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勇  张丽 《双语学习》2007,(12M):163-164
本文根据唐代孟浩然的春晓一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作品内容等方面的分析,针对六种不同的英译本之间的异同、优劣进行了评析。主要的比较点是从语言、思想、内容、意境、艺术性等方面,文学和翻译的审美及认知结构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彩霞  张琳瑜 《海外英语》2013,(21):159-160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是我们在与外界感知互动中反复出现的样式,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生动形象的心智图像,将意象图式理论引入唐诗翻译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该文基于意象图式理论,对唐诗《早发白帝城》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读,试图找到唐诗英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商洛学院学报》2015,(3):52-57
运用语料库的方法对《围城》英译本的显化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从人称代词显化的角度出发,通过自建小型平行语料库,对原文及其译本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和转换类型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存在人称代词显化趋势,并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5.
诗词的翻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仅要考虑诗词的内容,因为诗词特殊的形式结构,还要考虑到诗词的风格、意境和韵律等方面的因素。苏轼的《江城子》虽短,但却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许渊冲、杨宪益和汉学家Burton Watson的译文对比中,三个译者的译本均忠实于原词,都注重对词的音韵风格和意境的翻译,译文具有音韵美和意境美。相比许和杨,Burton Watson更倾向于直译,许和杨更注重词意境的翻译,更能让读者领会到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悲切和思念。  相似文献   

6.
诗歌文本因其语义、意象和意境的不确定性而使其翻译产生了特殊性和复杂性。关联理论认为,翻译过程就是译者将译文和原文关联起来进行相似阐释的过程。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对诗歌文本进行阐释翻译,对诗歌“原生态”美的保留和意境传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苏轼的代表作《定风波》的三个英译本为例,分析在诗词翻译中基于语言、意象和意境三个要素进行“阐释性相似”关联的必要性,证明关联理论对诗歌翻译指导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诗词意象翻译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意象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怎样在诗歌翻译中处理它就成为一个重要议题。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诗词篇篇精品,意象丰富,比较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思的两个英译本对诗词意象的处理,发现各有特色,怎样结合两者的长处,是译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翻译始于实践,止于批评。而翻译批评如果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就如同无本之木。因此,对翻译批评标准的研究能够加强译品的质量评估,促进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运用王宏印教授提出的文学翻译评判六个标准,分析杜甫《登高》的两种英译本,以求客观合理地评判古诗英译。  相似文献   

9.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这是一首似淡实腴,平中见奇,意韵悠长,意境独妙,传诵千古的五言小诗。无论是抒情写景,还是审美趣旨,皆与众不同,别具特色。抒情,诗人选取了晨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断进行描写,向读者透露出隐隐一丝心迹,把读者引向诗境所营造的感情轨道和艺术氛围。然后,撒手而去,让读者自己去想  相似文献   

10.
杜甫是唐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忧国忧民思想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而其创作的诗歌颇受后代学者的推崇。《赠卫八处士》是杜甫感伤时事的代表作之一,北京大学许渊冲教授与新西兰学者路易·艾黎都对其进行过翻译。两个译本无论是从字词选用、节奏格律还是对整首诗思想情感的把握均有所不同,因而两个译本也各有特色。因此,运用许渊冲教授提出的"三美"理论和林语堂先生的"忠实、通顺、美"从以上三个方面对这两个译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诗是“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统一体。翻译诗歌时,要尽可能地传达出原诗的“三美”。本文通过对《回乡偶书》的三个英译本的分析,证实了诗歌翻译时要保持原作的艺术魅力,得尽可能地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在中国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古典诗歌。这首诗的英译如何传达原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非易事。文章分析了《春晓》英译的技巧,其翻译体现了信、达、雅的特点,传达了原诗的神韵之美。  相似文献   

13.
语篇是语言系统中最高级别的单位,而衔接是组成语篇的语义关系的手段,指称又是语篇衔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诗词作为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汉诗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含蓄,汉诗词为了意境的塑造往往会省略人称,而英语诗歌为了追求真实的美会运用大量的人称指称。从语篇衔接的角度探究在汉诗《月夜》英译过程中,译文人称的选取对意境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唐诗英译的最佳翻译模式是中外译者的合作翻译,这一翻译模式解决了翻译过程中语言层面的问题。但是诗歌中意象、意境的翻译仍是中外译者的最大难题。唐诗具有景物造型的特征,诗歌展现的画面类似于"蒙太奇"效果。文章从唐诗意象的蒙太奇特征入手,通过对意象和意境的深入分析,从诗画同质的角度,并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论证画能成为唐诗中意象、意境翻译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吕程  陆振慧 《考试周刊》2008,(12):27-29
"信达雅"这一翻译标准在翻译界是最有影响的.本文以这一标准为宏观参数,以情感、形象、风格作为微观参数对<春晓>的三个英译本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游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然而文字游戏翻译研究很少有人关注.本文首先对《围城》中出现的文字游戏进行归纳,然后通过对其英译本的研究总结出文字游戏翻译的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再现原文的力、音、形,尤其在诗歌翻译上。从诗学和翻译学的视角审视汉诗英译,在再现或重构原诗意象、意境、意蕴方面对H.A.Giles、林健民、卓振英、许渊冲所译《回乡偶书》的四个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对诗歌的翻译重在译出诗的化境。  相似文献   

18.
章盈  张汨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103-105,109
杜甫《登高》英译本通过适当的用词、长短音的运用和句式的排列尽量贴近原诗悲壮的意境,通过头韵尾韵的运用和句子长短的控制,以aabbccdd贯穿整诗,在形式和语篇幅度等方面都顺应了原文的简洁而不失韵味,顺应了目的语读者的读诗环境以及社会、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达到了成功进行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对诗歌译本风格的分析来说,内容/形式两分的分析法有忽略语法形式重要性的危险。而认知语法认为语言结构是概念化情景的表征形式,"一个概念化情景的全值(full value)是其概念内容和我们构造或识解该内容的方式这两者的函数",诗歌译本中的语法形式(在概念化层面就是"我们构成或识解该内容的方式"所组成的架构)参与了文本意义和风格的建构。在阐明了用意象架构识解诗歌译本风格的可行性后,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对《登鹳雀楼》的几个译本进行了分析,并最后得出结论:利用意象架构识解诗歌译本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内容/形式两分分析法的缺憾,为诗歌译本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诗人情志的独创性抒发,翻译诗歌时要求译者最大限度地把原诗的情、意完好地再现出来。《锦瑟》是李商隐极富盛名的作品。本文通过对两个译者在翻译《锦瑟》一诗时对意象、典故的处理方式探讨了如何尽可能地保留并再现诗歌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