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龙游石窟地表水、洞室渗水和洞室集水的调查与水质分析,影响水质的窟区生长植物等环境因素的调查研究、洞室渗水和集水与石窟岩体中各类矿物相作用的测试研究,以探讨石窟特殊水环境对石窟风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仙人崖石窟中的罗汉堂、梯子洞、燃灯阁、卧佛洞等窟的情况,并认为仙人崖石窟是一座佛、道、儒三教兼容并存的宗教道场.  相似文献   

3.
安西榆林窟的岩土工程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安西榆林窟的岩土工程问题 ,即岩体开裂、崖面风化、冲沟发育、大气降水入渗等。同时 ,也阐述了解决上述岩土工程问题的防治对策。其中锚索技术、利用PS -F材料进行砂砾岩石窟裂隙灌浆技术、崖面防风化化学加固是首次在石窟文物保护中的大规模应用 ,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还就榆林窟今后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敦煌莫高窟作为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佛教石窟寺,莫高窟所在的崖面成为中古历史的文化“景观”,也是敦煌历史特有的宗教、文化与艺术“空间”。如何面对像蜂巢一样的洞窟“空间”组合关系,其实关系到敦煌石窟营建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洞窟组合在崖面“空间”上的关联,以及洞窟组合所展示出来的“历史物质性”,是我们今天阅读和理解庞大的莫高窟洞窟群时所面临的有趣课题之一。而莫高窟第156、158、159、161窟所在较为独立的崖面区段,以及这一组洞窟在组合关系上的“历史物质性”,或许是我们理解这一问题一个难得的入口和线索。加上第156窟作为归义军首任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结合其他三窟窟主的推论和洞窟营建特殊的历史背景,似乎可以看到在莫高窟营建史上一组特有的“政治联盟窟”,进而形成莫高窟崖面上的“张议潮政治联盟窟”。本着这样的思路,回过头来再看第156窟的营建史,实有新的发现或启示,第156窟最初的营建可以早到归义军之前的吐蕃时期,最可能的时间是《大蕃沙州敦煌郡摄节度功德颂》所记张议潮赶走吐蕃统治者,在沙州自任节度使摄州事的大中二年到大中五年,因此洞窟的崖面选址充分地考虑了和张议潮一道起事的政治盟友安景旻、阎英...  相似文献   

5.
李文军 《家教指南》2006,(4):109-114
本文通过对庆阳北石窟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受窟前二级阶地阻挡和岩层斜层理向山倾影响,排泄不畅的地下基岩裂隙水,是北石窟寺洞窟岩体潮湿、渗水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窟内空气湿度大,形成凝结水的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治理措施,并对北石窟寺地下水治理工程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武周至开元时期(690—740年左右),四川广元千佛崖石窟造像活动兴盛。期间,千佛崖诸窟的营建大致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690至700年代,以第535窟为代表,造像诸形式上可见650年代皇泽寺石窟的强烈影响;第二期为710年代初至720年代前半,形成了以第366、513窟为代表的两大造像系统;第三期约从720年代前中期至741年,出现了完全融合第二期两大系统形式的造像风格。这应是广元千佛崖造像体系自立性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榆林窟亦名万佛峡,在甘肃省安西县西南76公里的山谷中,石窟开凿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陡壁上,河水由南向北蜿蜒奔流在两岸石窟之间,夏秋之季岸边榆杨成荫,环境清幽,是当地群众游憩的胜地。石窟创建于初盛唐时期,经中唐、晚唐、五代、宋、西夏,元代及清代兴建,现存41个洞窟,其中东崖上层19个,下层11个,西崖仅有1层11个洞窟。五代和宋代的洞窟居多,保存壁画约5千平方米,与莫高窟同属一个艺术体系,是敦煌石窟艺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唐时期的第25窟,西夏时期第2、3、4等窟,内容丰富,技巧娴熟,反映出该时代绘画的杰出成就,是我国古代壁画艺术中难得的珍品。(见下页图1、2)  相似文献   

8.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9.
<正>樊锦诗先生在《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石窟考古篇》一书的《前言》中,将石窟考古分为六大类。今就此分类介绍敦煌石窟考古的现状。一、对沙埋土掩的遗迹和遗物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发掘。对窟前沙埋土掩的遗迹和遗物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调查和发掘是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配合崖面加固而进行的考古工作,1985年出版了《莫高  相似文献   

10.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11.
说明:作者后面第一个括号内数字为87年期数,第二个括号内数字为自试刊起的总期数。 石窟艺术飞天—乾阔婆与紧那罗—再谈敦煌飞天信仰与审美—石窟艺术研究随笔之一大足石刻中的绘画性因素—兼谈敦煌艺术对大足石刻的影响四川道教康崖造像述议漫谈敦煌艺术及其有关问题试论莫高窟唐代前期的山水画看教煌壁画也谈中国绘画透视克孜尔石窟本生故事画的题材种类(一)榆林窟第25窟壁画艺术探讨形象思维与法性—石窟艺术研究随笔之二榆林窟第3窟《千手经变》研究克孜尔石窟本生故事画的题材种类(二)段文杰(一)‘十)史苇湘‘一)(十)宁强(一)(+)王家…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界对莫高窟第285窟,以及山西云冈石窟第7、8、12、30窟,河南龙门石窟古阳洞,甘肃麦积山石窟第133窟,甘肃北石窟寺楼底村第1窟,东千佛洞第2窟,榆林窟第4窟等石窟中出现的兽面形象,大多认定为中国传统纹饰的饕餮纹。本文通过对此形象的对比研究,笔者认为此饕餮纹应为佛教文化中的"天福之面"(Kirtimukha)。  相似文献   

13.
陇南八峰崖石窟的创始年代尚存争议,但经综合分析可以认为,石窟始凿于北魏时期,唐、宋、元、明、清各代继续开凿或重修、重塑、重绘。窟龛、建筑、造像皆因地制宜,地方特色明显。各窟皆为平面纵或横长方形窟,窟顶多不规则。现存14窟,窟内大小造像175身(其中宋、元、明、清142身),第8窟中的“华严三圣”系宋代原塑,明、清重要壁画约18平方米,明、清、民国碑7通(含缀合碑)。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地质、水文地质等方法研究了影响云冈石窟石雕保存的水和盐的来源问题,采用化学方法全面分析了云冈石窟二泉窟、洞窟渗水、石窟区大气降水(雨水及雪水)的水化学特征;分析了云冈石窟各层岩石样品以及其中盐类的化学组份和物质成分及含量。讨论了云冈石窟石雕快速风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水岩化学效应,其中包括: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碎屑长石的水解、盐类矿物的结晶和氧化铁及氢氧化铁矿物形成和转变。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营山县太蓬山有龛窟104座,造像1476身,主要集中于透明崖、东门、南门一带,开凿时代主要是唐代和宋代,清代也有零星开凿。龛窟形制多为摩崖小龛,也有个别石窟和剔地浮雕,造像题材丰富,部分龛窟有题记。  相似文献   

16.
响堂山北齐塔形窟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形窟”(龛)是响堂山石窟典型的造窟凿龛形式。它融佛教石窟、印度古塔(率堵婆)及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形式于一体,别具匠心。是北朝石窟中新出现的一种造窟形式,对隋唐以后开凿的石窟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塔形窟”一词的最早提出是在1956年。王去非先生在《参观三处石窟笔记》一文中,  相似文献   

17.
关于吐鲁番柏孜柯里克新发现的影窟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孜柯里克石窟群散布在吐鲁番县火焰山中木头沟河谷西岸的断崖上,崖体是一种胶结坚硬的粘性黄土,沟内溪水四季长流。窟群南距著名的高昌故城约10公里,现存洞窟共编号83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保存壁画总面积1200多平方米。这些壁画的内容绝大多数是依据佛数经典绘制的,也有各种单纯的佛像、菩萨像等。1980年11月,因旅游事业的需要而整理环境,在崖前多年形成的土沙堆中清理出两个影窟,编号为82、83窟,壁画内容别具一格,是新疆石窟考古中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8.
妆彩是石窟营建的重要环节。整理川渝石窟摩崖题刻后,可以发现,川渝石窟唐宋时期的妆彩活动分为“镌妆”和“重妆”两种。重妆活动的内涵十分丰富:一般而言,重妆是在龛像彩绘因渗水侵蚀、植物病害、微生物病害、动物病害、褪色等原因受损的情况下进行的;重妆功德主可以是信众个人,也可以是家庭或民间组织;重妆对象有单窟龛、多窟龛、龛窟内部分造像和同窟龛多次重妆等四种;重妆的性质也是施造功德;重妆活动的具体实施由画匠来完成;重妆完成后还会举行配套的表庆斋会,斋会种类至少有安像斋、十王斋、水陆斋、本命斋等四种。对石窟寺妆彩活动的研究,是我们完整复原石窟营建历程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巴米羊盆地主崖区有750窟,卡克拉克有100窟,弗拉底有50窟,胶格拉海有30窟,合计佛教石窟有1000左右。依据主室及底顶构造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正方形窟穹窿顶叠涩顶平顶八角形窟穹窿顶叠涩顶十字形顶圆形窟穹窿顶长方形窟平顶纵券形顶龛窟纵券形顶其中最多的是长方形纵券顶窟,次为长方形平顶窟。正方形窟中有穹窿顶、叠涩顶和平顶三种。八角形窟中穹窿顶最多,穹窿顶上有叠涩顶。也有纵券顶。圆形窟中均是  相似文献   

20.
为保护天龙山石窟提供科学的依据,探讨了天龙山石窟工程地质特征问题。对天龙山石窟岩石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天龙山石窟岩石为砾粗一中粒石英砂岩,石英含量高,化学成分以SiO2为主,胶结物以硅质最常见,胶结类型为孔隙式,属于坚硬岩石,但抗冻性差,抗风化能力中等。可见,天龙山石窟主要地质病害为岩体裂隙、窟顶渗水、岩体崩塌和石雕风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