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论儒家的和谐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继承儒家和谐思想,加强大学生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因素,主要有:人际关系不良,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大学生"和谐"教育的施教原则:一是由内到外,二是区别类型,三是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50年代就提出了“遵纪守法”问题。“文化大革命”以后,他在总结我国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导方针、基本内容与建设途径,都作了全面的、充分的阐述,这些思想和理论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制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法制建设中的贯彻和运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继承儒家和谐思想,加强大学生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与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因素,强调对大学生进行和谐教育十分必要,并认为对大学生进行"和谐"教育,需遵循由内到外、由近及远、区别类型和突出重点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和谐理想”发端,并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路,展开为“和谐家庭”、“政和国治”、“协和万邦”三个部分,整体地审视儒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儒家实现社会和谐的设想。在“天人和谐”部分,简要地阐释儒家关于调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主张。在“和谐思维”部分,从思维方式角度概括儒家和谐思想之精髓,这也是今天我们反思传统时最值得注意之处。  相似文献   

7.
儒家和谐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强调自身的身心和谐,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对我国传统儒家"和谐"思想的增损、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儒家教育思想是一种和谐的教育思想。在性质与功能上强调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和谐,教育目上,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在教育主体上,既注重教育对象的和谐,又强调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教育内容上,重视品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知识教育与能力训练的和谐。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追求”学、问、思、辨、行”的和谐,注重教育过程的完整呈现。这为我们构建当代和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儒家教育思想是一种和谐的教育思想。在性质与功能上强调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和谐,教育目上,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在教育主体上,既注重教育对象的和谐,又强调师生关系的和谐,在教育内容上,重视品德教育与知识教育,知识教育与能力训练的和谐。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追求"学、问、思、辨、行"的和谐,注重教育过程的完整呈现。这为我们构建当代和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一  于浩 《文教资料》2010,(3):132-134
儒家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吸取儒家和谐思想的精髓。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占据着突出的位置。"和"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不同文明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体现的。"和"的思想是中国哲学的宝贵遗产,符合事物辩证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的目的就是要协调关系,避免激化矛盾,使对立面之间在不违背根本原则的前提下,相互包容,协调共进。弘扬"和"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在倡导"和为贵"思想的基础上,我们实现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和"的思想还将发挥其特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儒、道、释传统文化都富含和谐思想,在儒家传统中,更有着大量的论述,《论语》尤其论述深刻而详尽,它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因此,研究孔子的"和"、"中和"、"中庸"、"仁和"等和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以“仁”为基础,包括人际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两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包括爱护生命、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孔子的和谐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如何对待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问题上,当前我国学界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即形而上学倾向和唯心主义倾向。本文主要列举、分析了这两种倾向的表现,并指出其危害性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消除社会基本矛盾,追求独立、和平、民主的和谐中国,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实践,在革命斗争中,以斗争求和谐,注重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发展人民民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法制建设等等,所有这些努力,为新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充分吸收和借鉴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于化解社会不和谐问题,消除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天人和谐与社会和谐构成和谐社会建设的两大维度,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逻辑关联关系,人自身的内部和谐集中体现着二者之间的彼此和谐关系,同时又是二者彼此相互过渡的基本逻辑中介。天人和谐不仅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构成整个和谐社会的内在的基础性因素,而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解放和人自身内在本质的全面和谐是实现天人和谐和社会和谐并最终实现它们之间的全面和谐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是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号)(以下简称05新方案)的迫切要求,是当前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必须从科学的课程定位、全新的教育理念、时代性与针对性统一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深入实践,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泰戈尔与老子哲学美学观的思想基石、终极价值和最高境界。泰戈尔“梵我一如”的宗教哲学思想尊崇至高无上的梵性精神,认为梵与人、梵与万物以及人与万物之间体现了一种梵性的和谐,美是梵性的和谐,美在韵律之中。老子的和谐美论以“道法自然”为理论基础,理悟道的自然美与精神美,以道性精神的“自然无为”来把握、体察“万物齐一”“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20.
在考察传统学术视野下和谐思想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刘基和谐思想的内容、特色及其对传统和谐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刘基作为历史上的"三不朽"伟人,既有经世的实践经验,又有传世的所立之言,他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丰富而且深刻。刘基和谐思想既继承了传统的和谐观,又有许多创新,他更着重于动态和谐的建设,主张"通其为天地之盗",认为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政刑",并且"政刑"是体现王道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惩恶除奸的刑法和约束人们行为、让人事得以顺利进行的制度在刘基这里得到了更有力的强调,并且他进一步指出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光靠顺道之"德"和确保德教落实的"政刑"之"方"还不够,更为关键的是需要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士这剂药,以促进和谐社会得以实现。刘基把制度建设提到"王政"层面上,重视制度建设,提倡"天地之盗"思想,这无疑是对传统儒家和谐观一种有力的推进,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