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小,突出的表现是就业弹性偏低,但是国家从所有制、产业结构、企业改制等方面提供了多种提高就业增长力度的各种渠道,对目前就业压力起到了很好的缓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199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影响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促进就业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自主创新对于促进我国就业增长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技术引进对就业的影响则并不显著;同时,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对就业的影响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假设建立了经济增长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弹性的单因素影响模型,然后通过回归分析将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纳入同一分析框架,验证两者共同作用对就业弹性影响的显著性,采用1991-2007中国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弹性不存在明显促进关系,技术创新对就业弹性的影响显著,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弹性影响显著,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共同作用对就业弹性有显著影响。结论认为,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赵领娣  杨明晔  张磊 《资源科学》2013,35(9):1801-1811
能源禀赋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仍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以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为切入点对能源禀赋影响就业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阐释,在此基础上,以我国1997-2010年省际数据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区域角度看,能源禀赋均抑制就业增长;能源禀赋对就业增长的负向作用主要通过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3个中介变量产生;3个传导变量的作用程度由于东中西部地区能源禀赋状况及发展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据此,从发展多元化产业、加强制造业发展、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及注重技术进步4个方面提出了化解“资源诅咒”、增加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泽萍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2):147-149
技术进步在一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就业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技术进步似乎是排挤就业的;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又是有利于就业增长的。全面、正确地认识并且处理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对于促进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 《科学与管理》2006,26(6):24-26
本文以中国1979-2005年的每年GDP总数、GDP增长率、总就业量及其增长率为分析指标,分别从总量、就业弹性、增长率等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利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从总量指标上对经济增长对就业能力的拉动力进行了量化,考虑了两者在增长率上存在着不一致性的问题,得出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步伐存在不协调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中国省级部门就业面板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制造业就业和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就业每增加1%,分别能够创造出约7%的单位制造业就业、约2%的非单位制造业就业,以及约1.6%的单位服务业就业。高技术产业对单位制造业就业的创造作用大于非单位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对单位服务业就业的创造作用明显,对非单位服务业就业的创造作用不明显,表明高技术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是通过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中介作用形成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并不能直接带动服务业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8.
大学研发对高新企业创建和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中国27个省市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了大学研发与高新技术企业创建的关系,以及大学研发、高新技术企业创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研发可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创建,且对推动地区就业的增长既有直接的又有间接的影响,间接的影响是大学研发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创建的促进作用而推动地区就业的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安徽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之间建立了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对1990 ̄2004年期间,安徽省GDP对就业总量的弹性分析和三大产业就业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科技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科技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科技发展战略,使科技进步对就业产生良性的影响,对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的科技进步速度较慢,没有有效地发挥其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如何在三次产业中利用科技进步有效的促进就业增长,并从总体上分析了有利于减轻当前就业压力的产业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分析安徽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其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之间建立了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对1990~2004年期间安徽省GDP对就业总量的弹性分析和三大产业就业弹性分析,提出了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就业与经济增长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实证分析表明,1978年-2009年我国GDP增长是决定就业总量增加的前提条件,但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作用在逐步减弱,就业弹性系数1978年-2009年间是0.23,1978年~1992年间是0.39,1992年~2009年间是0.1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劳动就业仍是当前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高新技术发展对就业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是减少就业,还是增加就业呢?本文从高新技术发展对企业发展与就业的长远角度、对就业总量的增长角度、对需求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角度、对各行业的就业变化角度、对经济增长与失业和通膨的关系角度、对劳动力队伍素质的角度等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应用投入产出法与相关统计数据从不同角度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就业影响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测度就业效应衡量了生产性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结果表明:整体上辽宁生产性服务业与内部分行业就业贡献度呈现增加趋势,个别行业就业贡献值出现小幅下降;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间接带动就业增长方面的优势显著,充分表明它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和关联作用。提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解决辽宁省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吕月英 《未来与发展》2011,(12):107-109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本文通过山西省第三产业发展及就业增长的有关数据,对山西省第三产业发展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做实证分析,以期能为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增长提供证明。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形势下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融风暴的冲击,毕业生总人数的迅猛增长,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原本已经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新的就业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主动发挥指导和服务作用,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7.
金融风暴的冲击,毕业生总人数的迅猛增长,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原本已经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新的就业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主动发挥指导和服务作用,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18,(5):1-4
基于2001~2015年中国31个省份FDI与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样本数据,采用LMDI分解模型对FDI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动态驱动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变动总效应分解后的活动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呈显著差异性特征,即FDI的活动效应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变动的总效应贡献最大,整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是造成总效应显著为正的主要原因;FDI的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变动的总效应贡献不够显著且呈微弱的非显性正相关关系,地区投向结构不尽合理现象依旧凸显;FDI的效率效应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变动的总效应贡献显著为负,多数省份仍处于外资低效率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两者相关性的重新判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经济增长能带动就业增长,就业增长反过来也能促进经济增长。而我国的统计数据则显示两者存在明显的非一致性。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并将中美两国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然后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其中用有效就业理论证明出我国同样存在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互动机制,并用计量工具对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最后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区域差异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了我国各省1990-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 Data Model)对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两类地区技术进步政策选择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技术进步不管是对就业总量还是就业结构的影响,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尽管技术进步对欠发达地区就业增长的总体影响表现为负效应,但教育导向型和科学导向型政策对促进欠发达地区就业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欠发达地区通过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最终能够实现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