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文为本,落实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把课文读"薄"、读"厚"、读"活",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2.
时下的语文课堂普遍存在浅读、虚读、窄读文本的现象.教师采用“追问法”引导学生品析语言的情味,可以挖出语言文字背后的丰富内涵和情感,增强语文课堂的魅力.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运用“追问法”教学:一是追问朗读,轻重舒缓传达语言的情感倾向;二是追问浅答,由浅入深破解语言的语义密码;三是追问虚答,披沙拣金挖出语言的真情实意;四是追问窄答,放宽视野挖掘语言的情感富矿.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阅读教学的根本宗旨和语文课堂改革新理念出发,构建一种以朗读感悟为主线的阅读模式,引导学生在读中释疑,读中悟出感情,读中自悟自得,与文本作者共振、共鸣,让文本"活"于"心中",感受到朗读感悟的乐趣,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读"是声音的艺术,是学生学习文本真挚情感的表达。"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但读也要得法。读要重"情",以读促情。语文教学中促情的读法虽有很多,但别开生面的引读则更有利于激活语文学习的情趣、拨动学生的情弦、升华学生内心的情感,才能让语文课堂火起来。  相似文献   

5.
“读——曲式”的表层意思是:语文课堂教学要读通、读懂、读好文本常常历经曲折复杂的过程,因为不少文本意蕴丰赡、常用含蓄乃至曲笔等手法,若要“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新课标),师生只有会读、多读,方能曲径通幽,悟到文本的妙处。  相似文献   

6.
"语文味"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课堂中,要努力体现闲味、读味和趣味的和谐统一。让语文味回归语文课堂,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实践、体验;另一方面要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化的语文实践情景。  相似文献   

7.
以素读文本的方式走进名人的世界里,在引读、初读、细读和亮读中,让学生一次次地直面文字,朴素地了解文本带来的信息,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咂中,逐渐唤醒"名人"们的伟大灵魂。这样的教学,不仅仅是"名人小传"的教学策略,也是值得其他文本教学借鉴的。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而美读则是朗读的最高境界。真正的美读,不仅包括以优美的语言传递文本,更重要的是抵达作者的心灵,通过情感诠释文本。在教学中,要营造氛围、激发想象、提升感悟,培养学生美的兴趣,增强美的感悟,受美的熏陶,让学生在浅唱低吟中亲近文本,让诗意和激情在语文课堂上流淌。  相似文献   

9.
从简洁、抽象的数学语言中辨别、选择、整理和组合有效信息,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理解是关键,但理解的基础又是"读"。可见,阅读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能力和手段之一。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把阅读引进数学教学,通过理解"读"、质疑"读"、比较"读"、拓展"读"等方法,让学生学会读、读得懂、主动读。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中“读通、读透、读破”这三个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三部曲”。认清“读通”的重要性,分析其原因,力求“读通”。在“读通”的基础上,从基于文本、浓缩文本、超越文本三条途径“读透”文本。完成“读通…‘读透”的阅读目标,只有“读破”,才能妙笔生花,以至文思泉涌,或纵横捭阖,或旁征博引,达到出口成章、信手拈来的“如神”境界。然后知:读书易,读“破”却难。  相似文献   

11.
本应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论证了"读"在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读"品味文本中的韵律美、音乐美、节奏美、气势美、意境美、景色美和情感美,让读在语文教学中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主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培养语言感受,在读中陶冶情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以境诱读、以读引读、以说带读、以练导读、以评促读的基本策略保证学生充分地读,促进学生自主地读,从而达到"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中感悟,读中迁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字词教学与阅读理解相分离、教师课堂定位不准确、语用训练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三读一用"是有效的教学策略。"三读"为初读、引读、研读,"一用"为语言文字运用训练。"三读一用"能让学生深入文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阅读要在师生"抛"与"接"的互动中见"真义"。要让学生在"读"中赏景、体情、悟理。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的曹华老师正是以这种理念来设计、教学《鼎湖山听泉》一课的,这节课在教师自己"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了音乐美、读出了散文美、读出了核心素养,让学生真正地"读"进了语文世界,促进了语文学习的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5.
钱拯宏 《考试周刊》2009,(37):73-74
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于课堂教学.“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忽视“读”的现象却普遍存在。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改进.只要重视学生“读”的基本训练.语文教学的质量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现如今,绘本已越来越多地渗透于幼儿园教学中,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优秀的幼儿绘本读物,让幼儿快乐阅读呢?我尝试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想读";体味愉快的阅读经验,让孩子"爱读";营造亲子共读氛围,让孩子"乐读";正确引导,让孩子"会读"等,和孩子一起"读"享快乐。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绘本已越来越多地渗透于幼儿园教学中,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优秀的幼儿绘本读物,让幼儿快乐阅读呢?我尝试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想读";体味愉快的阅读经验,让孩子"爱读";营造亲子共读氛围,让孩子"乐读";正确引导,让孩子"会读"等,和孩子一起"读"享快乐。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语文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的阅读训练,确立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思考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有效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在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把“读”贯穿于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受到语言熏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做到从“读”入手呢?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教师摒弃了传统的教法,在教学中注重以读为本,以学定教,注重通过文本的解读,让学生轻松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