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奥特曼》是一部颇受儿童喜欢的科幻动画片。主人公"奥特曼"是集"团结合作、乐于助人、勇敢坚强"等诸多高尚品质于一身、深受幼儿祟拜的英雄。我们将"奥特曼"引入幼儿德育活动,结合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通过"奥特曼榜样角色感知"、"奥特曼榜样角色认同"、"奥特曼榜样角色扮演"、"奥特曼榜样角色迁移"四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幼儿自然而然并且快乐地接受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生动直观的“奥特曼”作为一种艺术形象和榜样人物.对幼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榜样的深.刻作用并不是简单地通过观看动画片和单纯地模仿等行为而自然实现的。要想使它起到改善学习者行为的作用,由“知”到“行”将榜样的精神内化为学习者的品德,则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在实践中.我们以“奥特曼”为载体。通过以下四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奥特曼”榜样角色感知→“奥特曼”榜样角色认同→“奥特曼”榜样角色承担→“奥特曼”榜样角色迁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日本为代表的动画片纷纷被引入我国.一时间.国内电视台都放映着各种各样的国外尤其是日本动画片,而其中最受儿童尤其是男性儿童喜爱的非《奥特曼》莫属。笔者在幼儿园的实习和观察中也发现他们不仅爱看“奥特曼”,而且纷纷模仿“奥特曼”的动作,玩“奥特曼”的玩具,甚至有的幼儿浑身上下的衣服上都是“奥特曼”的形象。一部来自日本的动画片为什么会引起我们的幼儿这样大的兴趣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对幼儿和家长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4.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这首儿歌以及孙悟空的形象伴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儿童一起成长。而现如今,佩戴奥特曼面具、翻阅奥特曼画册、观看奥特曼动画片、讨论奥特曼的话题、模仿奥特曼的动作……却成了许多幼儿的“时尚”。更有甚者,当我们告诉幼儿,这是“奥运会”的“奥”字时,孩子们立即就会反驳说:“不是,是‘奥特曼’的‘奧’。”“奥特曼”于幼儿的影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儿童作为研究者"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分析,明确其角色定位:教师是幼儿开展研究的学习者和探索者、激发幼儿自主意识的倡导者、幼儿参与研究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家长支持幼儿做研究的引领者和助推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在我国"儿童作为研究者"本土化过程中幼儿教师角色形成的路径,以期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适应和发展,更有效地支持...  相似文献   

6.
"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爱好是与通过装扮而带来的无穷乐趣形影相随的.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是生命攸关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1]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主要精神就是为着幼儿的装扮玩耍,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社会性交往,并在交往中享受到愉悦.然而,种种原因使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不能深入地沉浸在所装扮的角色中进行有效的交往,笔者将此种现象称为"幼儿的角色交往缺失".至此,本文将幼儿角色交往缺失限定在角色游戏中,试图厘清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7.
潘莉华 《时代教育》2010,(2):223-223
幼儿教学活动中,很多幼儿沉浸于“奥特曼”的绘画当中,正常的教学活动有时也会受到影响。从外部和内部原因进行解析幼儿沉浸其中的原因,有利于幼儿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达到既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又能是幼儿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代替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一种游戏.它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每次游戏前,我们总是给予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区的权利.每个游戏主题的确定,虽然我们都是严格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兴趣、需要等来进行的,但是在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区的过程中还是常常会发现很多幼儿争相抢着玩几个游戏区(如娃娃家),而有些游戏区(如超市)则经常处于受冷落的状态--热门游戏区的幼儿通常忙得不亦乐乎.而冷门游戏区的幼儿则很"悠闲".  相似文献   

9.
幼儿在游戏中最喜欢想像,一会儿想像自已是警察,一会儿想像自己是宇宙英雄奥特曼……新颖、独创、奇特是创造性想像的本质特征.教师面对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突发奇想的问题,应以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幼儿"智慧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才能推进幼儿不断发现问题,树立敢于否定的胆识,新时期的爱迪生将在我们的新教育观、新儿童观的教育中出现.  相似文献   

10.
榜样教育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等特点,比一般的理论说教的效果更为明显。但在实际的幼儿榜样教育活动中,其效果往往受到很多影响。影响幼儿接受榜样教育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幼儿不能将榜样与自身有机联系起来;榜样刺激量及刺激方式不当;榜样标准不统一或矛盾。为此,要提升幼儿榜样教育效果,要从培养孩子"联系"的观念、给孩子适宜的榜样刺激和引导孩子进行榜样选择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