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扔掉教材”指的是什么教材?“扔掉教材”之后教师又该如何组织教学?当数字教学资源扑面而来,教师们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2.
近段时间“文本细读”成为一种时尚的观点,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界。本专题讨论的焦点是,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文本有没有必要“钻深钻透”。这个“文本”不仅是指语文教材的课文,而是指所有学科教材的文本材料。到底在教学准备时有无必要将文本“钻深钻透”?这仅是一个操作问题,还是涉及认识问题?甚或存在理念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2013,(6):87-88
也谈“用教材教” 批判“教教材”,提倡“用教材教”,这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一种时尚,曾被老师们捧为信条,一度“疯狂”,甚至出现了藐视教材的倾向,大张旗鼓地“用教材教”着!最近一直在琢磨着新课标要不要强调“用教材教”?如何体现其本意?  相似文献   

4.
一、与以往的教材相比 人教实验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最大公因数”教学编排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1.命名不同。我们不难发现,原先教材上的“最大公约数”实际上就是实验教材中的“最大公因数”。令人省思的是,为什么实验教材要把这一概念的命名改为“最大公因数”?这一字之差是否另有玄机?  相似文献   

5.
李英杰 《小学语文》2007,(10):56-5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在“一纲多本”原则的指导下,我国的教材建设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经过几年的实验,这些教材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不得不再次引发人们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教材才是“好”教材?在编制教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笔者通过对美国伊利诺伊州(以下简称伊州)五年级阅读教材的分析,管中窥豹,试图寻找出其对我国教材编写的一些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教材解读时,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教材要反复地读”这一句话。开始我并不是完全理解,怎么说我也有十年的教学经验,难道还读不懂小学语文教材?有必要反复地读吗?而在几次解读教材后,我似乎才明白什么叫“解读教材”,才摸索出解读教材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7.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等等.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超出教材”?怎样才算是“超出教材”?对于这些问题,许多已经进行了几年课程改革的教师也感到困惑,觉得在实践中不好把握。  相似文献   

8.
在教材解读时,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教材要反复地读”这一句话。开始我并不是完全理解,怎么说我也有十年的教学经验,难道还读不懂小学语文教材?有必要反复地读吗?而在几次解读教材后,我似乎才明白什么叫“解读教材”,才摸索出解读教材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9.
课改后,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因此改变教材情境、更换教材内容、调整教材结构几乎成为一种常态,似乎不进行这样或那样的改动就不是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笔者并不否定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但时常有这样的思考:我们是否有“为了改而改”的倾向?是否感性冲动多于理性分析?是否叩问过“一定要改吗”、“改些什么”、“怎样改”等。笔者认为教材处理不是说改就改,而要回归理性,“三思”而行。  相似文献   

10.
对初中现代文学作品这一特定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对所有教材中的现代文学作品有系统的分析与把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教材”。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把握?怎样做到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怎样才能在把握语文阅读教学规律这一“共性”的基础上,突出初中现代文学作品的“个性”?借鉴王荣生教授对语文教材选文的分类,从定篇的角度,以鲁迅的作品为例来说明应该怎样处理教材。  相似文献   

11.
外语语言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交际,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活动,而活动的关键是活化教材。“以重活动教学法”的倡导王才仁教授指出,要开展活动首先要活化教材,把字转化为声情并茂的语言活动,这是一种变革,也是“双重活动教学法”的真谛所在,为什么要活化教材?如何活化教材?活化教材过程中要遵循哪些准则?本从教材的局限性出发,分析教材与教师,教材与学生的关系,用实例说明活化教材的可行性,同时提出活化教材必须遵循三项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2.
“角”是小学阶段一个常见的几何图形。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教材往往会提供一些实物图,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角”,帮助建立角的概念。国内一些小学数学教材采用的实物图主要有哪些?抽象出怎样的角?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教材提供的实物图是否有变化?为了解开这些谜团,笔者查阅了1978年至今的国内10套小学数学教材,并尝试对教材中呈现的实物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思想概论”等“两课”课程的精品教材建设, 是促进教学“进头脑”的重要工程。精品教材如何建设?笔者认为,要靠更新观念,达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艺术精品三标准。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提倡“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不同呢?笔者力图从二备《新型玻璃》的实践中一探端倪。  相似文献   

15.
很高兴有机会能与你讨论语文教材问题。新版高中语文教材问世之初,可说毁誉参半。誉之者评价其意义“不下于加入世贸”,毁之者指责其后果近于“误尽苍生”。部不免过甚其辞。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嘛。现在新教材已经试用了两个学年,有了一段时间,回过头采看问题,可能比较客观冷静。你以为如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根据《课标(2011)》修订后的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与实验教材(以下简称“原教材”)有什么区别?主要的变化有哪些?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有哪些?教学中该如何理解与把握?下面笔者针对新世纪《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与想法。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课程资源之本,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要怎样用活教材,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实现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由“敦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昵?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即知识,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新的课程观认为,“教材只不过是教学的材料,是教学的依托、凭借,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面对这种变化,如何使用历史教材、用教材教呢?  相似文献   

19.
澳门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其独特的教材制度建设之路,根据教材政策的阶段性特征,澳门中小学教材制度的演进历程可概况为放任期的“自由制”、过渡期的“校本管理”、回归初期的“有限认定”和规范发展期的“制度初建”四个阶段。澳门回归20多年来,教材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开发了多套优质本地化系列教材;确立了一纲多本、统分结合的教材编写体制;开展了教师研习计划及教材培训;完善了爱国主义教材体系。历经多年实践,在教材制度建设中,澳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坚持行政主导,统筹推动本地教材开发;依托内地教材建设资源,协同推进教材出版;健全教材管理制度,提升教材建设的规范化水平;注重多元主体参与,构建教材管理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用教材教”。“用教材教”和“教教材”似乎已成了新旧观念的分水岭,但我觉得问题关键并不在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观念上,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用教材”教什么?也许会有很多老师说,这还不容易,用教材教语文嘛。理直气壮,而又义正辞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