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辞源》“恨恨”条的释义有缺,所引用的例句与所释义不符。“恨恨”常用义应有4个:1.无比遗憾;2.无限眷恋;3.郁闷,4.怨恨不已。  相似文献   

2.
新出《辞源》“文心雕龙”条著录:“南朝梁刘勰著。十卷,五十篇。以文章雕缛成体,取战国齐人驺衍别名雕龙奭为义,故称《文心雕龙》。其书论文章之体制及其工拙。自隋唐即通行。……”“驺衍别名雕龙奭”是错误的。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齐有三驺子。其前驺忌,……先孟子。其次驺衍,后孟子。……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  相似文献   

3.
天宝年间,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日趋频繁,连年的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不幸。诗圣杜甫的《兵车行》就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这一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4.
“讽一劝百”或作“劝百讽一”。《辞源、修订本》释为:“谓以一事讽谏而有劝戒多事之功。”把“劝”释为劝戒”,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从词条来源看,这样解释,恰与原意相径庭。本词条原出《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杨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意思是讽谏的只有一条,而劝诱,怂恿,纵恶却有百项。杨雄具有这样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年青时,敬慕司马相如赋作的弘丽温雅。“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但到晚年,“辍不复为”。  相似文献   

5.
在《离骚》中,"骐骥"一词仅一见,屈原用于自喻,用法同后面的"鸷鸟";"擥木根以结茝兮"中的"以",是表并列意义的连词,用法相当于"而"。此句与后面三句合起来,表示六个相互独立的动作;"告余以不好"中的"告",即告诉、告知,"不好"是名词性短语,作"告"的宾语;"莫好修"中的"莫",不是疑词,而是副词,义为不。  相似文献   

6.
《辞源》释“怨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书·礼乐志》所言《诗经》"怨利之诗",此"刺"字非个语"讽刺"之意,当依《毛传》《瞻印》释为"责"。验证《诗经》"怨刺"一类诗.其内容绝没有嘲讽朝政之意,而只是黄其想咎,欧其改过,重振朝纲;检索先秦两汉文献中所允之"刺"字,皆没有含"嘲讽"意味的义项;考查"讽刺"一词的由来及其意义演变,个语"讽刺"之意是"刺"字的后起义项,大约始于唐宋间。  相似文献   

7.
陈智超先生编辑的《陈垣全集》,网罗陈垣生平著述,内容繁富,嘉惠学界。然而囿于见闻,尚有可补之处。其中《说满汉之界》一文内容有阙失,兹据原刊加以补全,以成完璧;另辑补佚文3篇:《北京保安产科医院序》《〈毛革杂志〉缘起》《辅仁大学欢迎田枢机大会致词》。  相似文献   

8.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之作。整首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借助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把诗人对康桥的热爱,对眼前无奈的离别,表现得真挚、浓郁,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本文带领学生深度的走进文本,走进诗人的内心,从三个层面分析了这首诗的诗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郁闷”这个词作为校园流行语经常被大学生挂在嘴边.“郁闷”看似一句不经意的口头语,却从更深层次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虑.对大学生“郁闷”心态的研究有助于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王本灵 《唐山学院学报》2012,25(5):88-89,95
书证是《辞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辞源》中的书证尚存在一些瑕疵。文章具体指出《辞源》"走"部书证存在的问题,共29处,包括引文有误、书证晚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利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基于英国国家语料库,比较分析了意义相近的副词awfully和bitterly在词频、文体、搭配上的区别和规律,探讨了词汇的语法化现象。研究发现bitterly较awfully常用;awfully常见于口语中,常修饰形容词,bitterly则常被形容词、动词和介词跟随;awfully的用法产生了语法化,而bitterly仍保留形容词bitter的含义,带有强烈的消极语义韵。通过这些分析,以求对英语词汇的研究和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嘉道之际,寓居南京的袁氏词人及其姻亲群体打破此前的沉寂局面,一跃而成为金陵词坛的主体。袁氏词人强烈的家族文化传承意识不仅使家族成为历百年不替的文化世家,而且以他们的创作反映了时世的变迁和家族文化的起落兴衰。随园不仅成为金陵词坛群集互动的中心,联系着金陵内外的词人,而且见证着金陵词坛的兴衰。事实上,它已然成为金陵文化的标志。袁枚现象所透发并扩展构成的"性灵"氛围,深深地吸引着来自金陵内外的文化精英,使性灵说迅速地渗透到词学领域。它不仅成为这一时期金陵词学的主要特色,同时也给处于萎靡状态的嘉道词坛,尤其是浙派后期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它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元代北方民族词选》几位词坛大家代表词作的赏析 ,以管窥豹 ,展示元代北方民族词苑百花争艳、绚烂多彩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4.
元好问填《鹧鸪天》共37阕,多半为其晚年手笔。这些作品可以说是一个整体,元好问特殊的人生经历使这些词作显得沉郁顿挫,意蕴深厚,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蕴藏着作者深厚的功名意识、故国之思、身世之感等,对后世词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52.[愷乐] (?)(下略。)(?)见“豈乐”。 按:此条义(?)“见‘豈乐’”。“豈”字在第四卷“豆”部,该字有ai、kai两读。“豈乐”之“豈”当读kai,属第二读音。因而,此条义(?)应作“见‘豈2乐’”。“豈”后所漏“2”字当补。从辞书编纂学的角度来看,这叫做参见条目照应不周密。  相似文献   

16.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难读,难在文古义奥,历来解读“三礼”之作,堪称汗牛充栋,但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人无所适从;“三礼”难记,难在所载内容均为上古繁文缛礼及典章制度,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缭乱,即便反复记诵,仍在五里雾中;“三礼”难懂,难在不能单凭《说文解字》按图索骥,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手段,综合利用文字、音韵、训诂、版本、校勘、考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方能洞悉其真谛。“三礼”诚然难读、难记、难懂,但为了继承这份宝贵历史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们必须认真地把它读懂读通,切忌望文生义,更不能数典忘祖。  相似文献   

17.
81.1画布1 及盖祭器的一种布。《周礼·天官·幕人》:“祭祀,以疏布巾幂八尊,以画布巾幂六弃。”注:“宗庙可以文,画者,画其云气与?”孙佑让正义:“用玄欢踢布一幅为巾而画之也。” 按:古代凡宴饮、祭祀或天子饮食时,为保证食物和尊彝万壶纽豆篮复等盛器的洁净,都可以用巾幂覆盖。《国语·周语中》:“女(汝,指晋国大夫随会等)今我王室之一二兄弟,以时相见,将和协典礼,以示民训则……出其蹲彝,陈其鼎姐,净其巾幂,敬其拔除,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韦昭注:“巾幕,所以覆蹲彝也。”(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上册,第62页。)这是有关周定王招待晋…  相似文献   

18.
60.[方丘] 古代夏至日祭地之坛。《周礼·春官·大司乐》:"夏至日,於泽中之方丘奏之。"疏:"言泽中方丘者,……因下以事地,故於泽中。取方丘者,水钟日泽,不可以水中设祭,故亦取自然之方丘,象地方故也。"  相似文献   

19.
70.【求牛】祭祀以前选牛以备礼,称求牛。《周礼·地官·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之。"注引郑司农(众)云:"求牛,祷於鬼神求福之牛也。"郑玄谓: "求,终也,终事之牛。"参阅孙诒让《周礼正义》。按:混言之,"享牛"、"求牛"均指古代祭祀所用之牛;析言之,"享牛"、"求牛"当有所区别。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