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了“填歌词”的初步尝试。我选择了《小朋友,想一想》这首歌。第一课时,我让幼儿学唱第一段歌词:“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鼻子长,是大象,我先出示大象图片,同时播放第一段歌词的录音,让幼儿轻轻跟唱;  相似文献   

2.
运用电脑动画手段组织音乐活动,有很多优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帮助幼儿理解并记住歌词,提高幼儿意义识记的能力。电脑动画的画面可以根据歌词内容设计。如:小班幼儿学唱《小鸟和小树》这首歌时,当唱到“一棵小小树”时,屏幕上出现了一棵小树,唱到“小树发芽长绿叶”时,小树的枝头上就开始冒出小芽并逐渐长成绿叶,形象非常逼真。对一些幼儿难以理解的歌词,如“发芽长绿叶”“长成一棵高高树”等,可将相应画面作短暂的定格处理,使幼儿看得更清楚、更明白。这样,在老师范唱一遍之后,幼儿看着画面,就很容易回忆起歌词,进而随着音乐跟唱。另外,电脑动画还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作品的灵感,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一曲多用     
一首幼儿爱唱的歌曲,我并不只满足于幼儿会唱了,我还引导幼儿自己再为这首歌的曲子编歌词。如在幼儿学会“小朋友想一想”这首歌后,我和幼儿编了好些歌词继续唱:嘴巴扁是小鸭,小鸭嘴巴最最扁;嘴巴尖是小鸡,小鸡嘴巴最最尖;嘴巴大,是河马,河马嘴巴最最大;鼻子长  相似文献   

4.
小鸡出壳     
[提示与教学建议]这首歌形象地描绘了小鸡从蛋壳里出来时既有趣又可爱的样子。歌曲由三个乐句构成。第1~4小节为第一句。这一句中的“奇怪真奇怪”、“可爱真可爱”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注意,第5~9小节为第二乐句,描述了“圆圆的蛋壳里钻出一个小脑袋”这一有趣的情景,以及“小鸡呀一出壳叽叽叽叽唱起来”的可爱模样。10~14小节为第三乐句。后三小节为了情绪表达的需要,旋律略有变化,进行到调式主音上结束全曲。这首歌适合小班幼儿学唱。教歌前最好能让幼儿看看小鸡出壳的情景,或者让幼儿看看表现这一情景  相似文献   

5.
小手枪     
小手枪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玩具。歌词形象地描绘出小手枪的模样,以及用枪射击的动作、情态,加上“打豺狼”等爱憎分明的内容,就更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学歌前,老师要把歌词的内容讲解一下,反复领读,读准“锃”、“豺”、“瞄准”、“梭”等字词。这首歌的曲调适合大班幼儿学唱,开头小节采用中等速度,三个休止符要唱准;九一十二节注意一字一音的紧凑;第十三小节前休止要掌握好,学时可让孩子们击掌一拍作辅助。接下去要唱得坚定有力。  相似文献   

6.
一、选材我教的是中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的歌词不宜多复杂。因此我确定了选《谁会飞》这首歌,这节课是教唱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蒋砾  沈莲 《江苏教育》2007,(4):43-43
师: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这首歌名叫……生:吉祥三宝。师:大家一定很喜欢这首歌吧。老师也很喜欢这首歌,我把歌词记下来了,想和大家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好吗?(生:好)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吉祥三宝”这个文件,大家看着歌词,一起跟着音乐来唱一下。  相似文献   

8.
大雁是冬候鸟,一到秋冬季节,它们就从寒冷的北方出发,成群结队,飞往我国温暖的南方过冬。当大雁从我们头顶飞过时,我们总是为美丽而整齐的雁阵而赞叹。那一会儿飞“人”字,一会儿飞“一”字的队形往往令人着迷。 科学家在对雁阵的研究中发现,大雁的组队飞行,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气流学、浮力学的知识。当第一只雁鼓动翅尖拍打双翼飞行时,会发出微弱的上升气流,后面的雁就利用这股气流的冲力,马上一只一只地跟着飞翔起来。在雁阵中,领头的那一只所产生的气流,对后面的大雁来说十分重要,它们巧妙地借助它所  相似文献   

9.
知了学飞     
传说在很早的时候,知了是不会飞的。一天他看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十分羡慕,于是就请大雁教他学飞,大雁高兴地答应了。第二天一大早,知了就来到大雁家。大雁认真教它飞行的每一个动作,但由于知了身体肥胖,翅膀短小,所以学起来很吃力。第一天就累得筋疲力尽,而且手臂还被划破了。  相似文献   

10.
小猪数数     
[提示与教学建议] 这首歌的歌词写六只小猪去上学,排排坐,学数数,可数来数去,就是少掉一只。原来点数的小猪把自己数漏了。这种粗心大意的稚气举动,以及“呼噜呼噜”、“啰啰啰……”等形象直观的描摹,会使孩子们产生积极学唱的欲望。  相似文献   

11.
作品赏析 这首歌曲调流畅,音韵优美。全曲中有多个小节重复出现两次,且音域在八度之内,适合于中班教学。 歌曲表现的是孩子们庆“六一”时欢快、幸福的场面,所以应使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歌曲中的衬词“啦啦啦”要唱得一字一音,清楚有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唱歌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现就幼儿唱歌时的咬字问题谈一点看法。歌曲是以旋律和歌词共同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艺术作品。歌词是歌曲的基础,它可使幼儿形象具体地感受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幼儿唱好一首歌,必须同时教会他们正确地咬字,这是关系到演唱效果,即歌曲的表现力、感染力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咬字,就是把字头的声母按照一定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声音     
这是一首赞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儿童歌曲。歌词形象地通过泉水叮咚流淌和布谷鸟优美鸣叫的声音,对孩子们进行了语言美的陶冶。这首歌的曲调采用了活泼轻快的四三拍子,琅琅上口,亲切自然,形象生动,使歌词的意境得到较好的体现。教唱这首歌时,要强调三拍子的节奏重音,同时注意全曲的连贯性。对三拍、六拍的延长音,要以饱满的气息,唱足时值。  相似文献   

14.
母鸡“骂”小鸡有一首歌曲,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唱了。歌词是这样的:“母鸡骂小鸡,你这个笨东西!我教你唱咯咯咯,你偏要唱叽叽叽。”小时候唱这首歌只是觉得好玩,并且经常会借歌词“戏骂”同伴,不但可以偷着乐一番,而且可以明着乐。长大后,似乎逐渐悟出了其中的幽默,仅此而已。女儿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有一天回家,也唱起了这首歌,一时间勾起了我的烂漫童心,嘻嘻哈哈地和她一起又唱又闹起来。唱着闹着,我突然想逗逗她:“你看,小鸡真是个笨东西,妈妈教她半天,她还是只会唱叽叽叽!”谁知道,女儿突然停止嬉闹,很正经地说道:“母鸡才是个笨东西…  相似文献   

15.
到了秋天,北方的天气渐渐冷了,吃的东西也少了,大雁就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大雁在飞行时为什么总是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呢?而且就大雁飞行的速度推测,它们整天整天地飞,要飞一个多月才能到达终点,大雁的这种力气和耐力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6.
雁阵的奥秘     
秋天来了,一群群大雁往南飞。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浩浩荡荡地飞向江南;到了春天,大雁又以同样的队形,向遥远的北方“返航”。在这一年两度的“迁居”飞行中,大雁总是群飞而不乱,如  相似文献   

17.
《我的好妈妈》是一首颇受幼儿喜爱的歌曲。可是有一次,唱完这首歌之后,一个幼儿怯怯地问我:“老师,为什么不唱我的好爸爸呀?”是呀,为什么老唱“好妈妈”,不唱“好爸爸”呢?  相似文献   

18.
【评介】这首歌的歌词用“戴帽”、“做操”、“洗澡”等形象的动作,把“小蘑菇”与“小春笋”的形象作了鲜明的对比,使孩子们自然体会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曲调采用常见的二段体曲式,音域控制在九度以内,显得流畅,富有民族特色。教唱前,教师可先出示绘有“蘑菇”与“春笋”的图片,以增加幼儿的感性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小燕唱春天     
教材提示与教学建议“小燕唱春天”的歌词富有童趣和想像力。前一句歌词为后一句歌词做了铺垫,使人唱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此教材适合大班幼儿使用。曲作者巧妙地用3/4拍节奏把富有想像的歌词用优美抒情的旋律串接起来,起到了很  相似文献   

20.
分析音乐在教幼儿编歌舞动作之前,首先要指导幼儿正确欣赏音乐,掌握好音乐的节拍、速度、力度等表现手段,以及音乐的性质、表达的情绪等,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歌词内容及文学形象。例如,教中班幼儿歌曲《春风摇铃铛》,我让幼儿随着音乐打拍子,使他们知道这首歌的强拍位置,体会到这首歌的速度是中等的。再用一些图片让孩子们形象性地理解歌词。在演唱中,让幼儿体验八分休止符及跳音的唱法,使他们感到这首歌是轻松愉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