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教材大多选取的是文质兼美的课文,为儿童诗的创作提供了有效的借鉴。教师可将阅读教学与儿童诗创作结合起来,让学生诗意地解读课文。教师通过再现文本意境、渲染情感氛围、拓展学习时空、概括文章主旨、引领精神成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在"化文为诗"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诗意,体验童年的快乐和精神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谁都知道,语文教学需要语文味儿,语文课堂要教“语文”。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却在教“课文”。在他们的意识中,课文就是语文。其实,“课文”与“语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课文也就是教材中二十几篇而已,而语文的内涵与外延则更为丰富,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文到生活,从阅读到文化等。凡是用语言概括的,用文字书写的,简而言之,都是语文。其实,编者也试图让教材立体化、课文语文化。然而,大多一线教师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毕竟受知识、地域以及理念等方面的限制,只能围绕课文而教,结果自然把语文越教越窄,导致学生语文素养难以提高。对一线教师来说,要让教课文真正成为教成语文,最重要的是方向、思路。简单地说,就是三方面的拓展:拓展生活、拓展文化、拓展阅读,从而丰富课文的内涵,拓宽课文的外延,从而让课文与语文对接,实现教材语文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而留有读者发挥想象余地的地方。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和作者渗透的情感及语言技巧往往蕴含在空白处,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极好的拓展思维能力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努力在这些文本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一、在关键词语的空白处创造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都是因"情"而做,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教师要善于寻找文本蕴含的语言实践契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开展补充性拓展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课文感悟。教师要围绕教材,收集课文背景知识,并合理运用合作学习、专题活动等方式,以更高效地开展小学语文补充性拓展阅读。  相似文献   

5.
章丽 《考试周刊》2014,(73):18-19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阅读与鉴赏"单元选文入选的原因及单元设计、课文设计和课后设计的意图,通过归纳分析可以发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阅读与鉴赏"单元的编排是按照时间顺序,选取了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者作品作为课文;在编排设计上由三个模块构成:有导向性作用的单元设计、有创设情境提供信息作用的课文设计和帮助学生思维拓展的课后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选编的作者选文把握古诗文教学重难点,根据各模块设计展开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拓展文本空白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新课改的重要举措.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利用文本"空白"去进行有益的拓展呢? 一、适度补充相关材料架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 一些课文的内容由于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太远,文本表达的情感学生很难产生共鸣,教学中适度拓展,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感悟教材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如:课文《慈母情深》有这样一个片段: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不断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密切关注教材课文向课外拓展延伸的价值点,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分别从教材文本表达的主题、作者风格、相同文体、原著节选等角度出发,自然无痕地拓展课外阅读,为学生的阅读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编写的供教学之用的材料。现代语文教材主要指文选型语文教科书,其构成要素有课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和知识系统,其功能主要有凭借功能、示范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当前语文教师对待语文教材存在着两种比较极端的态度:一种是"唯文是教",他们认为教材内容=课文内容=教学内容,教学一篇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于是,盲目依赖教参,把参考书上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奉为"圣经",语文教师只是这部"圣经"  相似文献   

9.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部分课文练习之后设置"阅读链接"。"阅读链接"对前面课文的阅读理解起到补充、诠释、融合的作用。教学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结合"阅读链接"进行情感体验、体会表达方法、拓展阅读视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获得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链接"在阅读教学中的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10.
略读课文是半独立阅读课文。在现行的课标版教材中,一般是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穿插安排,有的教材版本还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选读课文或拓展性阅读课文,旨在体现逐步放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设计思路。遵循这样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一般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从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理所当然地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接受着严峻的考验。我们语文教师将如何带领学生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他们得到较大的发展呢?我想,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在收集中求知,在收集中发展,那么,收集也不失为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一、依据教材,拓展内容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经过精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但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的。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需要,指导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拓展学习…  相似文献   

12.
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略读课文相对于精读课文而言,时常被教师冷处理。实则略读课文对于学生自主阅读,形成独立阅读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性阅读、拓展性阅读、重点性阅读入手,在感受文学作品之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困惑。随文小练笔深入语文课堂,紧扣课文,依托教材,能有效地开辟阅读与作文连接的通道,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习作的坡度,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从紧扣文本模仿练笔、补充空白"无"中生"有"、拓展文本促进共鸣、构建序列持续练笔这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练笔。  相似文献   

14.
梁天虎 《陕西教育》2006,(11):26-26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够饱含激情地进行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就会进入课文的意境,体会到课文的乐趣,就会激发起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对于教材中的插图,教师一定要走出丢弃一旁、视而不见和"看图说话"、本末倒置这两大误区。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在初读、品读与拓展这三个阶段,通过插图辅助帮助学生强化文本感知,深化文本理解,引发文本想象,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6.
<正>综观目前的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除了安排几篇主题课文外,还往往安排了一两篇自读课文。就北师大语文教材而言,自读课文安排在"语文天地"中,低年级以"读一读"的类型出现,中年级以"开卷有益"的形式出现,高年级则以"拓展阅读"的方式出现。如果说主题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文的情境,那么,自读课文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语文、用语文,用各种方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主渠道。不少文质兼美的文章,都给学生留下了无限拓展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空白点"去挖掘写作素材,作为学生作文训练的优质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精神。下面就如何巧妙地寻找教材中的训练点,加强小学生的作文训练.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运用母语——汉语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求语文教师会挖掘教材。因为"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引领师生拓展阅读、扩大知识领域的主要素材"。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对语文教材的挖掘谈点粗浅看法。一、阅读教材,了解内容,做到"懂"教师在上课前对每节课所上的课文要先阅读,了解其文体、思想、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内容,甚至对一个单元乃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点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与功能。他提倡教师要以教材为示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应把教材视为一种“抓手”,用比较、鉴别、选择、加工、拓展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一、对文本阅读要有鉴赏性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多元鉴赏,用课文所蕴含的美好情愫,点燃学生的理想火花。如教学《拉萨的天空》一课。我让学生默默读课文,在书上圈圈点点,想想课文哪些词句具体写出了拉萨天空的特点,读出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吴忠豪先生提出:"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我们的教材是以一篇篇课文呈现的,如何从一篇篇课文的范例中引导学生品悟文本的表达形式,从而为他们的阅读、习作积累更多的经验与方法,沉淀更多的思想与意识,是我们语文教师更该关注和担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