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讲解示范法。2.游戏法。3.观察法。4.发现法。5.讨论法。6.练习法。7.竞赛法。8.保护与帮助法。9.同伴学习法。教学内容创新设计活跃情绪启发兴趣保持活跃情绪发展运动能力1.跳上成跪撑 ——跪跳下2.套圈接力 (绿化西部)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90%以上的学生初步了解跳上成跪撑——跪跳下的动作要领和套圈接力的 方法规则。2.技能目标:a.初步学会跳上成跪撑一跪跳下的基本动作。b.发展学生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及奔跑能力。c.增强上、下肢力量。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克服困难,热爱劳动,勇于拼搏的优良品质和环…  相似文献   

2.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结合水平一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对爬行运动的认知,打破传统爬行枯燥乏味的反复练习模式,将情境教学与器材完美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学练的游戏、比赛、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努力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执教的水平二(三年级)《田径:迎面接力跑》一课在2023年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四城市第八届中小学优质体育课展示研讨活动荣获一等奖并现场展示,现将本课的设计思路与大家分享。一、教材分析迎面接力跑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二第四章第一节跑的练习,是身体基本活动的重要内容。这一教材对提高学生灵敏素质和反应、协作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已有的爬行动作前期经验,将“主题”式的情境教学和多变的器材使用相结合,体现“教会、勤练、常赛”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二、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选自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师备课用书《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水平一(一年级)《爬行与游戏》单元第4课时。本课在本单元中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手脚并用、膝盖不着地爬行”是爬行技术动作中比较难的爬行姿势,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  相似文献   

5.
<正>一、设计理念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文简称《课标》)为指导,以《跨越式跳高》为载体,依据上海市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要求,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自制跳高架、多样的教学手段与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以问题引导与方法叠加有效地促使学生达成本课教学目标。在注重学生多元化评价的同时,通过挖掘跳跃项目的德  相似文献   

6.
<正>一、指导思想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以及武术教材的健身、攻防、娱乐等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本课围绕"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教学理念,运用平板电脑、脚靶等教具辅助教学,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简析爬行和爬越是人体基本活动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技能,是一项深受低年级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内容。本课精选了一些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爬行、爬越动作,如:鳄鱼爬、海狮爬、大象行,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表现欲望,拓展思维,举一反三地创造更多的动物爬行动作,促进学生身体灵敏与协调素质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二、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各种模仿动物的爬行体验,能掌握基本的爬行的方法,合作完成一些情境创设,促进灵敏、协调素质和协作能力的提高。三、教学内容和形式导入部分:以春游活动“参观红…  相似文献   

8.
<正>一、雾霾天气一年级室内课的体育游戏简介(一)桌上足球1.游戏方法:两人一张桌子,双方猜拳判胜负,由胜方用手指代替"脚"从中圈开球。球过中线就可以由对方用手指"踢回",以此类推,球触到对方球门区(红色区)就算进球得1分,然后再重新开始比赛。最后累计得分,分多者为胜(见图1)。  相似文献   

9.
<正>一、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着"以技术为载体,体能与技能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律动感十足的垫上操导入,遵循快乐体育的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在多变的鱼跃前滚翻组合练习过程中发展学生鱼跃前滚翻的蹬摆能力,完善完整的鱼跃前滚翻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设计理念本课根据低段儿童心理特点,通过简单有趣的游戏教学,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有梯度的难点环节教学,使每个环节的教学都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递进式地突破重难点。比如通过“叫号追逐跑”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初次体验弯道跑时的重心变化,再通过“4人1组合作绕圈跑”的游戏让学生在变换跑中来进一步感受弯道跑时的重心变化,体会外侧收摆臂的重要性。整堂课的课堂氖围都很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都快乐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课中通过“合作”“自主选择”等环节,设计了几个教育点,以落实课时目标的多元化,体现了体育教学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正>一、指导思想依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课例从"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出发,围绕"学习一个单一动作、完成一个组合练习、进行一次对抗"设计。在拍球为主的基础上,结合球类的综合性活动特征,将抛接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球,提高练习兴趣,提高体能。  相似文献   

12.
全课采用主题式情景教学法,以故事“小猴子学艺(翻跟头)”为主题,让孩子们成为故事的主角,学着像小猴子一样,在体操垫上尽情翻滚,梦想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到天空去摘星星、采月亮(游戏),呈现出一幅群猴嬉戏图。随着故事情节的进行和活动一步步的展开,孩子们在故事的情景中,游戏的娱乐中既体验到了技巧运动的乐趣,又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托,以"技术、体能、运用"为核心的体育课堂为导向,以运动技术为主线,结合体能,融入技术运用。在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将合作意识融入"以赛促学"的课堂中。课堂教学设计以"起跳""腾空(屈膝、摆腿、击响)""落地"为切入点,选择符合技术原理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在本届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中现场展示了水平二(四年级)《正面双手投掷与游戏》一课,教学中将正面双手投掷的动作,创设在"真实"运动情境的结构化内容中,发展学生基本动作能力,取得积极效果。现将教学设计分享如下。一、教材分析《人类动作发展概论》中将基本动作技能分为移动技能、非移动技能和操控技能([1]),正面双手投掷属于操控技能,在操控技能中足球的掷界外球、篮球的双手头  相似文献   

15.
<正>一、课前全方位预设1.着眼一线教师可观、可仿、可思作为工作在体育教学一线34年的教师,站在江苏省特级教师的角度,需要呈现1节课,应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课堂应该具备示范、导向、引领作用。笔者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通过考虑日常教学中教师们所使用的教材,对于场地的布置、器材的使用,以及能为对本次观摩课期望值较高的观摩教师们呈现1节带给他们反思及启迪的课。  相似文献   

16.
<正>一、设计理念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小学兴趣化、中学多样化、高中专项化的指导思想。上海市各区县中小学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推广,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在初中阶段,学校体育项目设置多样化背景下,本课尝试采用教学方法多样化,实施形式多样化的手段来达成教学目标。把障碍跑主题教学融入生活元素,通过课堂模拟,学以致用。其"巧设场景,协作求知"的教学思路就是课堂联系生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执教的三年级《"8"字跳长绳——进绳时机与动作游戏》一课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并获得现场展示资格。现将展示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与大家进行交流。一、课的设计1.设计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的教学要求进行设计,并将动作技能分解并融入游戏中。通  相似文献   

18.
<正>一、指导思想本节课立足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理念。教材贴近生活,落实学校"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一、设计理念《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现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个性的机会。本课依  相似文献   

20.
<正>一、指导思想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上海市体育学科课程理念,突出"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丰富形式、优化环境、发展体能"的指导思想。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攀爬教材的特点,以"小学体育兴趣化"为引领,注重情境创设、器材创新、游戏多样、学练递进,引导学生观察、模仿、感知和体验不同高度、不同器材的多种攀爬活动,充分挖掘"攀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