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力本位就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能力本位的教育就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更应通过组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生物实践活动中,学会新知识、新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并提升诸如科学品质、生态道德、合作意识等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部分,生物教学目的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生物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即不仅要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生物学知识,而且要教育学生学会动手、动脑、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科学信息,学会自我获取理论知识、生活知识和生产知识、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为灌输给学生概念知识,让学生背诵课本中的段落,这使学生不仅觉得学习生物知识是负担,内心产生排斥生物课程的心理,同时这种方法还让学生变成只有概念知识没有实践能力的"书呆子",这也是我国教育中出现眼高手低现象的原因之一。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指让学生把要学习的知识当做要研究的对象,让学生在研究中一边掌握概念知识,一边思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能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  相似文献   

4.
知识的发展与传播是教育的任务。知识的增长、变革与创新也同时制约着教育。没有科学知识的时代,不会有科学教育。简单地将“知识”与“素质”、“能力”对立起来的认识和把“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的观点,是不懂得知识发展和教育进步本质规律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的大教育观认为——“生活即教育”。生物教师可从生物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进行教育.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利用鲜活的实例.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丰富教育内涵,让生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用事实“说话”.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搞活教学.提高质量,让生物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利己、利人、利社会.切实发挥生物学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6.
徐汉年 《考试周刊》2014,(12):143-143
<正>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展开:从只注重学科知识的教育转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传统教学中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化到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科内容和科学方法的学习放到同等地位,把只重视传授知识转化为以知识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探究式教学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与获取,建立了新的教  相似文献   

7.
教育因生命而发生,生命是教育的家。生物学是一门具有灵性的科学、人文的科学,我们在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渗透一种人文素养。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是新课改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生命发展的要求,是科学教育和生命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着“重讲解、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错误倾向。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决定了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学生物实验的教学,不但能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生物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养成科学作风,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学生以后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打卜良好的基础。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做实验,做成功实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教育不仅以传授知识为己任,更重要的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情感教育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础。本文探讨在平时的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进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与社会、科学和技术联系非常紧密。在生物教学中,我们不仅应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更应重视生物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视技术教育和重视素质教育,使科学知识有效地转化生产力。STS教育是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以它引领生物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能及时触摸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技术进步引发了人类知识图景的遽变。数字化、智能化的知识生成、知识表征、知识形态弱化了知识的确证性,人类从追求知识之普遍性、真理性转而追求其经验性、实践性。知识变迁深刻影响着传统知识教学,知识本位的价值立场、以科学为中心的知识内容、学科分化的知识组织等使教学知识不断累加,知识的智育价值、功利价值被强化,知识过密化、浅表化加剧,知识与生命相疏远。人工智能时代,基于知识变迁中教学改革面临的知识困境,教学知识变革是教学变革的前提。这需要通过教学知识的生命立场重建和人文价值重估,走出“教学便是教知识”的观念桎梏;以“减法思维”精选教学知识、以“主题融通”重组教学知识,倡导“人机协同”的知识学习,走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困境。未来,教育必须按照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并坚持知识为生命服务的原则,才能培养出不被技术“物化”和被算法决定的、有高度主体性的人;人工智能技术只有作为沟通教学知识与生命本体的桥梁并引导学生走向“技进于道”的超越,“人工智能+教育”才能回归育人原点,使学生在技术协同的教学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课教什么?一些人的答案是:物理知识。笔者的答案是:以知识为载体.教给学生学会、发现、创造新知识的科学方法。当前的初中课程改革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初中物理知识教学必须与科学方法教育有机结合。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素质,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生物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设计并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在生物教学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过程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上来,教师在启发、诱导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不仅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更重要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想参与、能参与、会参与。从中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相似文献   

15.
刘舒清 《考试周刊》2009,(17):189-190
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保障,课堂教学是实施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是教育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课堂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思想与教学结构,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必修课之一,然而在实际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该专业的学生整体的科学素养水平较低,从而导致学生的学科知识薄弱,科学教学效能感不高等等,使得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科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科教学知识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知识、学生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策略方法知识和评价知识五个方面。本文主要结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科教学的具体特点,对上述五个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科教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瑞萍 《宁夏教育》2009,(11):52-52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研究内容包括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和生态等方面,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在生物教学中,从知识教育、方法训练、能力转化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科学的培养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网上沙龙栏目在4月份讨论的话题是科学教材如何体现知识的传授。看了郑军老师整理的讨论过程和内容,隐约感到大家对当前的科学知识的传授有点担忧,认为当前的科学教材中科学知识的含量少了些。其实,现在的科学教材不但没有不重视知识的教学,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比以前更重视知识的教学。下面以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科学》教材为例,谈谈我的理解和想法。  相似文献   

19.
<正> 新版高中生物教材,体现了生命科学与现代教学理念的完美结合,体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完美结合。新教材对我们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更新教学理念传统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片面强调“以生物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忽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缺乏对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片面强调对生物“双基”知识的学习,缺乏对生命整体的把握;未能  相似文献   

20.
张雨 《考试周刊》2011,(17):26-2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知识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课程理念逐渐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所替代。许多认知是从实验开始的,操作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开端,是发现问题和发明创造的首要步骤,是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创造性劳动和科研不可缺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