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师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高师开设独立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培养具有研究能力和指导中学生进行研究能力的师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高师研究性学习的原则;研究方法知识的讲授与应用研究方法相结合,传授研究方法与培养研究能力相结合,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与教学改革相结合,集体、小组与个人研究相结合;并提出以下教学模式:直接教学模式、专题讲座模式、学科渗透模式、研讨交流模式、个别指导模式、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思想力“原点”高师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师资的需要。高师院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具有优越的条件,如有强劲的学科优势,有专业学术水平和研究水平较高的师资力量,有相对优势的资源。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必须尽快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学习,建构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相一致的评价机制,并创设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相和谐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高师院校是培养中小学师资的摇篮,高师毕业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因此,高师院校的学者应积极顺应研究性学习的大潮流,积极投身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是从现有资料可知,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研究还存在理论研究起步晚、实践研究范围小、特色缺乏等问题。所以,要加强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突出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陷入了困境。欲使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走出困境,必须要重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在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题中之义;有利干培养研究型的教师,能满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干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干调动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可采用直接教学模式、专题讲座模式、学科渗透模式和研讨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架设基础教育与高师教育间沟通的桥梁。在高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环境、发挥课程榜样示范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成功欲的需要。我们要努力在学科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明确课堂的组织形式,以研究性教学促进研究性学习,重点抓好学生的主题探究活动,确立多元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这与高师教育对教学模式的要求是一致的.在高师教育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应把握其主要特征及一般规律,在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社会生活中设计研究性课题,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彭燕凌 《教育评论》2015,(2):118-120
当前高师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缺乏明确教学目标、以讲授法为主、理论与实践脱节、未落实学后效果等教学问题。高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应定位于提高师范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从创新学与教的组织形式、采取研究性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主题活动、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模式等路径入手,构建合理的学习共同体,促进高师综合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普通高中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与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1]研究性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也应是多元化的。[2]主要存在以下几种:(1)讲授研究性学习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直接教学模式;(2)课堂、学科渗透模式;(3)课外专题讲座模式;(4)研讨交流模式;(5)教师组织学生运用  相似文献   

9.
夏平  唐庭龙  杨朋朋 《大学教育》2023,(20):98-101+113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如何在课程中围绕OBE理念培养该能力是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文章在小波分析课程中提出了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来培养研究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并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其中。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复杂工程问题,首先根据研究生的认知能力进行降维处理,构建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多层次综合问题;其次,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设计,将知识学习、问题研究与解决相结合,使学生在思考、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成果产出为依据,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状态、获得体验的情况、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等做出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我校增设了研究型课程。研究性课程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其功能是通过课程的开设,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践和探究过程中的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实践知识的迁移,培养他们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它一改过去让学生复述和再现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帮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研究性学习化学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激活创造欲望,锻炼实践能力,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化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将极大地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专家学者认为,在一个变革的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科学技能,在培养这种技能方面,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化学,比其他的教学方法更为有效。而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化学,其最有效的途径是开设有关研究性课程。研究性学习化学正是基于人类对学习化学活动的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化学方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一基本目标,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等工作之外,重要的一环是课程内容的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特色,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并建立可操作的运行机制。通过专业课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利用模块化思想进行教与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Preparing teachers for a research‐based professionalism has been the central miss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Finland since the mid‐1970s. More recently, as a result of such national policy developments a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local decision‐making, the conception of teachers' work and professionalism has expanded. Drawing on experience within th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at the University of Helsinki and Åbo Akademi Univers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of the programmatic issues that these developments have raised in class‐teacher, i.e. “elementary”,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We focus in particular firstly on the research thesis that is a part of every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 in Finland, and the hallmark of the research‐based professional ideal; and, secondly on the emerging issues that derive from the need to incorporate the expanded understanding of the teacher's role within the curriculum of teac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培养合格教师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基,然而理论研究者和各高校在其课程设置上还都存在争议。通过对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进行梳理,整理出该内容的研究脉络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个人对此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课程是教师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标准是培养高水平教师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不断提高的有效保障。目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无不与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标准有关。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应用CIPP评价模式评价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课程改进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设置一门自主课程:《学校问题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设《学校问题研讨》课程有理论基础作支撑,并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它不但能促使担任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师的教学反思,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明确自身的研究方向,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教学反思,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水平,强化应对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情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论实验型教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三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型教学专业课程体系,是现代教师教育改革与研究中新兴的一种课程模式,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内容教育学知识为基础,以实验课程与教学为核心,人们正在通过开发优质实验促进课程整合与开展专题研究等策略加以建构。  相似文献   

17.
高职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加强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等方面来探讨课程改革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方法,以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方式来构建新的教师评价体系,评价课程改革中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缺乏高水平新型小学美术教师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级各类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就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正是基于此种背景下,结合美术学科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和思考教师教育核心课程之一的"美术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改革,以期真正发挥其在教师教育中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建立在对国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践展开比较分析,指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表现在:开展旨在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注重教师教育课程的前沿性、灵活性和实用性;注重模块式课程的开发和教育临床研究;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实施方法;注重质的评价和严格把关相结合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20.
戴伟芬 《教育研究》2012,(5):147-153
学术取向、专业取向、社会(公正)取向共同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三大价值取向。专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教育学科为中心,相信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知识基础的作用,在教育研究和专业评判的基础上,致力于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学术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通识教育、任教科目为中心,通过教师掌握其知识结构,并把其注入教师教育课程中,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判断力。社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是在美国面对日益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把教师当做转化型知识分子,赋权增能,以社会重建、改造为中心,实现教育和社会公平。三大价值取向的思想体现出了融合与多元模式的思想特征和发展趋势,构成了当代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