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贵自得     
语段囫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梳理孟子说:君子用道来使自己深造,就是要使自己真正理解、消化所学的道。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就能掌握得牢固,掌握得牢固,积累就丰富,积累丰富了,就能取之不竭、用之不完。所以,君子之学,就是要做到自得。自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居,保持。安,安稳,牢固。资,积蓄。深,丰富。左右逢其原,原同“源”,周围都存在着源泉。应用《学贵自得》,如果要谈这个问题,可以想一想什么叫不是“自…  相似文献   

2.
学贵自得     
  相似文献   

3.
自得其漆     
一次,大仲马到德国的一家餐馆吃饭,他想尝尝有名的德国磨菇。服务员听不懂他的法语,他灵机一动,就在纸上画了个蘑菇,递给服务员。服务员看后,好像恍然大悟了。飞奔而去。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只是教师传授课本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活动,课堂被赋予新的含义,更加平等、民主、和谐,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充满趣味、开放、交流及成长与智慧的气息,不少人称之为"生态课堂"。生态课堂强调"以生为本",主张在课堂的生态场中,通过老师的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由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能够主动思考、得出结论而不是照猫画虎、简单模仿、机械训练。因此,教师要努力打造一个充满思维的含量、自由开放的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5.
深造自得,出自《孟子·离娄下》。孟子认为,培养学生成才,须使达到"自得于己"的境界。而沉下心,不断努力,是臻于此境的必由之路。学生成才是这样,教师深造更是这样。教学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不容易,而教学工作又是不能间断的,容不得教师全想明白之后再去上课。许多问题搞不明白,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在课堂上与文本以及通过文本和作者、教科书编者进行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引领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读自悟,进而自我习得,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一、自主阅读,学生发展的首要前提 自主学习,是学生从自身需要出发,以自我为主体,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研究的心理过程.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仍流于一种虚假、肤浅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被诗所俘虏的人都有天真烂漫的心胸,在诗人的笔下,天地间的一切都有其可爱、自在之处,然而其感受又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学生作文要做到有真情为感,有事可写,就必须以实际生活为素材,有相当多的学生感到作文没啥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是因为平时生活素材积累太少,一到写作文就是“编”和“抄”。为了让学生作文时“有米下锅”,写自己想写的真人真事,说自己想说的真心话,抒自己想抒的真情实感,在作文课上,我改变了当堂命题的习惯做法,作文的题目、体裁、内容、中心都  相似文献   

9.
周宏 《新读写》2013,(6):16-16
说实话,《英雄是怎样炼成的》和《英雄主义》这两篇作文算不上佳作,但它们具备了好作文的重要元素:一是能准确理解所议材料的含义,二是有自得之见。  相似文献   

10.
&;lt;爬山虎的脚&;gt;第4自然段是讲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其中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是教学难点.作为教研员,这一课我不知听了多少次,但有一节研讨课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下面是课堂中突破这一难点的片断:……  相似文献   

11.
感悟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我结合十几年的教学体会,介绍几种引导学生感悟的方法。一、熟读成诵悟文意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科,不该只是用心和用眼来学习,须在心和眼之外,加用口和耳才好。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因此,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出于口,入其耳,通其心,从而直接感知文学的意蕴,进入作者所描写的艺术境界,领悟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意旨。诵读要产生其应有的效应,必须注意诵读的科学化。“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如果处于随意状态来诵读“百遍”,恐怕不能收到良好的诵读效应。因此,在诵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爬山虎的脚》课文第三段讲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爬的。其中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是教学难点。做为教研员,这一课我不知听了多少次,但有一节研讨课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下面是课堂中突破这一难点的片断:  相似文献   

13.
<正>如今,我们更习惯于以平视的姿态去对待所有的事物,但我们也需要一些不同视角。正如一场运动会,平视使我们看见这场运动会的过程,仰视使我们看见运动员流下的汗水,而俯视则让我们看见他们背后的笑、美、爱。我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一些适当的俯视与仰视。俯仰之间,大美自得。  相似文献   

14.
上《物体的热胀冷缩》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时,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气球和老师提供的烧瓶、热水、冷水自行设计实验、探究。这时,问题出现了。学生带的气球都比较大,烧瓶放入热水中后,烧瓶内的空气受热后很难把这么大的气球“胀”得明显鼓起来,学生把求救的  相似文献   

15.
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以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这非常清楚地说出了读书从“无疑”到“有疑”再到“解疑”最后达到“无疑”的过程。而传统的教学总是教师先设计好了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布置的题目。  相似文献   

16.
从柳宗元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探寻主体突破主体创作活动中的天定论、圣人决定论、语言的意识形态神话并显露主体内在灵质的历时性轨迹,推导出中唐士人面对社会变动不羁的现实状况,张扬出创作主体昂扬的社会担当意识与生存睿智,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文学创作道路,为后代士人审视主体生存状态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特定的文化话语  相似文献   

17.
作文课上,发现有些学生无论什么作文题总能洋洋洒洒、下笔千言,而有些学生却常常咬破笔头无写处。细想一下,现在的学生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很难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新鲜感受,又怎么有倾吐的欲望与冲动呢?这些下笔无写处的学生不是生活素材贫乏,而是对周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缺的,是悟性。初中生写作文的"悟"从何来?结合学生实际,我尝试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加以训练,在平淡  相似文献   

18.
审美鉴赏是读者通过想象,积极和作者共同参与创造的活动。这种活动不只是重复作者的已有发现,而且还有鉴赏者自己独到的审美创造。中国古代的文论家每每以“自得”二字来概括这种现象。先秦的盂子、庄子,宋代的欧阳修、朱熹,明代的钟惺、谭元春,清代的王夫之、王士祯,直至近代的王国维、龚自珍等都曾拈出“自得”二字来作为审美鉴赏之事的核心。因此我们把这种鉴赏称之为“自得”或阅读。  相似文献   

19.
<正>注入式的语文教学难以激活学生的自主性,孩子们成了知识的“容器”,装得满满当当,却难以灵活运用,学了前面忘后面,没有能完成知识的内化。为了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和综合素养,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思路,从注入知识转变为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点拨学生,让孩子们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去探索语文这门学科,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实践摘取进步的“果实”。  相似文献   

20.
两千多年前.大思想家孟子就提出“自得”的教育思想,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也就是说,君子要达到很高的造诣.进人精深的境界,必须以“道”去“自得”.当“自得”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