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对上好小学社会课的几点看法○尹桂香(河北省邢台市教委教研室)社会课教材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按照认识周围社会———认识祖国———认识世界的顺序构建教材的框架结构,将社会常识、历史常识、地理常识和法律常识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社会课教材体系。如...  相似文献   

2.
舒玮 《文教资料》2006,(6):126-127
社会课是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以社会性为本质特征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一些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社会课是一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常识,培养学生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初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因此,在社会课的教学中不应局限于教材,教师既要让学生走进社会教材,更要带领学生从社会教材中走出来,去面对社会那一片更广阔的天空。一、加…  相似文献   

3.
“重视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学习社会常识,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这是编写小学社会课教材的指导思想之一,也是社会课最为突出的特点。大家都知道,实践性原则是各科都应遵循的原则,小学社会课更是如此,而教材的编排特点又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是由小学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所决定的。《九年义务教育社会教学大纲》中规定:“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进行爱国主…  相似文献   

4.
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社会课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社会课要求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常识都来自社会,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观察、认识、适应社会能力,只有经过接  相似文献   

5.
小学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该教材融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识为一体,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同时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结合社会课的特点谈谈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几点做法。一、收集、调查访问,加强社会教学的实践性。社会课内容包罗万象,具有突出的社会实践性。因此,课堂四十分钟的容量大,时间紧,课堂…  相似文献   

6.
对社会课中历史、地理社会常识的思考与认识韦志榕从1996年秋季起,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社会课将全面取代原小学历史课和地理课。根据义务教育小学课程计划的规定,社会课内容中应包括社会常识、地理常识。那么,为什么社会课要选择历史和地理社会常识?同样是历史和地理...  相似文献   

7.
一、搜集和整理社会课教学资料的作用1.有利于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小学社会课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和法律常识等,涉及到古今知识领域的方方面面。要想上好社会课,教师必须具有与教材要求相适应的广泛的专业知识。搜集和整理社会课有关资料,是丰富教师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谈小学社会课的社会性满小螺沈志华小学社会课是关于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综合课。实现儿童个体社会化是社会课的宗旨。因此,社会课的教学要始终围绕“社会”这个基点使用教材、组织教学和开展活动。具体说应在严格依照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参的基础上,重点做到以下两点。一...  相似文献   

9.
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课程。社会课的教学,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小学的要求,使他们从小初步了解社会,懂得一些社会常识,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社会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针对社会课教材“以认识社会为主线,从社会事物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建立新的知识体系,重视实践性原则,启发式教材结构,联系学生实际,集德育、知识、趣味于一体”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讲授、观察、讨论、实践”四种基本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翟文 《云南教育》2003,(13):39-40
小学社会课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达到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关心社会、适应社会的目标。社会课综合性强、活动性强、实践性强,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课教学应重视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渗透,注重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富有学习情趣的活动中得到发展。一、组织有效的社会调查小学社会课教材十分简约,给教与学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在六册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例如,教学《我们的学校》一课,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感知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11.
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了解家乡和祖国的历史、地理常识,知道我国的国情、国策,从而激发他们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情感。为达到上述目的,我们认真研究社会学科规律,并且采用了“启发探索——引导识图——因势利导”这三环节组织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启发探索 社会课上,教师在导入新课之后,首先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教师可用投影出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用“心”去读。譬如,教学《华北平原》一课时,我们…  相似文献   

12.
小学社会课教学大纲关于社会课的教学目的阐述了三层意思:一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二是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其中,了解社会常识和培养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3.
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家乡、祖国、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教材本身的特点,如果把社会常识变成声响并茂的材料,增加直观感性,社会实践活动,就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小学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综合课。大纲规定:社会课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识。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社会常识;培养他们正确观察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浅谈(人教版)社会课教材编写的基本特征宜昌市东山小学屈大芝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新开设的综合课程。该课程的教材将知识性与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16.
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综合课。大纲规定:社会课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识。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为此,笔在小学社会课教学中进行一些探索,形成了立足基础性、渗透教育性、着眼主体性、发展性的教育思路,使课堂教学渗透素质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社会课是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在教法上,既与其它学科有一致性、互通性,又有自己的独特性。我认为,社会课教法应遵循四个原则,即:把握整体性,加强针对性,强调灵活性,注重实践性。 一、把握整体性,即对社会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社会课整个知识体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认识熟悉的周围社会开始,由近及远,逐步扩大认识的范围,从认识社会到认识祖国再到认识世界。从知识结构上讲,主要包括了社会常识、历史、地理常识、法律常识等基础知识。教师在某一课的教学中须首先了解本  相似文献   

18.
一、明确教材贯穿的主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   社会课的知识体系是从认识社会的角度,从社会的纵向发展与横向联系两个方面,将社会的历史常识、地理常识、法律常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小学社会这门综合课的新知识体系。因此,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应是教学这门课程的主线。其中的历史知识是在时间上谈社会发展,而地理知识则是从空间上讲社会布局。所有教学内容都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对社会的正确认识,这是社会课教学的本质特点,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个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学中应时刻不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课程方案(试用)》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设社会课,不再单独开设地理和历史课.我市自1988年试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北师大版),1991年起在小学三年级开社会课,参与试验的学校5对所,学生8600人.社会课是一门新课,对于参与实验的学校和教师来说,无疑是一项开创性的实践.一、学习大纲,正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社会科教学大纲,依据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以认识周围社会——认识祖国——认识世界为线索,确定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根据大纲规划编写的社会课教材,并不是原来地理…  相似文献   

20.
小学社会课教学大纲规定: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祖国、世界方面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一规定从知识、能力、思想教育三方面明确了社会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