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治涓 《东南传播》2010,(8):141-144
本文以南京市普通消费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酒广告实例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酒产品广告以文化符号灌注的形式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特点、愿望及分化状况。一方面,消费者认可这种阶层定位,并根据广告确定自己的参照群体,按照广告的"指示"进行购买。另一方面,消费者对酒类产品的选择会影响社会对其阶层状况判断。"什么人买什么酒,买什么酒的就是什么人"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酒广告加深了消费者的阶层意识,并催化这种意识的巩固。  相似文献   

2.
教材的营销推广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其目的是激发受众对教材的消费行为,使潜在的消费者变为现实的消费者。高校教材的营销推广又不等同于一般图书的营销推广,被营销的对象是高校教材,受众的对象主要是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这种特殊性和一般性的内在区分,注定了高校教材的营销推广  相似文献   

3.
社会化媒体已经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和“规模化”的未来图景,社会化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信息使用方式和生活方式,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网络口碑的传播,及其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本文在对社会化媒体和网络口碑的定义、类型、特征进行理清和分析,从社会化媒体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模式入手,解释了社会化媒体中的口碑信息传播特点及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作用,进而从挖掘接触点、沟通共识和价值扩散三个维度提出了社会化媒体口碑营销主张.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时代,病毒营销应运而生,它利用公众对某一事件的关注,用良好的创意吸引公众,使公众自觉地给予复制和传播,成为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宣传品牌形象的有力助手;同时,其生动活泼的形式、幽默的表现手法,也起到了愉悦生活、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作用。但病毒营销并不是经营者的万能药,在运用病毒营销时必须符合相应的条件,如何利用好病毒营销这种方式,迅速地扩大品牌影响,趋利避害,是对经营者把握市场、把握消费者心理的能力和创意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在视觉文化传播日益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下,随着消费逐渐成为生活、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视觉符号被广泛应用于市场营销中,并贯穿于营销说服的诸多环节。由于视觉与意象、思维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营销说服手段的视觉符号传播并不仅仅局限于广告等直接可视的宣传方式,而是贯穿了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直至消费者的购买、消费的整个过程,并通过意象的生成机制最终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层面,影响其购买行为。立足于这一观点,本文从视觉思维及文化研究等角度分析这一泛化的视觉营销说服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与视觉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数字出版产业能否壮大并实现其产业价值,最终取决于消费者的认同与接受程度。而数字出版作为一种体验品,是消费者在实际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基于价格、技术、知识以及营销等方面因素之上的总体评价或效用,这种效用的高低决定他们的消费决策与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视觉传播与语言文字传播对比的角度,阐述视觉文化的内涵和性质,总结出视觉传播的大众性、直观形象性、便捷高效性和精确永久性.进而论述视觉传播的内容是视觉信息,载体是电视和互联网等。最后以网络时代为背景,论述了视觉传播对人们的生产行为、消费行为、交往行为和学习行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自我概念和品牌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燕 《新闻大学》2006,(4):95-98
消费者的自我概念而不是真实自我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自我概念内涵、功能的分析和梳理,结合品牌关系在结构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了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对其消费行为及其和品牌之间的关系(品牌关系)的重要影响作用,并且还从经济、文化等因素和品牌关系的关系进一步论述了自我概念对品牌关系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本土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飞速发展促使消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行为和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品牌形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密切关注。本文旨在研究广告所塑造的品牌形象对消费者的影响,并做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希望经分析来说明广告的传播效果以及为企业更好地利用广告传播来实现自己的营销目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马骁 《今传媒》2015,(3):65-66
媒介技术的发展,让我们面临着一个多屏幕传播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受众的消费行为也随着发生很大的改变,媒介的使用行为也在改变着媒介文化的形成,媒介社会的文化生态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研究媒介生态文化,媒介和媒体人的责任意识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注重引导,认清所处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更好的适应这个变化着的媒介社会。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的媒体环境中,消费者调查已无法充分满足营销需要,而消费者洞察,则将更准确地把握消费逻辑,在品牌营销与传播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可口可乐2010年网络营销方案,研究了消费者洞察在帮助品牌定位、生成有效创意、探寻营销主题、促成有效传播、形成品牌文化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整合营销——真人秀节目成功的传播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岩 《记者摇篮》2007,(10):61-62
整合营销传播其实是9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营销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营销就是传播,要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以传播渠道为调节变量,探究网络口碑的传播者特性和传播内容特性对消费者图书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为图书出版行业相关主体进行口碑营销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基于信息传播理论,以传播渠道为调节变量,构建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图书购买意愿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厘清网络口碑与消费者图书购买意愿的关系,并实证检验相关因素的影响效应。[结果/结论]传播内容(信息)特性对消费者图书购买意愿具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传播者(信源)特性既存在对购买意愿的直接显著影响,也存在以传播内容特性为中介的间接显著影响。传播渠道(信道)的调节效应显著,其中对传播者特性与购买意愿的调节中,文化推广式平台的调节效应最大,其次为营销式平台,自由讨论式平台最小;对传播内容与购买意愿的调节中,文化推广式平台的调节效应仍然最大,自由讨论式平台略低,而营销式平台最小。最后,从传播内容的设计、名人效应的发挥和营销平台的选择与建设3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层化"时代"减法"思维是期刊市场定位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身处一个层化的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意义最大、最为根本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的核心是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所谓分层,是从人们社会地位垂直变化的特殊角度观察社会.这种变迁集中、突出地表现为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平面划分的"工农兵学商"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仅以职业分类为考察问题的维度,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当代中国社会即由10个社会阶层组成.这10个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再辅之以年龄、性别、婚姻、区域、文化、民族等差异,人群构成以垂直结构为主的同时又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立体性、复合性、交叉性,多层次边缘群体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15.
胥琳佳 《现代传播》2015,37(2):123-128
本文将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理论TRA模型引入消费者市场的品牌国际传播中,通过调查化妆品的消费者,探讨了品牌信息对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的作用机制,验证了跨国品牌中消费者的态度和主观规范通过意图影响购买行为,并分析了品牌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因素,发现信任会影响态度和主观规范,但不直接影响购买意图,好的营销传播策略会增强信任度,品牌来源国形象会影响态度,外在认可会刺激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传播中精准广告的营销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化时代的广告铺天盖地,消费者的行为模式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本文通过研究数字化营销的行为模式和数例精准广告的营销方式,探讨怎样把握住消费者的兴趣,实现广告投放的精准性,以达到新媒体传播中数字营销行之有效的效果;通过优势、劣势、发展前景等多方面综合分析cookie跟踪以及跨平台微博这两种精准营销方式,并重点列举了淘宝、微博易、赞网等案例。  相似文献   

17.
品牌形象塑造、品牌传播以及品牌认知等,都是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感性形象.而广告利用传达企业品牌信息的方式,能够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起到很大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从而对其意识形态、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等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大对广告推广在品牌形象树立以及品牌认知等方面作用的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社会阶层变迁与电视传播价值取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聚焦中国当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对电视传播的价值取向影响的研究。通过探求电视媒介人在当代社会阶层变迁背景下的实践与理论变化的轨迹、展示阶层变迁对电视传播影响的现象、揭示受众接收心理的变化 ,分析研究电视媒介传播价值取向所具有的互动价值意义 ,从而期待在我们的电视传播中能够增加更多理性的、自觉的成分  相似文献   

19.
<正>在传播界,对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经典传播学理论认为“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是受传者对信息刺激反应,这种反应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态度的和行为的四个层面。”这种判断暗含着这么一个假定前提:大众传媒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恒定的,或者说这一互动关系的变化是微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事实上,AC尼尔森、央视索福瑞等收视视听调查权威机构的数据表明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因变量,其变化情况与不同受众的社会经历、教育文化背景、生存状况、所处社会阶层等因素密切相关。要使这个因变量正向发展,就必须去了解大众传媒是怎样在情感上和价值定义上将受众和大众传媒所传播的语境联系起来。英国传媒学者约翰·汤姆林森、梅罗维茨及霍舍斯等认为是体验的能量将受众和大众传媒的语境联系起来,受众是通过体验大众传媒提供的语境而产生效应,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生活方式,即传媒体验是大众传媒构建国民价值观念的中介环节,影响着大众传播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傅蓉 《新闻通讯》2010,(2):28-29
体验经济时代下,消费环境、消费需求与消费行为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于满足消费者的心理与情感需求,越来越多的营销者正在抛弃传统的营销模式,而更加注重为客户创造消费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