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李劼人等其他川籍作家对巴蜀文化精神的主动接受不同,在巴金的小说中,广阔的生存空间下徐徐展开的地域性生存样貌被激流奔进的时代话语所消解。在叙事策略上,巴金有意将具体的意象、空间化的叙述要素纳入到时间的进程之中,其小说表现出对时间的独特体验和空间场景描写时间化,使得文本叙事时间维度强化,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和消弭了以地域意识为主要特征的空间维度。这是造成巴金作品地域色彩弱化的极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在阐述巴金在自己两大小说创作高峰时期-“激流时期”和“寒夜时期”文化思考视角的转变,展示了“寒夜时期”的巴金对现代社会的物质构成、权力话语意识,知识者的人格构成以及生命本体的深刻思考,表现了巴金 对中国现代文化建构的独特贡献和巴金小说特有的文化超越性,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探讨了20世纪中国文化变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纵观巴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创作,《春天里的秋天》可以说是风格最为独特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以巴金在泉州的真实见闻为基础创作而成,不仅紧扣时代主题,更是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著称。在这部中篇小说中,巴金通过其独具匠心的叙事艺术,将小说的主题与时代的脉搏紧紧融为一体,具有永恒的文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家族小说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有许多写作家族小说的作家,其中巴金写作的家族小说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其作品的主旨意在对"五四"文学传统中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发扬。以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切入点,从作品的叙事对象,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进行分析;再次是叙事语言,分析语言的艺术特色和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总结巴金家族小说独特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的"文体互渗"批评话语有三种类型:即现代日记体小说、现代童话体小说和现代诗化小说的批评话语。此类"批评话语"皆指涉中国现代作家与对象世界之间确立共存关系而呈现出的一种独特状态,即诗性的彰显与消隐。现代小说创作中"文体互渗"批评话语的诗性放逐是与现代创作主体的个性人格、社会时代意识以及文化精神密切关联的。  相似文献   

6.
巴金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故事情节主要发生在两个空间场所中:花园、屋子。这两个空间场景不仅是小说中人物对话和情节发展的场所,还是具有确定含义和主题的文化场景。本文正是想通过解读上述的两个空间场景在小说中的特定语境下所表达的空间意象,来探究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空间:花园空间、屋子空间的空间隐喻,并试图对小说中空间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巴金在小说《春天里的秋天》里运用明喻修辞格收到了描述事物、刻画心理、抒发感情的效果,产生了扣人心弦的艺术力量。巴金在他的这篇小说以及其他的作品中,广泛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段。巴金根据小说内容表达上的需要,以及自己的艺术审美旨趣,巧妙娴熟地驾驭语言,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8.
历来对巴金小说《憩园》的分析主要是停留在现代知识者反封建的意义上。事实上,小说文体中叙述者以三种行为状态来完成叙事,从而导出小说文本潜在的三则故事。它们启示知识者开始反省原先的反封建的启蒙意向,为进一步认识巴金40年代创作的意义,全面理解20世纪前半味启蒙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提供了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9.
有意味的叙事时间设置一直是毕飞宇小说叙事艺术的独特之处。在小说中,毕飞宇巧妙地以弱化的、超越的、对峙的时间姿态和空白、静述、闲笔三种叙事时间节奏生动有力地展示人物性格,凸显叙述者对历史的思考和生命的体验,由此形成了毕飞宇小说有意味的叙事时间设置。  相似文献   

10.
巴金前期小说创作中体现出一种青年文化心态,这种青年文化心态表现在作品思想内容的激进、时代青年群像的塑造和激情四射的叙述风格。写青年、为青年而写的文化追求与创作态度,奠定了巴金前期小说创作的内容与基调。巴金前期小说激流般的创作风格是巴金作为创作主体对时代情绪的激情描述与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