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光 《搏击·武术科学》2011,8(9):30-32,112
北宋时期在中国兵器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处在一个冷、热兵器交替使用的开始阶段,在研究北宋军队兵器之前,先深入了解北宋之前各朝代军队作战兵器的发展,以正确认识北宋军队兵器发展历史。解读北宋时期的历史,了解北宋军队中的新生武器——火器的应用,以及北宋时期统治者对军队发展的战略方针政策,从而解读此时期军队中兵器的发展,对以后军队兵器装备和武术器械的发展进程的影响,我们可以探究中国古代兵器在现代社会生活领域中是否依然具有使用价值并继续发挥其作用,是否依然对现代化的军队武器装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依据军事学原理,按军事文化外显器物层兵器的发展为内在逻辑主线,通过对军事武术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归纳,将军事武术历史演进分为冷兵器时期、火器时期、热兵器时期和高科技兵器时代(以信息化为目标、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的现代化建设时期)四个时期。本文对军事武术冷兵器时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论述,为军事武术科学的探寻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殷商时期中国武术出现了多种不同技术层面的习武内容,殷墟出土的大量青铜兵器和甲骨文,为我们提供了殷商时期大量珍贵的武术文化信息.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新的视角:殷都武风的兴起与武术活动的发展;"巾帼--妇好"映射殷商重武传统;军事、战争是殷商军旅武艺全面发展的动力;冷兵器特点凸显殷商武术文化的厚重四个方面展现了殷都武术文化对丰富我国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叉的构造和类型,叉的源流,叉作为兵器、劳动工具和杂技艺术的发展情况,叉的发展演变和创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认为:叉起源于6000年前的远古时期,在生产生活中、冷兵器时期的战场上、民间武术中,百戏的杂技和戏曲中等多领域中发展成熟至今,尤其在杂技艺术领域的发展,光彩绚丽。  相似文献   

5.
於祖强 《收藏》2007,(3):46-48
晚唐至北宋时期,青瓷遍及浙江台州各区,是台州青瓷发展的全盛时期,其中黄岩沙埠乡窑群是晚唐至北宋时期台州越窑系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3,(15):9
"汝瓷"在我国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之首,北宋时期钦定为宫廷御用瓷。2011年汝瓷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中国陶瓷·汝窑瓷器》包括北宋弦纹三足樽、北宋三足洗、北宋碗和北宋盘,是首次荣登中国邮票的陶瓷传世之宝。《汝瓷珍宝》中的每一件瓷器均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孟玉松参照故宫馆藏原样实物,以原料配方、成型、上釉及烧制工艺精制而成,还原了汝宫窑瓷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上的冷兵器时期,东周(即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56年)曾是宝剑最辉煌的年代,以青铜剑为代表的中国古剑文化与传说,从此融铸进恢弘的华夏文明史,传颂千载、历久不衰。东汉以后,随着铁兵器时代的到来和环首刀的普及,青铜剑逐渐退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五代十国(907—960年)共计53年的动乱时期后,公元960年太祖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国号为宋,定都开封,史称北宋。宋王朝虽重新统一了全国大部分领土,但由于连年征战,新生的王朝财政困难百业待兴。北宋  相似文献   

9.
兵家著作现今存世较多,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兵家的这些辩证思想理论和实践活动对当时及后世武术影响甚大,是我国古代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冷兵器时期,武术与兵家武艺相互交融与促进。今以武术与兵家间渊源关系、发展、变迁和分野为考证对象,进一步揭示武术的本质,为当前武术发展提供充分理论依据,以促进武术可以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火器的使用和进步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冷兵器时代和以冷兵器为主要兵器的时代,军事需要主导了武术的发展。一种新技术在发展后通常都是首先应用于军事。火药的发明和火器的使用从各个方面改变着战争。火器在军事中取代冷兵器占有主要地位以后,使用冷兵器的技术也在军事中推动了它原来的价值。此时武术面临床两种选择,或彻底地消亡,或在它原来较为次要的社会价值中寻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存在的依据和发展因素,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武术以具技击色彩的健身运动和具健身特点的对抗性竞枝运动的形式出现,不仅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精神需要和健身需要,同时还能满足人们对自卫的部分技术需要和心理需要。更具体育性质的武术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1.
枪是中国武术当中主要的长器械之一,富有“百兵之王”的盛誉,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战场上一种十分重要的格斗兵器。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枪的历史由来与演变进程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从商周、先秦战国时代的殳、戈、戟、矛到枪的形成,从唐代到宋、明、清各时期枪的形制、特点、功能用途等方面进行梳理;以及唐代以后枪术的发展与演变,从“兵枪”到“游枪”、从军事用途的减弱到民间社会的盛行等进行介绍,客观地说明了中国古代的枪“从无到有”、“从有到丰”的脉络历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社区武术锻炼具有教育性和高校武术教育具有社会性的角度出发,以高校武术教育和社区武术锻炼的互动发展为主线,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客观上分析高校武术与社区武术已经具备了互动发展的必要性,目标的一致性,条件的互补性。同时进一步探析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清末时期火器的广泛使用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初步分析了从冷兵器时代传统的军事作战方式对武术的依赖到火器的广泛使用对军事武术的强烈冲击,以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致使武术逐渐从军事武艺向竞技化道路过渡,清末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推动了武术向国际化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历史为线索,辩证地阐述清代末年武举制的实施情况以及废除的根本原因。废除的直接原因就是火器大量的应用于战场,限制了刀抢剑棍等冷兵器的适用范围,八国联军的入侵,清军的惨败,更加证明了武举与军事无涉。武举制从唐代建立到废止,历时了1200年,对培养军事武术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张三甲作为清朝最后一个武状元的英名载入史册。其精湛的武艺、高尚的武德和与平民休戚相关的情操,永远激励着后人。  相似文献   

15.
李君华 《体育与科学》2011,32(3):110-111,120
武举制对传统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由于武举制度自身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延缓了武术发展的步伐。清朝作为近代历史的开端,武举制度在清朝的延续和废止,为我国武术运动在民间全面展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清朝武举制度结束的背景,是武术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文物考证法等研究方法,对秦汉三国时期山西武术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秦汉三国时期,秦朝虽下令收缴天下兵器,禁止民间习武,但天下依然有战争发生;西汉时期,北方匈奴频频南下侵入,对西汉政权产生了威胁;东汉末年群雄蜂起,战争连年;魏、蜀、吴三国形成鼎立之势,社会动荡不堪.在这近500年重视武备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山西作为汉匈战争的前沿和兵家必争之地,武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文章从山西出土兵器、骑射技术等方面阐释秦汉三国时期山西武术的发展,并力求为我国武术史的研究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各种武术门派林立,各派都有各自独特的短兵器,其各种短兵套路及练法千变万化,并有极强的技击、健身功能。本文试从中国短兵运动的历史演化中,研究探索中国古代短兵运动的历史及现代武术短兵运动发展前景,为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武术短兵运动的认识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浅谈宋代武术的“十八般武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有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见宋朝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宋朝历史320余载,可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高度繁荣的时代。与此同时,宋朝也是我国武艺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而武术器械作为演义武术发展的重要元素,研究在这一时段"十八般武艺"的演变,对认识宋朝武术在中国武术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力图清晰地刻画出宋朝武术器械的更替,从而更加生动地描绘出我国武术器械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温力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2):141-143,145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武术科研的基本思想方法。为满足人们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需要,武术而被不停地创造和发展着。武术的产生是基于人们的自卫需要,在以冷兵器为主要兵器的时代军事需要对武术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火器的发展是武术直到明清才得以“集其大成”的原因。武术概念的形成是有条件的。今天任何形式的武术都面临着如何“与时俱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