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小粗心的妈妈觉得小粗心最近很奇怪,因为他不喜欢出去玩了,也不喜欢看动画片、打游戏机了,就窝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写写画画,很认真的样子。妈妈想,自己的儿子终于懂事了,知道用功读书了,可是老师的一个电话让她失望了。老师在电话里说小粗心最近的成绩下降得很快,上课也不专心听讲,老是在写写画画。妈妈听了老师的话十分生气,决定看看小粗心到底在干什么。晚上,小粗心照样窝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妈妈端着杯牛奶走了进来“:宝贝,来,喝杯牛奶补充点营养。”小粗心见有东西喝,连忙接了过来。妈妈在小粗心身边坐了下来,看见小粗心面前的白纸上画了些…  相似文献   

2.
马志响 《江苏教育》2007,(20):60-60
学生峰平日作业最不整洁、认真,不按时上交,且粗心马虎,错误很多。针对症状,我试着对症下药。一日我在他的作业本内夹带了张卡片:“老师首先应奖励你一颗红五星,因为你今天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很积极、很勇敢、也很精彩,为你的表现喝彩!还应奖励你一颗红五星,因为你今天的作业按时上交了且只错了一题,进步很大!最后再奖励你一颗红五星,  相似文献   

3.
老师:您好! 我家孩子上小学六年级,学习主动性较强,人也很聪明,本来成绩是可以达到班上前几名的,但他平时学习较马虎,不够细心,不爱检查.粗心使得他成绩总在中上等,几乎每次考试都会因为粗心而掉分,掉分的题目都是简单的题目,请问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纠正孩子的粗心呢? 家长:您好! 孩子粗心是很正常的,因为成年人也会粗心的,但是粗心也必须有个限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允许我们出现太大的错误.在考试中,孩子粗心就会影响考试成绩;在设计中,设计人员粗心就会造成重大事故,所以,我们需要纠正粗心的毛病.  相似文献   

4.
荣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教授在一次演讲时说,从小他就是个很不聪明的孩子,上小学时进度跟不上,作业更是做得乱七八糟,老师给他的评语是"粗心"二字.  相似文献   

5.
想入非非     
灌云县南城区一个学校的二年级国语试卷上,有这样两个是非题:一、毛主席小时候很同情我们。二、我们是少年儿童队员,要永远跟着毛主席。这两题是正题,应该打“是”字。该校参加考试的十二个同学,全都打的“是”字。这样看起来,又有什麽谈的必要呢?原来事实与我们的想法不同,教师使十二个同学扛二十四把“×”——题题皆非。我看到了批改过的考卷,心中很怀疑:是老师粗心呢?还是有意识的呢?说是粗心,难道十二张考卷张张粗心吗?说是有意识,又是什麽道理呢?我猜不到、断不定。就拿着考卷  相似文献   

6.
今天下午的作文课上,我安排学生写《生活积累》。大部分学生已经修改好草稿,开始往作业本上誊写。这时,王方伟捧着作业本来到我面前,十分为难地对我说:“老师,我的作业纸多翻了一张。”我接过一看,前一篇作文和新写的作文之间有一张空白的作业纸。怎么办?按照通常的做法,很简单,撕掉完事。但这次我不想采用这种做法。我问王方伟:“你为什么会多翻一张?”“因为粗心。”他的回答很果断。“那你就在这张作业纸上写写粗心有什么害处吧,防止以后再犯类似的小错误。”王方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写。一会儿,他上来让我看他新打的草…  相似文献   

7.
我怀着满意的心情,看了孩子的一张全部打了红对勾的语文期终复习测验卷。无意中看到了错字“猴”,便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么明显的错字,老师却打了对号,那别的字还有没有呢?一细心看,一张卷子上竟有八个错别字。我心想,错了怎么还打对号。我喊来了孩子,教育他不能如此粗心,并当面让他把对的字再写三遍。起初他还写,后来索性  相似文献   

8.
授军衔     
邻班的李浩和王乐打了一架,来找班主任张老师评理。李浩很委屈:“我正忙着写作业,他非要我帮他背单词,烦得很!我说没时间,他就骂我。”张老师看看王乐:“你干吗非要这时候麻烦人家呢,换个时间不行吗?”“老师你不知道,下节是英语课,我再背会五个马上就能升‘连长’了!”王乐来劲儿地说。“啊!还有这等好事?咋不给我也说一声?”张老师忍不住笑了。“我说老刘,你搞的啥名堂,让我们学生竟为学习打起架来了啊?”处理完两个男生的事,张老师好奇地问正在备课的刘老师。刘老师转过身,嘿嘿一笑:“咱们班男生太多,贪玩,都上初二了还不知道记单词,我很…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小学教学》上读到张贵民老师的一篇文章《太阳神阿波罗是“粗心”吗》。文章讲他在执教《普罗米修斯》时,安排了一个“小小评神会”,让学生评析“宙斯、火神、大力神、太阳神”。有一个学生认为阿波罗是个粗心的神,因为普罗米修斯去他的太阳车上拿取火种的时候,他根本没有发觉。  相似文献   

10.
我爱张老师     
我爱我的老师——张老帅,他是千万教师中普通的一位,是一位辛勤的耕耘者。 张老师是教我们低频电路 的,也是我们的班主任。他40来 岁,中等个子,鼻梁上架着一副 近视眼镜,有时还在上面加一副 墨镜片,看起来严肃中带点潇 洒。 张老师讲课很棒,每一个概 念、电路原理、每一种题型都讲得 很透彻,但他还是恐怕我们有不 懂的地方,不时地问:“都会了 吗?还有谁不明白?”、记得有一 次,我在操场碰见张老师.随便说 了一声:“老师,今天有一道题我 还有点不明白。”老帅听了,马上 问哪个地方不明白,随即找了块 小石头在跑道上画起…  相似文献   

11.
迷失的岁月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备课,同组的张老师夺门而入。他的表情非常愤怒。我一边劝他一边询问原由。他说:我教了多少年学生,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不学习不说,还公然顶撞老师、辱骂老师。你说,这课怎么上?教师的尊严往哪儿放?原来在张老师上课时,两名学生发生争执,张老师让他俩到办公室,其中一名同学不去,申辩说自己是无辜的。张老师说,你上课不遵守纪律还有理了?老师说你还不服,你眼里还有没有老师?缺乏教养,你应该重新到幼儿园去补课!该生用脏话骂了张老师一句后,拿起书包就走出了教室,边走边说不上学了。我劝张老师别跟学生较真儿,多注意学生…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备课,忽然听到张老师边气呼呼的朝我嚷、看,边咚咚咚地闯了进来:你们班的小W太不像样了,作业交得晚不说,还敲着桌子催我快些看,我批评他的两句话还没说完,他竟然脚底抹油,将门一摔,扭头就走。实在不像话!安慰了张老师后,我从办公室出来,找到小W,他样子很激动。当问起他为什么对张老师发火时,他梗着脖子说:作业太多了,我是对自己发  相似文献   

13.
《同学少年》2008,(2):56-56
我有个同学,他长的不高也不矮,在1米76以上,1米78以下……(干吗不直接说他是1米77)我的语文老师长得很好看……她有一张爪子脸……(语文老师很生气,后果恐怕很严重)  相似文献   

14.
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教授,在一次演讲后与听众分享他的成功经验时说:"从小,我也就是个很不聪明的孩子,上小学时进度总是跟不上,作业本上更是写得乱七八糟,成绩评比出来,老师的评语都是‘粗心’二字。"  相似文献   

15.
张老师是县城人,他主动报名到我们窑山这穷山沟里来教书,还把家也带来了。正好学校旁边有一户人家去新疆谋生了,留下两孔窑洞空着,张老师一家人就住进了这两孔窑洞里。我们全村都是回民,可张老师一家是汉民。大人们常说汉民怎样怎样,特别是说汉民养猪,吃猪肉,在生活习惯上跟我们有很大差别。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汉民,对汉民感到很陌生,甚至以为他们和我们长得都不一样。但张老师一家人除了穿得稍稍比我们洋气些,说话的口音跟我们有点不一样外,其他的都和我们没什么两样。大人们再三嘱咐我们,不要去张老师家,也不要和他们家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正这是李志华第二次上课的时候睡着觉了。先是把头点呀点的,后来索性趴在桌上,还发出微微的鼻鼾声。张老师很不高兴,叫醒了他,叫他去洗手间用冷水洗个脸。张老师说:"以你们的年纪,每天最少要有8个小时睡眠,晚上要早点睡,不要沉迷电视。"可是李志华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又睡着了。  相似文献   

17.
在谈理想中的语文教学之前,我想先说说我的两位中学语文老师。 我原先就读的中学在乡下,远不是什么重点和名牌。但我高中时碰到的两位语文老师,却使我难忘。 高一时的语文老师姓姜,名桂馥,无论在现在看来还是当时看来,他都算不上一个学识很渊博的老师,教学上也没有很特别的方法。不记得姜老师是为什么事情批评了我,我很不服气,写了一首打油诗讽刺他,觉得不解恨,又杜撰了一个故事影射他,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张练习纸,还交到了他的手上。他倒没对我进行打击报复,反倒断定我有文学方面的才能,便把他的书籍毫无保留地向我开放了。每…  相似文献   

18.
子非鱼     
我的同事张老师是个很有趣的人,他兴趣广泛,一旦爱上了某件事,那个痴迷劲啊,简直无人能及。张老师和我同一年毕业分配到学校教书。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和他都住在学校单身宿舍。记得我们一同去看了梁家辉主演的电影《棋王》后,他对象棋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买来一大堆棋谱,一有空闲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研究。工友老李是全校象棋下得最好的,张老师就时不时地找他切磋切磋,但张老师基本上没有赢过,弄得老李都不太愿意和他下了。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次,张老师进教室上课,班长喊起立后,其他同学都站了起来,只有一位同学纹丝不动,耳朵里塞个耳机仍在听音乐。张老师觉得很没面子,让他出去,而他坚决不出去。张老师便去搬他的桌子,岂料他随手拎起了凳子,威胁说:“你要敢搬,我就砸你。”  相似文献   

20.
佚名 《家长》2008,(Z2):94-95
这些学生比较粗心,知识掌握得不很扎实,看看都懂,做题却不敢保证全对,其实出现这种现象更多是老师和家长没充分认识到孩子的潜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