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杰  王淼 《新闻世界》2014,(7):364-365
在互联网时代,全民吐槽和道德审判现象日益凸显,任何一起进入公众视野的事件,都会被网民冠以各种"帽子"进行讨论,尤其是明星丑闻事件引发的讨论更是激烈。本文对"文章出轨"事件进行了分析,发现"媒体等同"、"联想叠加效应"、"看客风俗"、"媒体推波助澜"等都是类似明星丑闻事件引发高度关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明星是大众传媒社会的产物,整个庞大的社会传媒体系就是一架明星符号生产的大机器。而公众对于明星的认知无疑是明星符号神话建构的结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兴起,个体被激活,公众对于明星神话的消费和解读产生了一些变化,此时互联网上的每个个体也都参与到了明星神话的构建。本文基于对"赵薇《没有别的爱》事件"的观察基础上,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新媒体语境下明星神话构建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3.
谢荻帆 《今传媒》2016,(3):16-19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进步,明星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逐渐受到关注.本文首先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等权重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构建明星线上"互动"指数评价体系,用一个量化的指标衡量明星在互联网上对公众的影响力;其次,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明星线上互动指数与年龄、职业、地区等因素有关;同时,本文证明利用明星线上"互动"指数评价体系来评价明星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具有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推开热闹的"艳照门",笔者看到了隐藏其后的"传播门"--媒体是此次"艳照门"事件扩大化的重要推手.本文在分析明星、经纪公司及媒体三方面的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揭示媒体报道中明星"隐私辈出"的深层原因和表现形式;通过反思媒体在此次"艳照门"事件中的不当传播,呼吁媒体理性冷静地面对娱乐炒作并提出了面对恶性炒作媒体可选择的一些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13,(18):7
《西安晚报》报道:一些知名作家正在被迫或主动地成为明星。而一旦作家被当成娱乐明星看待,他的私生活就成为主要焦点,至于他写什么,写得如何,全都不再重要了。在这场"明星化"风潮中,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文学本身。曾几何时,业内有人为"作家明星化"叫好,以为作家成为明星,便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进而增强公众  相似文献   

6.
众生狂欢:明星与粉丝的微博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东南传播》2012,(7):109-111
明星是大众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过去的明星被视为"神话",明星与粉丝的关系也呈现出被动、等级森严等特点。但自从微博出现后,在这一场域下,明星与粉丝产生的新的互动关系,粉丝不再对明星产生孤独幻想,而明星重新把握与粉丝直接对话的话语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体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通过实证的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审视明星与粉丝的关系演变。  相似文献   

7.
杨扬  龙骏 《新闻实践》2007,(10):26-27
2007年5月的浙江荧屏上,频繁出现了一组以浙江广电十位主持人为主角的"节能减排"系列广告,倡导"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的公益理念。随着公益广告的广泛传播,以及浙江广电集团在此前后连续推出多场大型公益活动,这批主持人"公益明星"的称号逐渐深入人心。他们就是今年浙江广电着力打造的品牌主持群"阳光七星"。  相似文献   

8.
作为典型的娱乐性节目,电视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最基本的功能便是给观众带去精神上的游戏狂欢,也就是让观众尽情的"笑",在其传播过程中充分地表现出了狂欢化效应。本文将从栏目本体内容、明星身份、字幕娱乐化、全民性参与几个角度对具体的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狂欢化表现进行探究。对时下的明星真人秀节目为何能够如此盛行、繁多的深层原因作出阐释。对相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如何进行下一步发展提供可执行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起"锋芝婚变",很多人都不陌生,说不定还有人会因为短时间内"吃"进两位明星的新闻太多而消化不良。"锋芝婚变"的新闻就像近期热播的一出"新闻肥皂剧",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消息出现:2011年5月30日,有人爆料说女方想"榨干丈夫身家",成为当事双方感情出现问题的起因;第二天就有消息说双方已经分居,但男方否认;6月2日,又传女方发短信要求离婚,男方被激怒……像这样有关婚变的消息直到6月27日仍未结束,男方公开回应说仍爱女方但不知如何继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21,(10):21-32
梅罗维茨意义上的"中区"实质上是一种被动性的"中区":"后台"在"演员"不知情、无意识的情况下被暴露在"前台"中。本文在以"本真"统合"后台"与"流露"、承认明星具有神性的前提下,结合明星在生活类综艺节目中主动暴露世俗"本真"的实践,试图开掘中区理论的主动性维度,即"主动性中区",其动态实践过程则是"中区展演":明星通过自然记录、游戏竞赛、"越位展演"三种模式主动暴露人、物、情等世俗"本真"。明星"中区展演"内含一种情感童话:通过情感手段,一切日常生活难题及其伴生的负面情绪均会被妥善消解,并走向圆满结局。由此,在理论预期上,在较为松散的情感共同体中,人们在明星的引领下进行道德立法。  相似文献   

11.
在传媒融合的信息时代,微博、微信、各种私人公众号,推出的"爆款"文章层出不穷,阅读量100000+的推文数不胜数,但也不会因为传播渠道便捷,每款文章都有这么高的点击量。那么,什么选题的文章会成为"爆款"呢?通常来说,重大时事类、情感共鸣类、明星娱乐类、星座占卜类、房产信息类的文章点击量都很高。  相似文献   

12.
杨力 《新闻前哨》2009,(8):100-101
由于新闻报道的署名制,新闻界便有了“名记”一说。以前,往往因为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使得报道此事件的记者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公众所熟知的“名记”。“而广播和电视的出现.使得受众不仅能闻记者之声,还能睹记者之容,从而增加了对记者的感性认识。一些出镜率高的记者往往更容易博得受众的喜爱,尤其是电视的出镜记者和新闻主播。是记者群里比较容易成为明星的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关注媒介再现的女性工作者形象,相较于过去对于女性呈现的"他者化"和"被偏见",本文以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妇女网》上对于女性工作者的88条新闻报道文本为研究对象,辅以幻想主题分析法对其进行演绎,突出女性工作者在职业、性别、国家上的角色形象,并建构出中国妇女网在女性形象特质、叙事特质、议题特质上的语艺视野,表征出中国妇女网客观真实公正地呈现了女性工作者的媒介形象,在促进男女平等的道路上以及正确引导公众舆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题好一半文,尤其是电视新闻的标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就电视新闻标题的修改制作,谈一下自己粗浅的体会。一、电视新闻标题存在的问题一是把会标当作标题。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我们的有  相似文献   

15.
刘云霞  李寿星 《编辑学报》2009,21(6):512-512
"翻…番"在公众视野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然而,同一样的"翻…番"却常有不一样的结果.笔者研究了互联网中的"翻…番",发现错误者竟占多数.  相似文献   

16.
蔡景其 《东南传播》2015,(2):120-121
随着电视和网络传播技术的日渐成熟,从2009年起我国综艺娱乐节目迅速热络发展。首当其冲的国内原创综艺栏目打起"逆袭战",栏目井喷,节目类型多点开花,尤其是明星真人秀节目异军突起,影响力日渐扩大,本文以电视人的视角对我国综艺娱乐事业、新时代下的电视传媒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剖析综艺娱乐类节目尤其是表现突出的明星真人秀节目通过创新的形式、明星的加盟、广泛的社会效应以及与新媒体的紧密融合,在国内综艺娱乐节目发展出现雷同化缺乏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困境中寻得突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电视现象,对于扩大电视台影响力、打造电视频道的品牌文化以及我国文化产业各个方面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技术理性日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媒介的出现也给话语的生成带来颠覆性变化。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社会属性,他们集聚了多重的目光,网络社会给明星带去更为复杂的表演"舞台"。近年来,明星人设崩塌的现象比比皆是,并且通过网络传播形成了恶劣社会影响,这进一步让我们思考明星形象在构建时面临的困境。文章通过探讨明星主体自我塑造的方式来证明其商品化的本质,指出网络环境已然对其形成了"全景监狱"式的监控;明星游荡在"自我"和"他者"间的焦虑引发了畸形的社会认知模式,文章由此强调了当下明星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正经常看到一些名人的肖像漫画,只寥寥几笔,其神态便跃然纸上,有时候比其本人的照片更加生动。这是为何?因为画家抓住了人物的"神"。"神"是什么?就是找到了人物的魂,这种魂就是个性,是特质。人物通讯写作,作为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通讯体裁,同样是用笔来素描。一篇人物通讯找到了魂,至少成功了一  相似文献   

19.
2015年5月29日晚,安徽省体育馆,一位名叫孙亮的汉子在篮球场中央黯然下跪,乞求全场球迷的原谅。作为一家实力不算雄厚的体育文化传播公司老总,孙亮无论在商界还是体坛均名不见经传,然而他的这一跪却称得上惊世骇俗,第二天成为国内各大媒体的版面头条。这一切,缘起堪称闹剧的"艾弗森中国行",孙亮这一跪的最大意义在于平息了一场风雨欲来的球迷骚乱,算是危机公关的典型案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下公众对明星过度消费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名词称谓是话语表达的基本元素,其具体蕴含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一个具体名词称谓的演变往往也就是社会文化历史的轨迹。作为中国本土固有词汇的"圣诞",在遭遇异质文明冲击的裂变时代到来之后,其原有的多重内涵出现了断裂与延续并存的局面。西方的"洋圣诞"在中国日渐生根成长,而在世变中延续的圣人信仰则在整体上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式微。这个传统词汇内涵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迁移的某些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