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郝盼盼 《兰台世界》2016,(16):144-146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为研究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新视角。从模因论的视角看,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遵循着文化进化的规律,经历着选择、变异和适应的动态进化过程。科学文化的传播是科学文化模因在中国模因环境选择的结果。而科学文化模因的适应与变异促进了科学文化模因的成功复制,有利于科学文化在中国的顺利传播。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传播学的视角,探寻了中国科学地图的风貌.通过定量分析、对比性研究,从中国自身的地理版图,到中国与世界的地理格局,逐一分析中国科学地域传播的流动历程,剖析在整个不同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涌现出的各种科学文化思潮,阐明中西方科学关系的转变是文化思潮争论的焦点,进而提出21世纪中国科学地域传播的未来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1999年6月15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就共同实施“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项目”、合作建立中国科学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和发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数据库”等系列信息产品,并出版科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方面的理论著作、研究报告与应用成果。根据协议,双方将组建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科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并向社会各界提供相关咨询的专门机…  相似文献   

4.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科学的发展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看到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初就提出科学救国的方针,并积极宣传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希望以此使中国走向繁荣。但是,落后的社会制度一直是科学发展的桎梏。新中国成立以后,科学得到了很大发展,反过来又作为第一生产力推动着新中国社会的前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作为科普宣传阵地的博物馆应该根据中国的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科教兴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科学和技术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到了明代初年,中国的农业科学、天文科学、造船业、纺织业、造瓷业、军工生产及其他手工都居世界之首。这些科学技术不但帮助邻邦发展进步,更重要的是被带到美洲大陆,使那里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6.
崔永平 《编辑学报》1991,3(4):208-210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是中国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自1950年创刊以来,在及时报道我国科技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在给两刊创刊40周年的贺信中说:“……《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作为中国科学界最高层次的学术刊物,对推动我国一些最重要领域的进步与发展,支持优秀的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都做了艰苦的努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凭着童年时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在科学救国的号召下,赵元任与一班留学青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创办了后来对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影响巨大的中国科学社.在中国科学社建立以及科学社期刊《科学》杂志的创办过程中,赵元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赵元任用他的一生为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堪称20世纪以来中国科学发展的楷模式力量.  相似文献   

8.
贾鹤鹏  王大鹏  闫隽 《现代传播》2015,37(2):25-27,33
科学媒体化是近年来在科学传播领域广受关注的议题。本文梳理了媒体与科学关系的发展,阐述了科学媒体化提出的过程,并分析了科学媒体化的表现形式、科学媒体化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以及它对科学传播的挑战,同时对科学媒体化进行了反思,提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开展科学传播的过程中应该利用科学媒体化现象促进科学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系统科学的兴起,在科学领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获得了广泛的实际应用。70年代末以来,中国兴起了“系统热”。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协同学、浑沌理论等被大量介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哲  相似文献   

10.
从"五四"始,中国历经三次科普热潮,但从"科学救国"到"科学普及"再到"科学传播",路途并不近便。板蓝根、绿豆、碘盐……一次次抢购风潮验证了今日中国人距离科学生活依然遥远。在由上而下的"科普"教育几成强弩之末时,一群以科学传播为生活和职业的年轻人,却在引导大家如何与科学碰撞出浪漫。于他们,科学是一种态度,更是科学公民融入骨子里的一种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11.
科学数据引用问题一直是困扰科学数据领域的难题之一.文章从科技文献引用的概念入手,在分析科学数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科学数据引用的概念、引用对象和存在的问题,对国内外科学数据引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述了建立科学数据引用规范的必要性,总结出科学数据引用规范的内容,从数据生产者、使用者,管理者和政府的角度分析了科学数据引用规范的推广价值,最后给出了在中国推广科学  相似文献   

12.
第四届会国科学计量学研讨会在京召开第四届全国科学计量学研讨会于1994年5月14日──16日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总部北京举行,来自北京、武汉、长沙、河南等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计量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管理科...  相似文献   

13.
我是1925年参加中国科学社的,那年我刚从东南大学毕业。在大学学习期间,我就经常阅读科学社出版的《科学》杂志,我敬仰的师长秉志先生、胡先骑先生又都是中国科学社的老社友,我心里早就对这个科学团体十分羡慕。因此,一毕业留校当了助教,就经陈桢先生介绍加入了该社。我接任《科学》主编则是1934年底的事。那时《科学》问世已有二十个春秋了。《科学》的第一任主编是杨铨(杏佛)先生,当时叫编辑部长。杨杏佛先生毕业于康  相似文献   

14.
李晓明 《青年记者》2017,(15):28-29
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日益成为人类智力竞争的高地,而且其作为推动文明发展根本动力的角色,也愈来愈清晰.科学在中国的发育先天不足,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至今不过100多年的历史,而且因战争、运动的原因,其争得稳定支持和发展的环境不过是30多年来的事情,因此中国科学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面临文化、制度等多方面的掣肘,距离支撑中国长久维持繁荣并有能力贡献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言,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为了中国科学的荣誉一篇特稿在︽科学︾刊出的前后熊蕾1997年5月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周刊,在新闻部分以两整页的篇幅刊出了新华社中国特稿社记者李慧和熊蕾采写的特稿:《在中国工作:地学家们谋求合作的共同基础》,其中有小半页篇幅是《科学》周刊新闻部副主编...  相似文献   

16.
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强凭借其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人第一次目睹了科学的巨大力量。面对科学,中国的精英群体开始了沉痛的反思和艰难的求索。在经历了漫长的曲折之后,终于在世纪之交迎来了科学辉煌的春天。毫无疑问,在当代中国,科学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科学正在成为一种政治意识、经济资源、社会思潮、文化时尚和生活方式。科学以其无比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深刻地改变着一切,并开始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同。 然而,就在政府和民众普遍聚焦科学的同时,学术界并没有陶醉在现实的喜悦之中,而是务实地开始了对西方科学与中…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一门学科的评价机制的首要问题,就是要选择正确的评价标准。理性价值评价标准是对中国档案学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同时,事实评价标准也是必不可少的。确定了评价标准,就可以据之对中国档案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进行评价。而中国档案学在科学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中国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另一个是中国档案学的学科属性。  相似文献   

18.
创办于1914年的《科学》是中国近代期刊史上办刊时间最长的科学杂志,它在科学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集中论述的则是它与中国最大的科学社团—中国科学社之间的关系,分析它如何作为社团的实体和媒介,在沟通社团内外关系,以及在构建、表达、维持和促进科学共同体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技术馆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承办的“奇迹天工”展览,以物化的历史和文化形态,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有效传播了中华科技文明对现代科学发展震古烁今的历史贡献,为“中国有科学”做了有力注脚,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窗口;李约瑟博士垂数十年研究而迄于蒇事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高度肯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价值,在为世界科学文明探明源流的同时,用不争的史实促使西方人对中国科学刮目相看,从而“还给中国科技一个公道”。  相似文献   

20.
《中国推类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之影响》以区别于西方科学分类的思维,从中国古代逻辑的思维模式——推类,而不是西方的逻辑学的角度去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思维模式,探讨中国逻辑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影响.全书共分为六章内容,第一章为“逻辑与中国逻辑”,主要介绍了“什么是逻辑”、“什么是中国逻辑”、“逻辑的共通性与特殊性”、 “近代复兴对中国逻辑的影响”、 “中国逻辑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