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2004,(1)
从今年一月份开始,又有三个出版社加盟办刊,《科学课》的协办单位增加到五个,几乎所有有影响的《科学》《自然》教材的出版社都选择《科学课》杂志作为面向科学和自然教师的窗口;我们的读者也正好可以从这扇窗口了解当前科学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今年加盟的第一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自然》教材目前仍然是使用最广的。而且,我们的每一位读者,几乎都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人民教育出版社刘默耕老师所发动的那一场小学科学教育的革命。他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在40分钟内,经历人类科学史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2003,(3)
本期的《科学家访谈》采访了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许厚泽院士。许多人知道人造卫星、导弹、全球定位系统GPS,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些都和目前科技界最热门的学科之一——地球重力学和地球固体潮的研究密切相关。许院士不仅为我们做了一次生动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本刊编辑和读者大开眼界,我们还幸运地请到他担任《科学课》杂志的顾问。我们的会刊目前已经有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顾问,这真是小学科学教育的幸事。  相似文献   

3.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1997,(1)
1997年,在纷飞的瑞雪之中,随着新年音乐会的优美的旋律翩然而至。这是美好的亲切的一年——中国人民将迎来世纪之交的一次团圆:香港回归;这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一年——人类正由工业时代走向信息富裕时代,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革命正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和未来。  相似文献   

4.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2007,(6)
希望在孩子。与广州的科学老师一起参加了香港“常识百搭”科学展示活动后,这种感受更加强烈。来自广州、香港、澳门、台湾的学生,虽然接受着不同背景下的科学教育,所获得的科学素养有所不同,但在学生作品中,分明看得到孩子们在没有精神压力,注意力、想像力等处于积极状态下产生的思维火花。  相似文献   

5.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2004,(4)
本期的评论员文章是《谈“收集信息”》,题目很吸引人。我们在科学课中最常听见的一句话就是:到网上或到书中去查资料。查资料算不算“收集信息”?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1999,(3)
本期刊首人物是中科院院士、分子生物学家邹承鲁。他说:“科学研究贵在创新。同时,科学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7.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2006,(4)
两会召开了,代表们讨论和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关于教育的话题排在前列,我们看到社会各界对农村教育的忧思和呼吁。作为小学科学教育期刊,我们也应关注农村科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问题。在人们大谈教育公平的今天,农村教育滞后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家庭经济背景不同造成不同的受教育机会,加深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贫富差距成为了教育公平的桎梏,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造成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3月,全国农村家庭收到了开春以来最大的一份礼物,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宣布,中央决定从今年春季开始全部免…  相似文献   

8.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2005,(6)
本期的《特别报道》专栏为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位小学科学教育的特殊朋友——著名外交家周南。他是蜚声中外的“诗人外交家”,博览群书、学贯中西;他在48年的外交生涯中,亲身经历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国际舞台上的众多风云人物都打过交道。这些人对周南印象深刻,并由  相似文献   

9.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2006,(8)
暑假到了,许多老师有机会接受各级提高教学素质的培训,培训的目的在于帮助老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对于科学老师而言,探究教学一直被看成值得为之而奋斗的教育思想,本期的主题,就围绕探究而展开。当我们在探讨如何开展探究的时候,是否真正理解探究的内涵,这是个关键。什么是探究?集中传达给学生科学家早已知道的学习环境并不能推动探究。《美国国家科学标准》认为,探究包括:理解科学概念;认识在科学中“我们怎样知道”和“我们对科学知道什么”;理解科学的性质;形成独立探究自然界所需要的技能;使用跟科学相联系的技能、能力并有爱好科学的态…  相似文献   

10.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1995,(1)
春风送暖,万象更新。在伟大祖国昂首阔步,迈进1995年的时候,我们在卷首刊登了江泽民总书记激励人心的号召:培养和造就科技后备大军,要从青少年抓起! 自然教学改革,已经是第15个年头了,当年李子平、路培琦、章鼎儿、冯梦月、  相似文献   

11.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1988,(6)
中国正面临着培养具有创造性的进取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代新人的艰巨任务,教育是关键。而科学教育在其中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在《造就具有新思想的未来公民》这篇文章中,兰本达教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学校  相似文献   

12.
编辑部报告     
写这期《编辑部报告》的时候,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只坐着阿满一个人,想象着众小编在西岭雪山疯玩的情景,饱尝着被单独留下来值班的痛苦,阿满的心底只有一个声音:阿Sir,算你狠!……  相似文献   

13.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1996,(5)
本期刊首人物是我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唐敖庆院士。他不仅是一位硕果累累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唐敖庆教授自豪地说:“我觉得培养青年人才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大事。为了中国科学的未来,为了祖国的昌盛,我愿意耗尽自己的余生。他日重来,还当教师。”这不  相似文献   

14.
编辑部报告     
嘉陵江畔,天外飞仙;白衣过处,倾倒一片……“扑通!”(来人降落失败,惨遭众人围观……)  相似文献   

15.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1995,(6)
本期刊首介绍的是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他的一句富有诗意的话:“从数不清的雨滴中,终于寻觅出那一滴带颜色的雨。”形象地说明了实验物理学家探索历程的艰辛和科学发现的美好。他强调实验工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1999,(6)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竟然发射多枚导弹,对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进行蛮轰炸。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社记者许杏虎、朱颖在轰炸中壮烈牺牲。本刊特向这三位中国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致以深切的哀悼;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残暴行径表示最强烈的抗议。本刊坚决拥护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并向仍然在南斯拉夫坚持工作的我国使馆人员和新闻工作者致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7.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1993,(4)
第四期应在7月末出版,因时值暑假,学校无人,恐怕读者收不到,故而延至8月末出刊。这样,读者开学时先收到第四期,9月末或10月初又可收到第五期。 本期到读者手中,正是教师节。本刊顾问、湖北省教委主任孙德华同志对本刊进行了热情的鼓励并向全国自然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 本期关于学习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教材的文章有2篇,一篇是全国自然学会秘书长、北京市教研员苏效民老师的《试谈自然学科的思想品德教育》一文,另一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室的《怎样搞好义务教育低年级自然教学》之二,均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一级培训的材料。 本期《研究课》内容有2个,一是湖北谷城市实验小学黄智林老师《水的蒸发与沸腾》一课的教学纪实。我们选择的,都是既有突出的优点又有明显不足的自然课,作为研究的材料,期待着老师们去“探究”,而后在刊物上“研讨”,达到理论与实践双丰收的效果。上课的老师会从众多精辟的见解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参加“探究”和“研讨”的读者也能分享到他们的财富。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1997,(4)
本期《研究课》专栏集中编发了有关“概念是怎样形成的”这一内容的教学经验。本刊评论员文章:《从“摆的秘密”一课看概念教学》则是提纲挈领的一篇。 评论员文章开宗明义,先提出评价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有两条;一看这个课是单纯得出一个知识结论还是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内涵;二看是努力追求指导学生自行获  相似文献   

19.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2003,(6)
本期发稿之际,非典型性肺炎(SARS)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染病,在人类尚未完全弄清其发病原因、传染途径、治疗措施之前.就打了人们一个措手不及。重灾区在中国,在北京.在广东.在香港。国家有难、民族有难。全国人民正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SARS——非典。  相似文献   

20.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1993,(5)
本期刘默耕老师论创造精神的一段话是从他给本刊编辑部的信中摘录的。文中关于创造精神的“科学性”和“道德性”的论述对我们如何理解自然学科的教育性很有指导意义。据说中国科学院每年能收到几麻袋“永动机”的设计方案,但这并不是创造,因为它是不科学的;制售假药假酒能赚大钱,它也不是创造,因为它是不道德的,是天理国法所不容的。创造精神要有道德灵魂,培养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