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一、让学生尝试"前置性学习""生态课堂"教学是根置于学生自主课前先学,它源于学生自愿学习、发自内心的学习作为起点。那么学生先学,学什么?怎样去学?教师首先把明天将要学习的内容留给学生作为前置性学习作业,也就是把明天新课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预习新知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明确前置性学习的任务,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前置性作  相似文献   

2.
预学,是学生个体建构新知的过程,是学生独立学习新知的一次"前检测"。"预学"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准备:第一步:我知道(带着资源进课堂)。第二步:我质疑(带着问题进课堂)。第三步:我设计(带着目标进课堂)。在操作中,我们相应地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把"预学"当做作业布置。防止学生把课前预习当成是弹性任务,高兴就完成,不高兴就不做。二是提供"预习"助学单。辅导学生知晓预习的内容、要求,明确准备的时间、方式等,每次把"我准备"  相似文献   

3.
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怎样达到这个目标呢?实践告诉我们,必须以学为主,变“授”为“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自己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培养学生自学入手,突出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变预习为“预习指导课”。过去不少教师让学生预习课文,都是利用学生回家或早自习时间进行,结果常常是走过场,流于形式。为了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有的教师把预习搬入了课堂,列入  相似文献   

4.
周济民 《中国教师》2012,(23):67-70
<正>一、问题缘起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布置科学作业时总不忘加上一句:"课外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这句话几乎成了教师的"口头禅",但如果缺乏教师的及时指导与干涉,学生会知道如何预习吗?中学生能力有限,很多学生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只是走马观花地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书或例题习题。这样的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既无目标,也没方法,充其量只是读一遍书。久而久之预得无力,习得无味,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的预习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因此,教师应精心思考和设计预习单指导学生预习,通过对学生预习结果的分析了解学情,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教学过程中删繁就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预学单,能让学生先学,有准备地进入课堂;预学单,能通过问题暴露学生的想法,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预学单,能构建主动探究的模式,引导学生善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一课,虽然概念很多,但由于新知在旧知的基础上有较好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教学活动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学生"学得怎么样",学校把"以学为主、教随学定"的"114理念"作为导学模式的核心理念,要求学生"先学后教",即根据备课组提供的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预习作业进行预习,并带着问题上课;而教师则"以学定教",根据学生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有取舍、有区分的"教"。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学习最大特点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处理“导”与“学”关系,使“导”与“学”各自发挥最佳效益,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笔者近年来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一、课前预习:设置提纲—引导看有目的地让学生课前预习,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形成一个轮廓,并初步了解学习目标,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这是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时机,学生在预习中认识知识,理解知识;也能培养阅读、分析、归纳和总结等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干预习前根据认知目标,精编预习提纲,在预习中适当指导、点拨、激励…  相似文献   

8.
目前开展"学讲计划",倡导自主先学。而课前的预习是突出学习自主性的主要方式,怎样有效预习,提高自主学习效果,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预习的具体任务和预习内容,使学生的预习有的放矢,实现"预则立"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预学是课堂教学的前置和准备,是了解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然后实施"先学后教,教学生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先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预学是为课堂学习作好热身和铺垫不可或缺的学习行为。但是,现在很多教师仍将学生的"先学"看作是"简单预习习题",预学任务缺乏明确的设  相似文献   

10.
"预学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效,"预学单"不仅是提前学习的指路牌,还是传递学习方式的秘籍。高质量的预学单是实现预习目标的前提和保障。以"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为例,分五个阶段设计了预习单,重在消除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正>在教学新内容之前,让学生预先学习教材,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预习,抑或说预学。预学的好处在于,它先于教师的"教",它是在独立状态下进行的非常自由的原生态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1.预习。预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方法是以自读教材及相关资料为主,主要任务是了解内容、掌握概念、记忆公式法则定理、理解例题等,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包括提问能力、整理归纳能力、科学支配时间能力和自我管理学习行为能力。小学生由于所掌握的知识少,自学能力还不强,因此预习时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预习提纲,主要内容应加以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看教材,克服盲目性,或流于形式的坏习惯,低年级教师更要扶着学生去预习。2.质疑。质疑应该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提出独…  相似文献   

13.
“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大基本内容。对“数与形”例1的课堂教学研究,本文从对教材内容的梳理与反思入手,挖掘思考价值、丰富学习资源、制订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以“预学后教”为基本策略,设计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探究过程,暴露思维差异的预学作业。教师在对学生的“预学作业”进行适度分析的基础上,把提升数学表达能力作为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预习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对新知识的尝试了解,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自学过程。”预习内容是“思品”课文和《资源与学案》:课前教师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将不懂或模糊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攻克这些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在预习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技能,主动修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和日常不良行为,自觉提高品德修养。通过预习,学生熟悉了解课本和《资源与学案》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预习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对新知识的尝试了解,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自学过程。”预习内容是“思品”课文和《资源与学案》:课前教师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将不懂或模糊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攻克这些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在预习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技能,主动修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和日常不良行为,自觉提高品德修养。通过预习,学生熟悉了解课本和《资源与学案》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少教多学"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方法。实现"少教多学"的方法是有效预习,教师可以从指导预习方法、编写预习提纲、走出预习误区等方面入手,加强学生预习效果,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空间和时间,为他们的个性张扬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发展。一、自选预习方法——自主学习的前奏预习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寻疑问难,为课堂上的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奠好基石。以往有不少教师也十分重视“预习”这一环节,有的甚至硬性规定学生要按老师说的某一方法去预习。然而学生只不过是草草把课文读几遍,根本不知道预习的目的何在,认为有预习和没预习一个样。其原因在于这样的做法没有真正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鉴于这种情况,在预习这一教学环节中,应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的和谐统一。教师“导”而不牵,体现“辅助性”,学生“学”而不厌,体现“自主性”。教师既对“预习”授之以法,又不拘一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预习。(一)基础型即根据导读的要求,能正确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字词...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24):12-13
预习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在课前对将要学的内容进行一个预先的学习,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助于正式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伪预习"走向"真预习",从而提升预习的有效性。本文就有效预习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有效预习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预学导航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课前做好相关的预习准备,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检查预习的情况,用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和运用新知。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带领教师们做了这样的尝试——把预学导航放到他们的教学设计中,让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新的认识。下面以《牛津小学  相似文献   

20.
孙全福 《考试周刊》2014,(20):15-15
<正>夸美纽斯说:"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应当仍然把"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作为基本纲领。一、定目标明要求:让学生明确历史课堂要学什么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自己将要学习什么,这样师生的课堂行为就会统一而不盲目,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在每课起始时就告知并强调学习及训练重点,在布置或检查预习时阐述学习目标,在阅读行为开始前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甚至可以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讨论单元或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