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网络新闻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产物,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网络新闻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丰富了信息传播的途径,与此同时,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带来这些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公共管理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公共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是政府职能之一,要想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就必须合理利用网络新闻开展公共管理工作。本文就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媒体在社会公共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公共管理部门要重视媒体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媒体发展迅速,要求现代公共管理能够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公共管理效率。但就当前我国公共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引起管理者的重视。本文就网络新闻对公共管理的影响、现代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杨 《新闻传播》2010,(8):99-99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新闻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网络新闻的管理也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但是。目前网络新闻的公共管理制度、框架等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网络新闻的公共管理还处在探索和发展进程中。可以说,随着网络新闻的影响和范围越来越广.随着网络新闻出现的问题不断增加,网络新闻的公共管理也会进一步改进,基于网络新闻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目前网络新闻公共管理所存在的诸多不足和漏洞,本文对加强网络新闻管理的对策做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媒体得到了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广度和速度,同时也使公共管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在社会公共管理中媒体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媒体的重要性,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进行创新,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从而不断提高公共管理效率。由于传统管理模式无法使用网络媒体下的社会环境,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管理着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本文首先从两个方面分析网络新闻的影响,接着分析网络新闻中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网络新闻中公共管理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5.
公共管理是政府一项重要的职能,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互联网环境下,以互联网为载体形成的网络新闻舆论给政府公共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就网络新闻舆论对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影响做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闻逐渐进入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网络新闻在人们日常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得网络新闻的公共管理问题受到较大关注,目前我国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上还有待加强,怎样做到有利监管,值得国家相关机构进一步思考。本文通过讲述网络新闻公共管理的必要性,对网络新闻公共管理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新闻传播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网络新闻逐渐成为主流新闻,一方面改变了人们对新闻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方式,另一方面要求国家加强对网络新闻的公共管理,减少网络新闻带给社会的消极影响。本文就网络新闻中公共管理的现状和创新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媒体的发展。虽然网络新闻的出现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问题。当前我国对于网络新闻的管理模式仍然以传统模式为主,管理必然无法完全适应网络新闻的特征,导致管理效率较低。本文就网络新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然后概述了当前我国网络新闻公共管理中的不足,最后就应该如何应对提出了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技术的革新,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很多生活方面的习惯。在信息技术的普及过程中,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呈现出多样性,并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网络新闻舆论的运用在信息传播效率和范围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目前我国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模式相对陈旧,在管理水平上无法满足网络新闻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描述现阶段我国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现状和困境,然后针对这一问题,对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做出详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新闻传播出现了全新的载体模式,网络新闻由此兴起。目前我国网民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民众在接受信息的方式上逐渐改变,新闻信息管理也由此形成了新的规律和特点。网络新闻作为互联网时代新的新闻形式,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而在对其进行公共管理时必须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方法的完整体系。本文结合网络新闻的特点,对网络新闻的公共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和发展的背景之下,人民群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逐渐从传统媒体转变成了网络媒体。同时随着网络媒体的准入门槛不断降低,网络新闻的种类及数量呈现出了急速上涨的趋势。由此可见,我国的网络新闻行业正处于一种急速发展的状态,但其所带来的弊端及管理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现阶段,我国针对网络新闻的公共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其在管理模式方面主要遵循传统媒介的原则,并未根据网络媒体的特征进行适当地调整及升级,不符合网络新闻的发展规律,从而造成了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质量不佳的一种现状。本文从网络新闻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网络新闻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同时基于公共管理的角度,对网络新闻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提出了管理模式的改进及创新策略,希望能为进一步推动网络新闻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的相关理论指出,公共领域的本质就是为人们提供自由、公共的话语交流的互动平台,即公共话语空间.网络的普及为实现这种机会均等、平等参与、自由讨论"理想的话语环境"提供了一个可能性.在网络构建公共领域的过程中,网络新闻评论是公众充分地实现话语权的自由表达,从而营造出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公共话语空间"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充分肯定网络新闻评论构建公共领域的作用的同时,还应看到由于受网络自身特点的限制,网络新闻评论在构建公共领域方面还有些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叶宽 《新闻前哨》2013,(10):40-41
在web2.0时代,网络新闻媒体不仅是新闻信息的主要生产者,更应成为公共舆论的引导者。本文以网络新闻评论为观察对象,从网民的即时评论、微博对评论的影响、媒体的议程设置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新闻评论在新媒体语境下面临的问题和日益发挥对舆情的引导作用,进而更清晰地认识网络新闻媒体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蓬勃发展的时代,社会舆论的发布途径日益多样化,信息传播迅速,新闻舆论更加自由,然而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一些虚假的新闻信息会误导社会舆论,从而产生跟风效应,出现道德绑架现象,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引导网络新闻舆论。本文就网络新闻舆论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对策做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徐金玉 《东南传播》2014,(7):118-120
进入web2.0时代,网民数量急剧增加,网络成为多元声音的集结地。中国进入转型期后,突发公共事件爆发频率的增加使得网络舆情纷繁复杂。网络新闻评论专题作为一种新生的网络新闻报道方式,在网络舆论引导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本文以H7N9禽流感事件为例,结合媒介素养理论、两级传播理论等传播学理论,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新闻评论专题在危机事件中的特殊作用,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宋卫义 《新闻世界》2012,(9):116-11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一个公众言论的平台——网络公共领域随之萌芽、发展和逐渐成熟。网络媒体参与公共领域建构的方式有很多,而网络新闻评论是其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本文主要探讨网络新闻评论的批判性对公共领域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赵文晶  贺婧 《中国出版》2012,(14):30-32
以网络新闻评论中的批判性思维作为切入点,分析网络新闻评论的诸多特点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作用,找出在网络新闻评论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所存在的误区,提出在网络新闻评论中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发展的直接效应是改变了数字化新闻传播的形态:从受众的有目的接受或无目的的漫游开始,逐渐走向对网络新闻进行个性化采集,甚至再传播。数字化网络新闻由此成了新的公共文化平台上的传播对象,同时,通过整合和链接、筛选、比较后被再传播。在信息传播的互动过程中,网络新闻的接受者本身又成了编辑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总结哈贝马斯“公共领域”主体、讨论特点和讨论效应的内在机理,以此为参照,简析了国内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总结出后者缺乏批判性讨论、没有形成制度交往的建设性输出等,意在为网络新闻评论指引可资借鉴的前进目标,而非停留于对网络新闻评论是否建构了公共领域的评判.  相似文献   

20.
李凝 《报刊之友》2014,(4):38-40
近年来的互联网使用报告数据显示,网络新闻已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新闻网站是目前网络新闻传播的主力军。本文选取了美国2000年以后网络新闻生产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从网络新闻生产环境、网络新闻生产实践和网民作为内容的生产者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结论认为只有适应以现象为中心的研究或构建新的理论体系,让网络新闻学术研究重新思考网络新闻业的发展和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才能明确未来的工作道路和更加拓宽网络新闻生产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