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读书内化,自我建构吸纳,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和“问题阅读”策略的具体内涵.通过案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阅读”策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乐学”.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那么,阅读就更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  相似文献   

4.
自主阅读能力就是教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元认知的监督与调控在“学会学习”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针对学生自主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元认知概念,在自主阅读中对学生进行训练,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元认知水平,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阅读的元认知能力,创设一个师生、生生良好互动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自主阅读”是对传统的“被动阅读”、“为别人阅读(教师和家长)”的一种否定,是对阅读教学中急功近利的一种颠覆。它强调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成长和发展的必须,是生命运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朗读、背诵、体会,足够的思维空间去入情、入景、想象、发挥,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让阅读因学生自主而精彩。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而阅读是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所以,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还给学生阅读“自主”的权利: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自主选择;阅读感受自主交流;等等。使学生张扬个性,读好书,读得有收获。  相似文献   

7.
唐旭芬 《文教资料》2010,(7):126-127
语文学习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的。在教学中,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设计语文个性化学习的作业,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8.
尝试解读《语课程标准》中的“个性化阅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交流阅读感受,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可见,探究性阅渎是新课程环境下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自主地阅读。在这种阅读方式中,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探求知识的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阅渎的能力呢?下面结合有关的教例,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那么,阅读就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宁可高看学生一眼,不能低估学生一分。教师需要健全导读功能,建立导读机制,研究导读模式。通过导读、导思、导论,真正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多元探讨,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以下是我在新课标背景下反思自己的阅读教学时的一点收获。  相似文献   

11.
王希愚 《湖南教育》2003,(20):42-42
“将文学欣赏还给学生”就是把文学作品的阅读权与欣赏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感受、自主理解、自主欣赏,并将自我的感受、理解、欣赏与同学们交流分享、互相促进,让学生在课堂上焕发出生命活力。学生的阅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同时又是变革自身的过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笔者以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当走出琐碎提问的肤浅阅读,远离浅显随意的敷衍提问,告别优秀学生一言堂的“麦霸”现象,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学会质疑,从而营造出一个真正和谐温馨的生态课堂,让学生焕发出旺盛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研究性主体阅读的内涵是 :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 ,在阅读过程中 ,尊重阅读者的主体地位 ,激发强烈的自我需要意识 ;阅读者带着研究性课题或问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作探究性阅读 ,亲身实践 ,发现问题 ,质疑思辨 ,培养良好的阅读探究习惯 ,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之目的。下面谈谈语文研究性主体阅读的实践策略。一、强调自主 ,不忽视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大家共认的语文教学基本准则 ,它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是指学习活动中主观能动地发挥和对学习责任的承担 ,但这种学习上的自主不是天赋 ,要将学生潜在的可以的学习自主…  相似文献   

14.
雷娟娟 《成才之路》2012,(15):39-39
“放手”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放手”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境界!有人说教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会还教师一个惊喜。自主学习、自主阅读不应仅仅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课堂上学生被教师以一个个问题或要求牵着鼻子找答案之类的形式秀,而是需要教师放手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获得真实的自己的体验及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对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和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接受性阅读活动,目前已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适当点拨的探究性阅读活动转换。但是,不少教师对探究性阅读中的“自主”问题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及行为偏差。重视提出问题,忽视解决问题;注重讨论这一课堂教学形式,忽略引导学生在静思中感悟、体验;滥用表扬鼓励,少用或不用点拨引导。对于探究性阅读活动中的“自主”问题,我以为,须改进。改进的当务之急是教师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等浮躁情绪,沉下去学习学习再学习,真正悟透“自主”学习的内涵,掌握“自主”学习的课堂策略。为此,笔者对探究性阅读活动中的自主问题做了调查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历史课程的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升阅读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针对高中学生历史基础相对薄弱,思维较为单一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将学生的阅读这种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逐步形成“讲解——阅读——思考——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当学生进行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阅读的过程愈能反映学生的个性,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自主学习是促进学生个性阅读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接受性阅读活动,目前已经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适当点拨的探究性阅读活动转换。但是,不少教师对探究性阅读中的“自主”问题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及行为偏差。重视提出问题,忽视解决问题;注重讨论这一课堂教学形式,忽略引导学生在静思中感悟、体验;滥用表扬鼓励,少用或不用点拨引导。对于探究性阅读活动中的“自主”问题,我以为,须改进。改进的当务之急是教师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等浮躁情绪,沉下去学习学习再学习,真正悟透“自主”学习的内涵,掌握“自主”学习的课堂策略。为此,笔者对探究性…  相似文献   

19.
在实施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努力实践的过程中,数学教师总会感慨“学生怎么就读不懂数学?更不用谈自学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阅读问题”,那么,“数学阅读是什么”、“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理解能力”,成为了我们必须研究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粤派语文倡导学生自主探究阅读。阅读方式是学生主动阅读,感悟体验、探究发现,尊重感悟的个性和多样性;教师的作用是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巧妙设问,启发点拨,引导探究。阅读范围是开放大语文的;阅读过程是专注惬意的。阅读目的是满足实际需要,“实用类作品”为学习新知识;“议论类作品”为获取新思想;“文学类作品”为审美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