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确认问题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务上都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或主要在经验的层面上,或在制度的简单分析上,既在理论上又在制度、经验的层面上研究极少。本文从公司的法理即团体法方法论的角度,结合笔者在审判实践中的经验,对股东资格确认的标准、原则、各种证据与股东资格取得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形式化证据与实质性证据之间发生冲突时,应以形式化证据优先适用原则来确认股东资格;在各种形式化证据发生冲突时,应以公司章程的记载优先适用原则来确认股东资格等一系列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的确认问题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务上都存在不同的观点。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或主要在经验的层面上,或在制度的简单分析上,既在理论上又在制度、经验的层面上研究极少。本文从公司的法理即团体法方法论的角度,结合笔者在审判实践中的经验,对股东资格确认的标准、原则、各种证据与股东资格取得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形式化证据与实质性证据之间发生冲突时,应以形式化证据优先适用原则来确认股东资格;在各种形式化证据发生冲突时,应以公司章程的记载优先适用原则来确认股东资格等一系列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新公司法第33条规定了判断股东资格标准的"内外有别"原则,总体上,公司诉讼纠纷从法律关系性质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在处理内部关系时,民法规则优先适用,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在处理外部关系时,优先适用商法规则,侧重于保护交易安全和流转秩序,促进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4.
隐名出资现象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何确立隐名出资人的股东资格问题已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隐名出资的法律特征、股东资格认定的条件、原则、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寻求相对合理的解决途径,以期对解决司法实践中隐名出资人股东资格确认的纠纷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股东资格是公司的投资人取得和行使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确认股东资格,无论是对于投资者还是公司以及公司债权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公司法司法实践中发生的大量与公司股权相关的案件中,股东资格的认定是经常涉及的问题,因此正确认定股东资格成为有效解决此类纠纷的前提条件。然而,由于《公司法》未对股东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明确的界定。也未对股东资格的认定予以明确,导致司法机关处理相关问题时缺乏确定的标准。致使审判实践中对股东资格认定的难度较大.而且各地做法也不一致。给处理相关纠纷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也不利于保护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就股东资格的含义、取得条件及实践中股东资格的具体认定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有助于充分解决理论与实践中股东资格认定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在代持股权被名义股东的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时,隐名股东为实现投资权益显名化将自己变更为登记股东,在诉讼选择上,不应在执行异议之诉中一并提起股权确认之诉,而应先通过执行异议之诉排除强制执行,再提起股权变更之诉。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应以区分说为标准,与外部关系无必然的联系。外部关系适用外观主义原则,名义股东的债权人属于《公司法》第32条第3款规定的"第三人"范畴,在隐名股东怠于消除股权登记不一致的权利外观且名义股东的债权人为善意时,隐名股东不能排除名义股东债权人的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7.
公司隐名投资者的法律地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名投资者是否具有股东资格?由于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公司法都没对如何认定股东身份进行界定,导致理论上见仁见智,在司法实践中处理也不一致,所以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也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问题。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公司纠纷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征求意见稿,分析了隐名产生的原因、认定股东资格的原则、条件、及隐名投资者在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8.
股东资格的认定是公司法诉讼中经常涉及的问题。在许多诉讼中,股东资格的正确认定是解决这类纠纷的前提。本文重点研究股东资格认定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基本规定。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年来引发争议的有关未出资股东资格的确认、资格的取消、出资额的转让、受让人股东权的取得和未出资股东权利的限制等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探讨,并对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资格刑立法有违罪刑相适应,刑罚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和刑罚的功能目的,造成不同位阶甚至同一位阶的法律的某些内容相互冲突,导致资格刑在适用上不协调,执法上不统一.因此,增加剥夺政治权利刑的弹性,将驱逐出境刑分为终身驱逐出境和限期驱逐出境,增设资格刑减刑与前科消灭制度将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司股东资格的认定关系到投资人在以公司为联结点的法律关系体系运作过程中的权利配置与责任负担,但公司法对股东资格的认定并未作出规定.当出资及记录股东信息的法律文件与股东资格无法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时,应当认识到股东之所以成为某公司的股东是因为股东间有这样的合意.  相似文献   

12.
督学资格制度是国家针对教育督学规定的许可制度,涵盖了督学资格分类、督学资格的任职条件、督学选拔任用,以及督学的培养培训等方面的内容.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教育督导制度的国家之一,在督学资格制度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至今为止,其督学资格制度规范,程序科学,对督学资格的任职标准有严格的规定,在选拔时引入竞争机制,并注重督学的培养培训.我国督学资格制度尚在不断探索完善,比较和学习英国督学资格制度体系,对我国严格督学资格的准入条件、提高督学资格的规范性以及强调督学培训的实用性等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跨国教育的质量保障、认证和资格认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教育快速发展.各种形式的跨国教育对现行的质量保障、认证和资格认可机制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跨国教育今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和国际层面上质量保障、认证和资格认可方面的制度安排.本文对跨国教育的现行质量保障、认证和资格认可机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讯问笔录作为诉讼证据的证据资格,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还是将其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辩解而承认其证据资格.笔者认为,讯问笔录可以具有诉讼证据资格,但应当作为书证使用,以便于对这类证据举证、质证和认证.同时,如果要更好地发挥讯问笔录的证据作用,就应当完善有关的证据规则,在完善对讯问笔录的程序保障功能的同时,使其充分发挥作为诉讼证据的作用.这种制度上的完善,不仅有利于保障人权,而且有利于刑事诉讼制度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5.
股东资格的认定是公司法律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结合新《公司法》的规定,分别对认定股东资格的一系列标准进行分析,提出为了实现交易安全的现代商业价值,应当以股东名册为中心,在结合其他证据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认定,并有针对性地对实践中易发的几种具有典型意义的股东资格纠纷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公司隐名投资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又是一个缺乏法律明文规范的领域.对于如何认定公司股东资格,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提出了诸如“实质说”、“形式说”和“区别说”等观点.司法实践中也作出了相关规定.本文试图对上述观点和规定进行分析评议,对隐名投资人股东资格的认定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技术伦理发生冲突时,技术主体就面临着在多种伦理或伦理原则中选择优先适用何者的问题,这就涉及了技术伦理位阶问题。技术伦理冲突是技术伦理位阶存在的逻辑前提。技术伦理位阶可以根据技术主体的身份、技术活动的类型进行判别。在技术活动中优先适用的伦理或伦理原则称为上位技术伦理,次优适用的伦理或伦理原则称为下位技术伦理。作为恒定上位技术伦理的普世伦理因其是人们最基本、最低限度的共同价值、标准和态度,故任何技术活动都必须优先适用它。判别技术伦理位阶可以解决技术伦理冲突,从而帮助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伦理困惑,使得技术活动合目的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国外的咨询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非常完备的体系,我们在建立中国咨询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的同时要注意国际惯例,吸收国外咨询业的一些合理做法和成功经验.本文从制定咨询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和咨询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资格刑立法有违罪刑相适应,刑罚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和刑罚的功能目的,造成不同位阶甚至同一位阶的法律的某些内容相互冲突,导致资格刑在适用上不协调,执法上不统一。因此,增加剥夺政治权利刑的弹性,将驱逐出境刑分为终身驱逐出境和限期驱逐出境,增设资格刑减刑与前科消灭制度将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立国家层面的资格框架,逐渐成为很多国家有效的教育政策工具,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整合并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英国是实施国家资格框架的先驱国家之一。本文对英国资格框架体系的发展历程和运作模式进行分析,从批判的观点来看待英国的资格与学分框架(Qualification and Credit Framework,QCF)的实施和影响。这些观点对我国开发一个全纳的、国家层面但又具有灵活性的资格框架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