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晶  刘晖 《教育导刊》2010,(3):8-10
本文着重综合概括存在主义者们关于人及人性的论述,试着提炼为"存在人"的人性假设,并探讨它的特征:自为性;自由性;超越性。认为"存在人"的人性假设的教育学意义是:为强调教育的对象是能动主体的存在提供人性上的依据;教育应引导人由"自在"走向"自为";教育应引导人追求自由和超越。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哲学都存在种种人性假设,这些人性假设是教育理论的出发点,潜藏着深厚的教育意蕴。人性假设也随社会发展而变更,折射出了不同时代对教育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人性假设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前提。教育,不管是其理论建构还是实践活动,必然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人性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现实的整体,处于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是实践生成的。教育促进人性发展的完整性与丰富性,应以人性整体生成作为自身的人性假设。教育乃成人之学,应合人性地展开。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人性观紧密相联,教育以人性假设为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会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等。本主要分析人性假设的一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相关教育理论,力图从中寻找它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论杜威教育思想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杜威教育思想中所蕴含的“经验人”假设的人性理论及其哲学基础,并且考察了杜威的教育目的论、教育过程观和教学论等教育思想与这一人笥假设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人性假设不仅以某种本体论为基础,而且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本体论之上,不仅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问题,而且预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任务就是建构和谐人性,推动人从自由个体走向历史主体。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都提出了各自的人性假设,这些人性假设尽管被作为学科理论的逻辑前提,其自身却未得到严格的证明,只能在实践中接受经验的检验."人性是可以改变的"这一假设是人类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前提,"人具有主体性"的假设则是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充分依据.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创造的"经验关系"抽象出来的这两条人性假设,可以作为教育学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凡是以某种"应然人性"作为人性假设的,都会在对教育实践的解释中陷入困境;凡是没有提出"应然人性"的,也都不是完整的教育理论.教育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而不至于被"终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有自己独立的学科立场和视角,其中包括是否有自己特定的人性假设.  相似文献   

8.
教育与人性观紧密相联,教育以人性假设为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设会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等。本文主要分析人性假设的一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相关教育理论,力图从中寻找它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10.
试论人性假设问题的教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荀子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其人性论对于教育的思考有着重要意义。基于荀子的人性论思想,从"化性起伪""礼法并施"和"闻、见、知、行"三个层面看教育的目的,认为教育包含一定的人性论前提。荀子人性论中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化性起伪,培养能力与道德;调节需求与生产,为政治服务;培养学思知行的圣人。同时,结合荀子的人性论做出教育反思。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唯物史观,从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出发分析人的本质和人性,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个人利益观与人性自私论的根本区别:分析了人性自私论的理论失误,指出"经济人假设"的本质是资本的人格化,阐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个人利益观.文章认为,决不能以人性自私"经济人假设"的理论指导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3.
介绍管理心理学中的四种"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指出在高校管理中要了解高校教师工作特点,恰当使用"人性假设"、慎用"经济人假设",倡导人性化管理,为教师营造一个自我实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理性"经济人"人性假设中蕴含着行政人员价值的"个体主义"取向、行政组织目标的"特殊利益"定位和行政行为"逃避责任"的逻辑,这使我国行政伦理建设陷入了困境.在行政伦理建设中我们应该以"经济人"假设为借鉴,正视政府"自利"本性,科学定位行政价值目标,建立"私利"与"公利"的共容机制,规范行政权责关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可以凝练为人与自然有机统一、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方面,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人本性、科学性特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真知灼见,历经时代和实践发展变迁而真理性光辉依然,对于解决中国当下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具有现实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产生和形成人及其特性的内在根据和原因.作为类的人,其本质是劳动.由于劳动是一个价值性概念,因而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观是一个价值判断,它表达了马克思对理想人的规定.作为个人,其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一个事实判断,它表达了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认识.马克思这两种人本质观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马克思希望人们能不断地从现实出发走向理想的人.马克思的人本质观对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产生和形成人及其特性的内在根据和原因。作为类的人,其本质是劳动。由于劳动是一个价值性概念,因而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观是一个价值判断,它表达了马克思对理想人的规定。作为个人,其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一个事实判断,它表达了马克思对现实的人的认识。马克思这两种人本质观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马克思希望人们能不断地从现实出发走向理想的人。马克思的人本质观对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性假设与管理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性假设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逻辑前提。在 1 0 0多年的管理活动史中 ,分别有“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的人”等人性假设。在当代新一轮管理创新浪潮之中 ,新的“创新人”假设将会迅速完善起来 ,并促成管理模式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9.
教育政策平衡:性质反思与概念重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平衡理论被引入教育政策研究领域以来,它的性质与概念一直受到推论依据的挑战。平衡究竟是什么,平衡论是否能作为教育政策协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学界仍然莫衷一是。为此,需要对教育政策平衡的性质与概念加以反思与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