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人教版就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30课<诗五首>中.最近,听一位老师上课,发现老师指导学生赏析诗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提供的参考答案竟然说该诗句表现了岑参"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课后翻阅人教社配套的教师用书才发现,书中的"课文研讨"之"整体感知"部分,对该诗句有如下赏析:"比喻何等新奇,格调多么豪迈,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这应该就是老师参考答案之所本了.  相似文献   

2.
对于《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很多语文教师把词类活用作为教学的重点,其实,这一名句的修辞作用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3.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人教版就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30课《涛五首》中。最近,听一位老师上课,发现老师指导学生赏析诗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提供的参考答案竟然说该诗句表现了岑参“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课后翻阅人教社配套的教师用书才发现,书中的“课文研讨”之“整体感知”部分,对该诗句有如下赏析:  相似文献   

4.
“蒙太奇”指电影中镜头剪辑与组合的方法,它的优点在于镜头转换突破时空,奇妙组合,表达更为含蓄、丰富的内容,给人留下联想空间。电影中的生死离别,肝肠寸断,往往不是直接摄下痛哭昏厥的场面,而是将镜头转向灰茫茫的天空或衰草覆盖的大地。这样的剪辑组合不仅含蓄,而且能使情节简洁紧凑。“蒙太奇”其实并不算什么新鲜的事物,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早有影迹并有芳踪可寻,不过当时没人这样命名而已。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蒙  相似文献   

5.
l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写道:“磋乎, ______!”热情歌颂了农民起义 领袖志存高远的胸怀。 2.出自《项羽本纪》的成语“_____, ______”,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装作 和平无事,实则想乘机害人。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_ __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异 也。”表明了一种为了某种信念、原则可以不 惜牺牲自己的生死观。 4.《报任安书》:“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_______;屈原放逐,__;左丘失 明,一一____;孙子腆脚,____;不韦迁 蜀,___;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作者在这里阐…  相似文献   

6.
高适、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两位卓越代表者。均以豪迈雄壮的风格著称。宋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沧浪诗话》)。然而由于二人早年的生活经历,艺术气质,审美情绪各异,高岑在共同的风格之下,又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一《燕歌行》此诗原为高适有感于张守珪军中之事而作。但他融会了早先北上蓟门的经历和体验,在更为广阔的现实背景上,对边塞之事进行了提炼和概括。因而更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诗中描写了敌人的凶横进犯,士  相似文献   

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孙丑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下》)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尽心下》) 存乎人者莫良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梁惠王下》)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离娄上》)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仁则荣,不仁则辱。(《公孙丑上》) 观于海者难为水。(《尽心上》)  相似文献   

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歌行,是我国唐代诗人岑参的代表作之一。岑参久佐戎幕,对边地征战生活和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和体会。他曾以激越的情思歌颂边塞将士英勇的战斗精神,描写了多种多样的边塞生活。这首诗写的就是他在  相似文献   

9.
岑参是唐代以写边塞诗而著称的重要诗人.他虽早岁孤贫,却自能磨砺,三十岁中进士,天宝八年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天宝十三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安史之乱后回朝,受杜甫等人举荐,任右补阙等官,最后出任嘉州刺史.岑参一生几度出塞,久佐戎幕,对边地征战生活和塞外风光有着深刻的体察和认识,因此,他能够以大量独具特色的诗篇描绘出塞外生活的壮丽图景,能够以他那饱蘸报国激情的诗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古人所谓“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即指他的边塞诗而言的.  相似文献   

1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为送别诗的独特之处,在于把“送别”放在奇伟壮阔的雪景之中,采用映衬手法,构成一幅雪中送客的动人画面。全诗十八句。前十句,除开头两句概括介绍西北边塞风雪早来的情景外,其余八句皆写雪。“忽如”两句,在结构上是概写雪景的瑰丽多姿。诗人以梨花喻雪,不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景的瑰丽壮观,更重要的是在比喻的基础上形成映衬。梨花,因春风而竞相开放,往往是一夜之间便呈现出满野白灿灿的一片春暖花开的动人景色。诗人正是借白灿灿的梨花之美衬托出白皑皑的雪花之美,借千树  相似文献   

1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代表作,作品对雪域风光的描绘,对边塞生活的反映,自是不言自明的。特别是其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之新颖贴切,历来为人们所赞赏和传诵。然而,从全诗总体上来把握,我认为作品令人叹服的特点当是“空”的艺术,即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纵观全篇,却无一字写“别”,而又无不在写“送别”,并且在描写中隐含着诗人送别时复杂的情绪变化,浸染着浓郁的离情别绪!开篇由“胡天八月飞雪”写起,自是交代了送别的环境:风劲、雪早。虽则有一种…  相似文献   

12.
岑参《白雪歌》“天山路“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乌鲁木齐周边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对岑参《白雪歌》中“天山路”提出新的看法。并据此提出,《白雪歌》中描述的轮台城的具体方位应在今天新疆米泉市古牧地古城。  相似文献   

13.
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信息使思维打破常规,对己知信息进行多方位多层次思考,寻求变异,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形式:具体到写作中就是打破第一思维,否定第一思维.寻找全新的独特角度:发散性思维往作文命题及选材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岑参,一个是现代作家,一个是唐代诗人,似乎扯不到一起。但是,细读鲁迅的散文诗《雪》与岑参七言歌行体《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下称《白雪歌》),却发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并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对古文化的涵养。  相似文献   

16.
对于边塞诗的概念,历来争议颇多,王刚教授在他的《边塞诗论稿》中是这样界定的:在中国边塞诗范畴的界定上,我们认为,应该坚持时间上的无限制性(包括有边塞以来的整个古代社会)、地域上的全方位性(包括四境之地)、题材上的与边事相关性三个方面。应以“大边塞诗观”进行界定,即举凡与各代四境有关之诗,皆可视之为  相似文献   

17.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派诗人。他曾多次到过边境地区,有长期的军旅生活的经验,对边塞风光有深入的体察和感受。他的边塞诗写得激情洋溢,道劲豪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首,历来脍炙人口,不仅在他的边塞诗中为上乘之作,即在唐代的边塞诗中,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名篇。我们先读一读这首诗吧:  相似文献   

1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代表作,作品对雪域风光的描绘,对边塞生活的反映,自是不言自明的。特别是其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之新颖贴切,历来为人们所赞赏和传诵。然而,从全诗总体上来把握,我认为作品令人叹服的特点当是“空”的艺术,即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相似文献   

19.
天宝十三载,岑参两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此诗开篇就奇突。“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开头两句,首先从大处着墨,“卷”字正面写风,“折”字侧面写风(吹断了白  相似文献   

20.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于安史之乱前,天宝十三年(754年)。诗人当时在边塞的封常清幕府中任判官。这年八月,他在轮台(今新疆库车县东)送一位姓武的判官回京,写下了这首意新境奇,独具一格的送别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