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体能练习以"辅助"或"补缺"内容存在于体育课堂中,一般安排在主教材前后,或融合于主教材中。根据练习方式的不同,分为"三式"即,"单列式""游戏式""嵌入式"。一、"单列式"体能练习方式在体育课中,教师为达到体能学习目标,在主教材前后安排一定时间的专门性练习,它具有直接性、实用性和简易性等特点。1.案例呈现。在《蹲踞式跳远》一课中安排810min的专项练习:收腹跳3组,每组练习10次;连续单脚跳3组(起始点距  相似文献   

2.
<正>一、"技体"并重从本届的全国优秀展示课来看,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体能、技能并重,不管是球类课、体操课,还是体能特点强的田径课,所有教师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时,都融入了相当的体能成分。如,小学四年级《小篮球——行进间运球》一课,教师组织学生练习各项技术时,巧妙地将行进间运球和小场地的往返跑、追逐跑等体能练习结合起来,巩固、完善学生行进间运球技术的同时,提高学生速度和耐力素质。  相似文献   

3.
<正>一、体能练习时机要有系统性摸底性体能练习:教师刚刚接触到新生,进行体能练习旨在了解学生身体基本状况与体能基础,安排体能练习的内容一般具有低负荷、趣味性强等特点,如,慢跑、基本跳跃、基本支撑等。通过这类体能练习,教师可以较为直观准确地观察到学生的健康状况与体能基础,便于制订后期体能练习计划,最大限度地避免体能练习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恢复性体能练习:学生经过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性质"的"健身性"指出:"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动作、组织、氛围等方面,分析改进体能练习的策略,从而达到过程增"趣"、效果添"味"的效果。一、增加动作多样性,满足好奇心问题分析:在常态体能练习中,教师多采用定时、定量等带有一定负荷量的规定动作。这种体能练习内容的单一性和产生的疲劳感容易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5.
<正>一、认识和定位体育教学中的体能练习通过研讨,参与研讨的教师观点各异,但主持团队认为,要想让学生全面发展,就应该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教师应将学生"育成什么样的人"作为体育教育思考的出发点,让学生通过有效的体能练习,得到"实惠",获得"福利"。认识体能练习的必要性后,就很容易对其进行定位,通过体育学习和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  相似文献   

6.
<正>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三段式"课堂教学结构,将其进一步细化成了5个教学环节,并按照各环节的特点和需求设置了与其相符的体育游戏——"六类"游戏,即准备部分中课堂常规环节的"激励性游戏"和准备活动环节的"一般性游戏""专门性游戏",基本部分中技能练习环节的"技能性游戏"和体能练习环节的"体能性游戏",结束部分中放松环节的"恢复性游戏"。经过反复实践,"六类"游戏对提高学生的学练兴趣  相似文献   

7.
<正>一、对"三维"视角下构建单元体系的认识"技术、体能、运用"视解下单元教学计划的构建,要求以技术教学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掌握体育运动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掌握的技能与学生已有的运动技能相组合,通过"组合"练习来提高体能和巩固所学技能;引导学生用掌握的运动技术结合体能水平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本课教师设计的《鱼跃前滚翻》教学单元以技术教学为载体,重在发展学生的体能,最后教给学生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柳条做教具,既有效解决了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柳条"门" 做法:采集细细带叶的柳条,师生共同把柳条一根或几根组合编织在一起,编织成一个个"拱形门""圆形门""方形门"等. 用途: 1.改正立定跳远"不收腿""腾空低"的错误动作.在立定跳远的练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不收腿""腾空低"的错误动作,此时,可以用"柳条门"进行解决,在学生进行练习时,在沙坑里合适的位置(距离依据学生的能力而定),插上一个"拱形门"(门的高度依据学生的能力而定),让学生从门的上方跳过,随着能力的提高,"门"的远度、高度可以相应调整. 2.增强下肢力量.在进行下肢力量的练习时,在松软的场地或草地上,按一定高度或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几组"柳条门",练习时,学生采用单足或双足跳的方式,依次跳过面前的"门"(门的高度、远度可依据学生的能力而定).  相似文献   

9.
倪胜勇 《体育教学》2012,(6):58-59,2
"补偿性体能"是一种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教学行为,与"课课练""循环练习"不同的是:不再套用运动训练学的体能训练模式进行移植或嫁接,而是通过诱发学生学练动机与兴趣的练习手段,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持续参与感悟和享受运动的乐趣,进而促进体能与技能的发展。通过不断探索与研究,我们在实践操作层面尝试构建了一种"补偿一介入"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一、分组轮换,转换体能练习内容传统模式:学生在教师或者小组长"预备、投、捡"的统一口令指挥下,重复进行投掷动作的练习。标准的不明确、重复练习的枯燥性等都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导致学练过程的散漫,主要表现为投掷动作随意、捡拾器材缓慢等,尤其在捡拾器材的过程中,多为慢跑,甚至是走,浪费练习时间,负荷强度不足,影响学生的体能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校体育》2021,(3):44-45
<正>在小学体能教学时,练习的安全性和趣味性常常会给体育教师带来困扰,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尝试在体能练习中引入标志贴,创编多种图形,并结合图形特点进行多种练习,既增强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也提高了安全性。对于场地受限的学校,只需选择一块平整的场地,布置好多种标志贴图案,就可以为学生课间的体能练习提供场地器材保障。通过练习,学生的力量、敏捷、速度、柔韧、平衡等体能素质均得到有效增强。一、绳梯式练习目的:提高脚步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校体育》2021,(6):64-65
<正>良好的体能是取得篮球比赛胜利的必备条件,长时间的对抗会加快篮球运动员体能的消耗,导致出现传接球失误,笔者结合多年小学篮球训练实践,创新了结合比赛特点的传接球训练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敏捷性、观察意识等,强化学生的体能,从而让学生在比赛中有充足的体能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一、"X"形传接球训练目的:提高学生的快速起动能力及爆发力。训练方法:将4个标志桶摆成边长4m的正方形,学生2人1组,  相似文献   

13.
<正>技能学习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技能教学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学生练习密度低、运动负荷小的情况,影响学生体能的发展,如何在技能教学中强化学生体能,笔者结合案例谈几点见解。一、内容保障—上下衔接案例:教师A在篮球运球课上,在学生掌握技术后,安排了"耐久跑"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掌握高低运球技术后,把篮球回收入筐,让学生沿着球场上的"线"进行8~10分钟的定时跑。  相似文献   

14.
<正>体能提高与技能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提升学生体能是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为遏制学生体能下降的不良趋势,素质练习"课课练"是有效措施之一。误区1:"课课练"时间过长,既让学生不堪重负,过度疲劳有损健康,又会影响主教材的教学;时间过短,则达不到提高体能的效果。对策: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人体机能发展规律,适宜地控制运动负荷,才能达到超量恢复,逐步提升体能。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时间、次数、重  相似文献   

15.
<正>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并根据青少年体能素质发展敏感期,让学生通过体能练习建立正确动作模式,减少运动损伤,提高各方面身体素质。将体能素质里的灵敏素质融入到日常体育教学当中,通过游戏形式,借助体能小器材,以教师教和学生学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在提高灵敏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终身运动的习惯。培养学生上下肢灵敏性、提高学生神经系统对肌肉组织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一、意识"破"旧,重视"课课练"作用案例:在技巧前滚翻动作的学习中,由于受到组织、讲解、保护与帮助以及教材性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课堂中多是采用分组轮换的练习方式,教学的重心放在技术动作的学习上。练习密度、练习强度及运动量明显不足,体能的积累和提高相对低下。分析:以往的教学中,通常会在主教材后面增加一些接力跑等较为激烈的游戏,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运动负荷。但是这类游戏和比赛,存在个体等待  相似文献   

17.
<正>一、设计与说明体能练习存在着单一性与枯燥性的特点,简单地强制进行体能练习也能在教学中实施,但缺乏的是可持续性与生命力。如何引导教师在遵循身体素质发展规律的原则上,将体能练习活动在技战术学习范围内进行运作,追求技战术学习与体能练习的结合,强调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创设身体练习的氛围,聚焦学生"练"的有趣、"练"的有效,是本次课设计主要思考的方面。(一)教学指导思想发展学生体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  相似文献   

18.
<正>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调动学生听、视、动等各种感觉协同合作。运用平衡练习,将音乐有机渗透于体能练习方法中,通过学生参与和体验,改变体能练习枯燥、学生情绪紧张的状况,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健康习惯,塑造体育品德。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研究长期练习太极拳、交谊舞、慢走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秒表和芬兰Good Balance平衡训练测试系统对太极拳组(15名)、交谊舞组(15名)和慢走组(14名)老年女性进行平衡能力的测试。实验结果:在闭眼单足站立中,太极拳组与慢走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在静态平衡能力测试中,太极拳组与慢走组在双脚睁眼、双脚闭眼、单腿睁眼中出现显著性差异。交谊舞组与慢走组在半脚测试中出现显著性差异。在动态平衡能力测试中,时间T与人体重心COP移动的总距离D,太极拳组与慢走组有显著性差异。COP在X轴上的移动距离MLD,太极拳组与慢走组,交谊舞组与慢走组之间都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太极拳和交谊舞在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方面效果都优于慢走;太极拳和交谊舞具有良好的防止老年人跌倒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正>在体育教学中,体能练习的安全性和趣味性是时常困扰体育教师的一个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尝试在体能练习时引入红布带,结合多种练习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练习兴趣,提高安全性。通过练习,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柔韧等体能素质得到有效增强。一、快频率练习练习目标:发展双腿交换的速度。练习方法:把布带放在地上,练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