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贾峪玥 《新闻世界》2004,(11):59-60
鲁迅先生说:“极俭省地画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画他的眼睛”。那么要让新闻生动、生辉起来.也需要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现在是读题时代,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何才能使新闻标题这双"眼睛""眉目传情"吸引受众?本文通过对新闻标题概念的深入分析,探讨新闻标题的制作原则、方法与技巧,寻求制作新闻标题的点睛之笔,吸引受众注意,增强传播效果,擦亮标题这双新闻的"眼睛"。  相似文献   

3.
如何制作好让网民"一见钟情"的标题,使其成为"点睛之笔",关系到网站的质量和效益,是县市新闻网站值得深思的问题。县市新闻网站标题制作存在的问题县市新闻网站由于地域、运行机制、报道方式、人员素质等客观因素制约,在标题制作方面普遍不够"提神",缺乏有力的探索和创新,呈献给网民的"眼睛"总是呆板无趣的,缺乏新意。1.事实贫乏,用词生硬  相似文献   

4.
左庆 《青年记者》2013,(6):60-61
在初识摄影和绘画的时候,人们对画面的审美和评判离不开基本的构图法则,比如黄金分割法、水平线法、几何图案法、"S"造型法等。在人像摄影和风光摄影构图中,也会遵循这些法则,常常将人的眼睛和点睛之笔放到大家最容易接受的黄金分割点等能吸引目光的位置。大多数新闻摄影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5.
历来的作家无不视点睛之笔为自己创作的生命;对于记者来说,新闻的标题就是真正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插图就应该是画家为书刊文稿度身定制的点睛之笔。 当读者淡忘了某部书的细节,一旦想起了其中的一幅插图后,便顿开茅塞。这样的插图作品就算是成功的了。 优秀的插图作品不仅能使文学形象立体化,而且能深化文字作品的主题,更有助于读者去理解书刊文章作者阐述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正标题被誉为新闻的眼睛。类似与人见面的第一印象,读者对新闻稿件的第一印象往往也来自于新闻的标题。因此,新闻标题一直被视作新闻的点睛之笔,为媒体人所珍视。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滋生于网络的"标题党"现象。近来,随着新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标题党"现象在报纸等传统媒体上也呈现蔓延趋势,给报纸等传统媒体带来了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8.
从编辑的视角看学术文稿的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论文形式多样,结构各异,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编辑的视角看,无外乎定题目、集信息、化信息为内容、给内容以形式等几个环节。1定题目:点睛之笔。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透过文章题目所发散出来的信息,不仅可以使编辑大致了解到文章的主旨,而且可以大致判断出文章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学识和理论功底。精当的文题,说明作者不仅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度的抽象概括能力(这是一个人进行高智力活动,进而写出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必备条件),而且说明作者具有准确驾驭文字的能力,这是作者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从而实现信息传递过…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办好了报纸头版就成功了一半,是否也可以这样说,选好了头条,头版就办好了一半。头版是报纸的脸面,头版头条是报纸的眼睛,是一张报纸的“黄金宝地”,是描绘报纸这张“图画”的“点睛之笔”。能否选好头版头条,对发挥报纸的导向作用、提高报纸的宣传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切报纸都如此,企业报也不例外。而要选择好企业报的头版头条,必须首先了解企业需要什么、职工需要什么。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企业在经济体制、组织结构、经营机制、管理  相似文献   

10.
历来的作家无不视点睛之笔为自己创作的生命;对于记者来说。新闻的标题就是真正的点睛之笔。[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一、引号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在"读题时代"的今天,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眼睛",尤为重要.在新闻标题的写作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引号.引号的合理使用,既可以点亮新闻的"眼睛",又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睛". 首先,新闻标题的引号,使引用部分成为标题中相对集中的重点,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去集中理解标题,并进入正文.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是与其作品中大量的描写民俗分不开的.这些散见于作品之中的民俗描写,正是作品的点睛之笔,在鲁迅小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中的细节往往是整部纪录片最感人的闪光点,是深化主题、反映主人公个性魅力的点睛之笔,笔者试图通过具体事例剖析细节在纪录片中的作用以及纪录片细节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标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编者“点睛之笔”的丰硕成果,一个好标题,可以使文章大为增色,激发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乃至产生强烈的共鸣。为此,制作标题,务必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容不得丝毫的马虎粗疏。  相似文献   

15.
画龙点好睛,一条龙才能活起来,才能生动传神。写文章写新闻稿件也如同画龙,有点睛之笔,文章才能生动活泼,精彩感人。怎样才能找到点睛之处和用好点睛之笔呢?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有如下几点体会。一、统揽全局,围绕中心工作下点睛之笔。报纸是党的宣传工具,报纸宣传就是通过一篇一篇、一组一组的稿件,用以引导社会舆论,教育干部群众。这就决定了新闻报道稿件,必须反映实际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但由于不同的单位、不同的环境和条件,经验、做法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6.
成语“画龙点睛”说的是画龙的过程中,点睛之笔最为关键。常言道:“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作为电视新闻来讲,人们在欣赏声画一体的活动画面的时候,其实也会注意标题。电视新闻标题,是业内人士常谈的老话题。电视新闻标题制作对大多数记者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每次采访结束,写好稿子,编好片子,至于新闻标题呢,随便糊弄了事,便交给领导和编辑去进行后期制作。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作为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学会制作好电视新闻的标题。  相似文献   

17.
广播是惟一非视觉性的伴随式传播媒体.如今受众的眼睛太累了.而堪称“绿色”媒体的广播有着得天独厚的非视觉性及伴随性优点,受众可以利用广播这方面的特长,把耳朵“竖”起来,既可发挥广播媒体的新闻信息传播及音乐欣赏功能,又能解放不堪重负的眼球,还可伴随着强身健体等活动,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应当为受众广为共识和充分运用.解放受众眼睛,为受众眼睛减负,广播媒体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并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8.
&#  &# 《出版与印刷》2015,(2):42-44
广告文案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是广告设计成功与否的标志。优秀的广告作品是将广告创意物化,通过广告文案的形式表现出来。广告中可以没有画面、没有语言、没有声音,但是不可以没有文案。文案是作品的点睛之笔,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本文拟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改革等三个层面探讨高职高专院校广告设计专业学生文案创意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苏州图书馆编印之《今日阅读》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日阅读>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那白色为底的封面.白色永远是纯净的颜色,空无一物,却正因为其空白,反而给人以更多遐思.无需多少赘言,就满含了各样思绪.以白色为底,好处不言而喻.除此之外,封面与封底的几处明亮色彩,乃点睛之笔,令眼球一下活跃起来,多了些振奋情绪.  相似文献   

20.
电影的工艺技术与人的生理结构之间必定存在着同构关系或匹配关系.银幕画面的效果是由摄影机的镜头制造的,它呈现出眼睛知觉活动的基本特征,于是不仅是镜头模仿了眼睛,眼睛在这里也模仿了镜头.在现实里,人的实践活动是整个身体的活动,眼睛是配合身体的;在电影中,人的观赏活动却主要是眼睛的活动,身体反过来是配合眼睛的.摄影机对身体的模仿有着和镜头对眼睛的模仿同等重要的美学意义,因为银幕画面不只诱发眼睛的注视,更进一步诱发了身体的回应.摄影机镜头对眼睛的模仿是直接呈现的,摄影机对身体的模仿却需要意识的投射.摄影机的能力远远超出了观众的眼睛和身体的感知能力,观众因此也就成了一个超验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