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陶渊明辞令归田后的田园生活,不仅历经艰辛,而且饱尝饥寒之苦,可是在他的田园诗里,却往往表现出不以田园生活苦为苦,反以田园生活苦为美乐的思想情感。究其原因,就其独具个性的审美视角而言,主要是他从逃禄视角,图存视角,适性视角审视自己的田园生活所致;就其思想渊源而言,主要是儒家安贫乐道的人生观的影响和历代先贤对他的感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在平淡的描写中也正是其以“素”为美的审美态度使平淡素朴的农村田园生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义。陶渊明在“素”中发现了意、道之真,并且体味到了真美,从而归田园居,灵魂获得了真正的自由。田园是陶渊明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与盂浩然俱有隐士之称,又同是田园诗人,热爱田园乡土,以之为安放灵魂的所在,毕生追求诗意地栖居。然而,晋唐时代背景的差异也导致二人对“隐”有着不同的看法。陶渊明身处乱世,历经人生变故之后坚决抗拒诱惑,躬耕陇亩,隔绝红尘。孟浩然生活于盛唐,以一种较为通达的态度对待仕与隐,不似陶渊明那般决绝。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不足万言。从题材和内容来看,大体可以分为咏怀、田园、哲理三类。其中重点描写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宜划人田园诗的,约30首左右。其诗歌具有“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苏轼《东坡题跋·评韩柳诗》)的魅力,随着时代的衍变,这种“素”的美愈来愈现出其光辉,倍受人们推崇。我认为,陶主体个人对“素”的审美追求,诗化了平淡素朴的田园生活,使得普通的农村生活具有了独特的“田同风光”之美学意义,这也给现代社会审美追求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追求“淡远”“真淳”是陶渊明诗歌之重要特点,本文从组诗《归园田居》来探讨其诗歌特色,作者以其“淡远”“真淳”为美的审美态度使平淡素朴的农村田园生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义。从而归园田居,爱在其中,乐在其中,游在其中,灵魂获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现在的人们把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诗称为山水田园诗。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  相似文献   

7.
追求“淡远”“真淳”是陶渊明诗歌之重要特点,本文从组诗《归园田居》来探讨其诗歌特色,作者以其“淡远”“真淳”为美的审美态度使平淡素朴的农村田园生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义。从而归园田居,爱在其中,乐在其中,游在其中,灵魂获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孟浩然(公元689—740)、韦应物(公元737—792)分别是盛、中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后人常把他们并称为“韦孟”,又把他们与王维、柳宗元合称为“王孟韦柳”。孟浩然被认为是继陶渊明之后,大力写作田园、隐逸题材,并将之与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行旅题材结合起来,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风气之先者。而韦应物在格律盛行,  相似文献   

9.
储光羲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其山水诗虽不能与王、孟比肩 ,却具“清而适”的艺术审美特征 ;尤其是他的田园诗 ,既多且好 ,深得陶渊明“真朴”之精髓。在中国田园诗史上第一次描写了丰富多彩的农民形象、农耕事象与民俗村风 ,扩大了田园诗的表现范围 ,丰富了田园诗的美学意蕴。同时 ,诗人以田园生活抒情言志 ,开创了比兴体的田园诗格。储光羲与王维、孟浩然在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的地位当是鼎足而三的  相似文献   

10.
<正>古语虽存之,今学却难解。诗歌如此美妙,许多同学们想起来就瑟瑟发抖。如何赏析诗歌才有趣呢?请同学们往下看吧!一、古典诗歌言志缘情传统“隐逸诗人”陶渊明总是一副醉心田园山水的模样,他于东篱下采菊花,倏忽南山便出现在他眼前,这是怎样的悠然淡泊啊!陶渊明以诗来阐明他热爱田园之志向。李白给孟浩然写:“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来表达钦慕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