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湘西苗族巫蛊信仰生成之剖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自然地理、历史社会以及化的角度剖析流传于湘西苗族人群中并发生深刻影响的巫蛊信仰,指出巫蛊信仰并非是简单的施毒与中毒的问题,或神秘的、未为可知的邪魅的产物,它包含了苗族这个古老民族内部的很多尚未被认识和发掘的深层次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巫蛊信仰在清水江流域广为盛行,这种信仰受地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制约,严重影响该流域的婚姻结构和村落秩序。贵州省清水江流域苗族聚居地三穗ZT村的社会生活长期受"酿鬼"文化的制约,从文化场域视角解读巫蛊信仰,有助于学者更深层次了解当地的运作机制和社会结构,利于当地社会文化的和谐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明清以来巫蛊一直流传在湘西苗族地区,至今还有很多苗族群众依然相信蛊的存在,其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落后,但是同样是处在落后的地区,巫蛊在苗族地区更为流行,其主要原因是,在认识论上,巫蛊流行迎合了苗族的阴阳思想;在制度上,过去苗族地区缺乏制止巫蛊流行的社会管理制度;从其产生和流传来看,苗族地区有"匠嘎"对"蛊病"的诊治和社会舆论对巫蛊流行的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4.
巫蛊一直是影响苗族地区人们生活的文化事象之一.从人类学的角度对苗子放蛊事象进行阐释,放蛊现象是巫蛊文化体系的一部分,被辱为放蛊的女性是苗族巫蛊文化内部持有者用本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规范塑造出来的假想敌.  相似文献   

5.
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苗族社会普遍存在着巫蛊方面的民间信仰。有人幻想通过巫术使异性受到诱惑,认为此术可以感应并取悦异性。性爱巫术属于一种鲜为人知的“秘术”,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勾魂巫术实际上是人魂合一观念的表现形式,而用某些动物、植物配制成爱药来激发所迷恋对象的性爱、性欲和性力,也是此种巫术常见的形式。由性爱巫术引申出来的有关“蛊”的迷信思想,始终影响着苗族的性爱观念。  相似文献   

6.
苗族对万物的认知及族群认同主要借助其宗教信仰表达出来,通过对海外苗族文献进行历时性梳理研究,了解海外苗族基本信仰情况,知晓国内外苗族在信仰上的异同,也为全球化背景下探讨苗族内部的文化认同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苗族信仰的世俗性可以从三方面体现出来 :信仰对象的世俗性 ;信仰目的的世俗性 ;宗教仪轨的世俗性。正是这种世俗性 ,使苗族信仰别于其他宗教信仰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而停留在较原始的自然宗教信仰阶段上  相似文献   

8.
格头村苗族信仰自然、信仰祖先和鬼神、崇拜万物有灵,他们将神灵寄托于原始丛林加以敬仰,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格头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构建苗族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美化苗族地区的生活环境。它对维护苗族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以及建立中国式自然保护区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苗族信仰的世俗性可以从三方面体现出来:信仰对象的世俗性;信仰目的世俗性;宗教仪轨的世俗性。正是这种世俗性,使苗族信仰别于其他宗教信仰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而停留在较原始的自然宗教信仰阶段上。  相似文献   

10.
苗族银饰瑰丽夺目,彰显着苗族艺术的魅力,带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关的呈现与苗族银饰中所蕴藏的自然美、艺术关、形式美、意境美等美学取向有密切的联系。这是苗族长期审美实践的结果,是苗族历史、苗族信仰、苗族习俗、苗族情感与审美思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指导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针。而加强青年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的教育,则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途径。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必须以“四信”教育为契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日本京都大将军八神社与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关系密切。其所祭祀的大将军等八将神虽被视为阴阳道体系中的神灵,却是中国鬼神传入日本后“在地化”文化演变的结果。而大将军信仰的历史变迁,不仅反映了日本阴阳道流变的一个轨迹,从中也可窥见中日文化关系里的一种内在血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高校党员信教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地区高校部分党员不同程度地信仰宗教,重点对湖南部分高校的党员信仰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高校党员信教问题不容忽视,要采取有效措施,根据党的政策对信教党员进行教育和处理,并对全体党员进行信仰教育,确保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巫信仰和自然崇拜是近些年来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话题。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在此领域的研究范围主要涉及巫鬼信仰、巫风的盛行、社神和土地神信仰、城隍神信仰,以及巫与道教、佛教的关系等方面。既往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存一些不足之处。加强此时期巫信仰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深化地域性巫鬼信仰的文化功能研究及少数民族信仰风俗的研究,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着重探讨了新时期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挑战主要有:社会实践运行对教育内容的挑战;世界信息网络化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挑战,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对重灌输轻人的实践本性的传统信仰教育的挑战,重视物质享受轻视精神食粮的庸俗唯物主义倾向对重视精神需求的信仰教育的挑战,并指出应对挑战的对策有:教育内容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使理论能跟上时代的需求;利用信仰网络技术拓宽高校信仰教育的空间,教育方式上富于人性化,注重人文氛围的营造,强调以人为本;要引导学生体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法律工具主义对于我国的法学理论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我国法律信仰的确立。国人要形成法律信仰,建立法治社会的理念基石,必须摒弃法律工具主义的束缚。  相似文献   

17.
早期中国的"天"之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信仰是继殷商帝信仰之后出现的一种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从天之源及天帝信仰、诸子经典中关于天之论述、天帝信仰衰落及其对后世之影响三个方面,对早期中国的"天"信仰进行了论述,试图从信仰的角度找到一把打开中国文化的钥匙.  相似文献   

18.
道德信仰培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使道德信仰培育顺利进行,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培育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理念启示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是道德信仰培育的基本方法基础;坚持实践性,是道德信仰实践性表质的要求;尊重主体性,是道德信仰培育的决定因素;抓住联系发展性,是道德信仰培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宋朝,妈祖受封“女海神”,声名远播海内外。其中,它在琉球(现日本冲绳县)的传播独具独色-妈祖信仰本土化。同样素材的传说,在中国是“救父未救兄”,但传入琉球后却演变成“救兄未救父”。究其根源,就在于中国社会是以尊敬长的“儒教伦理观”为基础,而琉球却是本土固有信仰-姊妹神信仰的影响根深蒂固。因此,导致妈祖信仰传入琉球后,从信仰根源上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经过两种不同信仰的冲撞与融合,最终妈祖成为姊妹神的载体,得到琉球人民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采取各种特殊政策及积极措施,支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是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民族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