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梦龙先生曾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过一句话:"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在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很多老师都不敢撩开这层"面纱".老师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都感到左右为难:讲深了,怕学生听不懂;讲浅了,又怕学生什么也没学会.究其原因,除了没有正确把握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外,更重要的是找不到文言  相似文献   

2.
毕本弓 《语文天地》2013,(13):33-36
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确实,由于"复合距离"(文本作者和学生的距离、文本和学生的距离、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的影响,文言课堂变得枯燥沉闷、呆板无趣。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  相似文献   

3.
王荣生教授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提出:"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干将莫邪》选自《搜神记》,被选入沪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单元。小说讲述了干将为楚王铸剑,被楚王所杀,其子赤在侠客帮助下为父报仇的故事。七年级学生在教材中首次接触"志怪小说",文中大量荒诞的情节、大胆的想象与奇特的夸张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而作者为何要将其写得如此之"怪"又是学生不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而当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言"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一、文言文教学的现状1.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一些教师要么照  相似文献   

5.
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写道:"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1]古典诗词教学在中学课堂中普遍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古诗词教学变身为"说文解字"课。许多教师觉得古诗词离学生太遥远,于是照本宣科,逐字逐句把古诗词翻译成白话文,教师辛苦,学生收获甚微。  相似文献   

6.
正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课本附录中的《文言实词及其活用》,是一篇辅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的知识短文,内容精要、好懂,很有实用价值;但其中有几处疏漏,常常引起学生的质疑。一、"官""理"是不是名词在"什么是文言实词"一章里,举了《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个例子:"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短文接着说:"其中,‘树’‘官’‘理’‘业’是名词,‘知’‘种’是动词……"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看了《教育文摘》林志明的一篇题为《一位语文教师的自白》后,颇受启发,更有同感。文章例举了三个自白案例,其案例场面使他局促、尴尬,也着实引发了我的回味、思考……【案例一】林志明说:"一次,他教授《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总结课时,一位学生问:‘老师,镭是一种怎样的东西?’又一位学生问:‘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是什么关系?’还有一位学生问:‘居里夫人有几个女儿,她们有没有继承她的事业?’我蒙了,定在那里  相似文献   

8.
有位教师在教学《石灰吟》这首古诗时,一学生突然问:"老师,我们习惯说‘粉身碎骨’,可这句诗中却用‘粉骨碎身’,这里的‘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意思是不是一样呢?为什么要用‘粉骨碎身’呢?"刹那间,教室里寂静无声,教师略一思忖后,笑着说:"谢谢××同学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确实,由于“复合距离”(文本作者和学生的距离、文本和学生的距离、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的影响,文言文课堂变得枯燥沉闷、呆板无趣。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厌倦情绪,文言文教学的效率越来越低,文言文教学改革就很难展开:  相似文献   

10.
向帆 《湖南教育》2014,(11):30-31,27
正文言文,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历经沧桑而不衰。文言文教学,为学生接触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推开了一扇窗。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窗外的风景,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困惑。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今天聆听了华润学校文静老师  相似文献   

11.
“例子”一说,源于叶圣陶先生:“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渎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叶圣陶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1版笫  相似文献   

12.
史峰 《广东教育》2006,(12):29-30
有一次.我去一所村小听视导课。执教教师讲的文章是杜甫的《绝句》.应该说这位老师讲得挺好,带领学生将诗中的意境体会得入景入画。在讲课中,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老师,诗中为什么写成‘两个黄鹂鸣翠柳’?小鸟前面的量词应该芟是‘只’呀.‘两只黄鹂鸣翠柳’才对吧?”  相似文献   

13.
<正>学生朗读课文时经常会出错,有字音读得不正确,有语调的错误,有情感的不足……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具体地加以指导。我在执教了《林海》一文后,对此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林海》中,有这样一句:"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  相似文献   

14.
薛萍 《广西教育》2011,(32):45-47
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正如钱梦龙老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描述的那样:“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年来,文言文教学循环在这个高耗低效的怪圈里,困扰着语文教师,也困扰着学生。可喜的是,有识之士开始探索,于是有效教学走到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5.
<正>有教师执教《跨父逐日》的文言文公开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讲夸父逐日的"故事"。可以用现代文讲,也可以用古文讲。教师特别强调,用现代文讲的话,一定要想办法讲得生动精彩。教师的潜台词似乎很明显,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用现代文讲夸父逐日的"故事"。学生先是小组合作准备,然后分组展示。令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所有代表小组展示的同学,讲述都用文言文,结果是差不多将《跨父逐日》一课背出来而已。  相似文献   

16.
<正>我有幸拜读了沈庆波老师《例谈文言文教学中"言""文"关系的处理》(见《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08期)一文,受益颇深。沈先生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以积累语言,学会阅读并能赏析文言文,认识、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综合依据文本的价值、文本难易程度、学生认知水平以及编者意图,灵活而科学地处理‘文’‘言’的关系。"沈老师依据"四  相似文献   

17.
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他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准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读到贾志敏老师写的一篇文章《老于的忧虑》。"老于"是谁呢?于永正老师也。他到底有什么忧虑呢?还是先让我们来听听吧——初春,桂林,我们不期而遇。是夜,我约他小叙。他不落座,右手斜插胸襟,频频走动。看他这模样,我不禁想起电影《难忘的1919》里列宁激动的样子。他问:"老贾!你信不?""你不说,我咋信?"我期待他发表高见。"全国95%以上的学生不会读书……"说到这里,他有些激动。"你指的是‘朗读’吧!"我作了纠正,说,"你讲的,我信。"  相似文献   

19.
<正>依风小语:同学们想必还记得,本刊2008年第3期"时文英华"栏目选编了孙郁的《美国的语文书》一文,文中指出:"华夏文明几千年,教育的根底却是让人‘信’……美国的语文书也有这一共同点……不过还有一点不同,就是不都让人去‘信’,而是让人生‘疑’。"孙郁先生是读到了同心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语文》,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位语文教师给学生讲“的”、“得”、“地”的用法,足足讲了半节课,然后出了一些题目让学生选择填空。由于学生对教师讲的一大套理论不得要领,填空大都填错了。教师很着急,又重新讲了一遍,再让学生填空,还是填错了。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了一段她爸爸教过的顺口溜:动前土(地),名前白(的),动形后面双人来(得)。并说:“这个顺口溜对掌握‘的’、‘得’、‘地’的用法有帮助。”教师听后很受启发,马上记下来领全班学生背诵。当学生背下来后,又让学生做填空,这一次大部分学生都填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