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敬奇 《科教文汇》2007,(9Z):10-11
传统的教师角色是“传授知识”、“知识权威”、即“传道授业解惑”;模式上难以逾越“机械灌输”;终端是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标准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角色必然要回归到生命发展。教师只有从“发展生命”、“生命间性”、“生命对话”、“个性化”出发,才能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在翻转课堂上,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与同学的协助完成,从而形成了与传统教过程相反的翻转课堂。在“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二段”是指“自学质疑课”和“训练展示课”两种课型,“四步”是指教师备课的四个步骤:教材整合→难点精选→教学设计→微课录制;“十环节”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十个环节,其中自学质疑课包括“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五个环节,训练展示课包括“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总结反思”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动手操作是可以对数学学习的效果产生积极影响,并能促进个性化发展作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数学教学中的操作,可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是化“静”的知识为“动”的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捷 《科教文汇》2013,(1):23-24
新课程改革给聋校信息技术学科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的巨大变化,有效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因此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到新课改的成效。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教师理念转变、教师角色转换、提升学科专业素养三个方面探索了聋校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游丽 《大众科技》2011,(7):223-224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是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理论。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创设课堂情境、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知识建构的过程,这一思想对网络课程设计的影响是颠覆性的。文章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特点出发,研究其对网络课程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中心教育目的是以信息技术辅助学习,而不是学习信息技术本身。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对教育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它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劝方式”的转变。作为担任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任务的执行者——“信息技术教师”,更需要一个全新的转型,一个全面提高自己专业教学水平的过程。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信息技术教师应对信息技术革命所进行的转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二、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转变 三、教育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一些抽象的、静态的数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实现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让数学教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刘文亮 《科技风》2012,(24):2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初中语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手段和目的.  相似文献   

9.
周敏 《知识窗》2014,(22):11-12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实质与形式上的不同。从学习实质上来说,它基本运用的是在其他学科学习中形成的学习方法,但它又有自身明显的特征。如它的知识往往具有明显的实践特征(小学信息技术对理论知识的积累往往是隐性的,实践性知识却是显性的),而实践能力的形成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从学习形式上来说,只凭借教师的讲授,学生是难以形成信息技术素养,所以形成有效的信息技术素养离不开学生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黄家庆 《大众科技》2012,(7):231-233,242
构建涉海学科专业群,必须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形成相应的师资队伍。文章认为,钦州学院在涉海学科专业群建设中,应把涉海学科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作为首要的任务,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人才资源开发,从五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1.
刘莎莎 《科教文汇》2009,(14):61-61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教育理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顺应这一改革潮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教育信息化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而且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育理念,从而为学生个性的真正解放创造了物质条件,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中普及信息技术。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特点,从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教学环境、个性化课程、教学资源等角度,来探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中所起的先进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柴敦涛 《大众科技》2021,23(1):121-122,141
“互联网+”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发展机遇.文章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及传播特点,通过“互联网+”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答疑与辅导活动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创建微课产品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需求,教师利用微信、QQ等平台可帮助学生解决课堂教学中未能理解透彻的知识难点.学校要制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发展规划,创造网络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环境,培训提升数学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实践的能力水平,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授课方式古板的弊端,加快推进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个性化教学是当今世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然而,国内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依然存在着“费时低效”的实际状况,为了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了构建以学生个体差异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采用课堂教师面授与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雷道亮 《知识窗》2014,(20):58-58
近年来,在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刺激下,各地中小学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出发,纷纷致力于建设学者型教师队伍,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做教育教学研究。“科研兴校”“人才强校”已成为许多学校的共识,成为学校不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以此为契机,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也将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6.
吴希功  张景生  腾佃梅 《内江科技》2011,32(7):141+170-141,17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络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校园考试题库的统筹建设不仅将教师多年智慧的结晶收集、整理和存储,而且把教师从传统的人工组题中解放出来。校园网络考试系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灵活、方便、科学、公平"的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而从“引导学生个性选择,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尊重学生个性解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鼓励学生个性质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三个方面则能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全面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8.
加里宁曾称教师为“人们理智的工程师”。并且说“狭义的解释——这是某一科学的教学者;在广义里——则是一位有威信的,聪明的,对人们显示巨大影响的人。”从此我们可以知道,人民教师,并不是一个把学校当作市场,把学生当作顾客,把知识当作商品的推销员——知识贩子。他的工作,我们应该严肃地承认,是一种思想工作,是培养年青一代成为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为了完成这样一个伟大的任务,教师本身的思想倾向和道德修养是获得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教师角色是"传授知识"、"知识权威"、即"传道授业解惑";模式上难以逾越"机械灌输";终端是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标准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角色必然要回归到生命发展.教师只有从"发展生命"、"生命间性"、"生命对话"、"个性化"出发,才能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独立学院教师流动性大,普遍缺乏归属感;师资队伍中学历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及多媒体教学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出加强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加强师德教育,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引进人才、设计科学的教师培训体系和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改善福利待遇,实施“留人留心工程”,强调以人为本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