境促读、以疑促读、以评促读、以写促读”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情有趣地读,在读中思考、想象,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实践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着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复多遍的朗读,"读"出情,"读"出韵,"思"出义,"思"出神,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焕发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实施以来,纵观当今的语文课堂,处处皆闻琅琅书声,再看各种教育论著,也都提倡语文课要大量地读,要以读为本。但问题是,许多语文教师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更热闹些,一味地引导学生用尽各种方式朗读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扎实地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因此,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串读、美读、巧读等多种形式把握主要内容、深刻思想感情、感悟写作方法,将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阅读教学倡导以读为本,但重在指导学生读中有感,即通过读来强化感知,深化感悟,进而使学生受到感染。所以,阅读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在充分读书中指导学生从感知到感悟,再到感染的动态发展过程。一、调动多感官参与,引导学生充分感知阅读教学只有在坚持以读为本的前提下,调动主体全部感官参与,全方位、立体式地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体现新教法?我认为要坚持“六重”。 一、重朗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陛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摩学阳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5.
古今往来,人们对读书都有一种坚信不疑的信念,那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曾经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可见"读"的重要。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有效手段。读书时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  相似文献   

16.
张海玉 《教育文汇》2013,(17):26-27
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阅读,而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以及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应创造环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获得深切的感悟。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眼于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采用玩形朗读、变式品读、唤醒体验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并附上平时教学中一些具体的课例形象,让学生真正做到以读感悟、以读促悟,百读不厌、百读常新,以读为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促情、读中悟情”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人人高举“读”字旗,百“读”争艳:朗读、默读、自由读、配乐读、比赛读、表演读……春色满园,独领风骚。一时间,语文课上书声琅琅、写写说说,演演笑笑,如花团锦簇,好不热闹。可谓是一个“读”字了得!但透过这些开满鲜花的读的背后,却发现学生的语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语文能力也未见提升。这些迹象的出现难道不是错误的朗读指导惹的祸吗?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个学段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读中悟情”“以读代讲”“以读明义”等理念更是深入人心,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读”让课堂情思涌动,异彩纷呈,有的“读”却令课堂生涩枯燥,千呼万唤也枉然。下面,我们通过几则案例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是一种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的情感生活方式。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悟、品味、理解文本,调动学生“读”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