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策林》体现了白居易在农业、吏制、国家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政治经济思想,他的政治经济思想虽然具有明显的复古色彩,甚至有脱离当时社会实际的地方,具有不可操作性甚至虚幻性,但它仍然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史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所精心拟制的备考制举试的习笔《策林》,是其政治理想、因革理念、价值追求、个性气度的载体,并由此体现出独特而鲜明的精神特质,即以民为本的儒家情怀,重振国威的使命意识,有犯无隐的批评精神,尚明崇圣的复古理念,客观理性的辨证色彩。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所精心拟制的备考制举试的习笔<策林>,是其政治理想、因革理念、价值追求、个性气度的载体,并由此体现出独特而鲜明的精神特质,即以民为本的儒家情怀,重振国威的使命意识,有犯无隐的批评精神,尚明崇圣的复古理念,客观理性的辨证色彩.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早年悲剧性的爱情经历使其领悟到美好教育的珍贵,也因其关注民生,写了很多同情悲苦女子的诗篇。其中有对普通妇女的同情,也有对历史上被认为是亡国祸水的杨贵妃的同情。这些都体现了作女性观的进步性。但同时,由于诗人肩负维护封建统治的大任,并把实现政治理论的希望寄托在明君身上,所以,对与政治发生关系的美女又大加讽刺。“政客”与“骚各”的双重人格导致了白居易女性观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糸杂家之作,既有博采之长,又有杂糅之弊。其历史观存在明显的矛盾性:既认为天道无为,又宣扬天人感应;在君道起源论中否定了君权神授,在五德始终说中又宣扬君权神授;既承认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又认为历史是不断循环的。从总体上看,是属于唯心史观,但其中又包含有朴素的、辨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因素,注意从人的物质利益上去探求历史发展的原因,朦胧地看到了国家是社会斗争的产物。值得强调的是:《吕氏春秋》的发展观点、变法革新的主张和忧患意识,不仅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而且至今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庐山草堂记》探析白居易的建筑园林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为发端,通过查找文献材料,力图廓清白居易庐山草堂的建造背景及其历史,同时分别从建筑择址、平面布局、室内摆设等方面对这座富于野趣的唐代园林住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瓯北诗话》是赵翼晚年的诗论名著,主要是对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人的诗歌创作进行系统地评析。其中,对白居易的评析颇为详尽,主要涉及白居易的生平、思想及政治造化;诗歌的题材、体裁、寓意、真伪辨析、艺术风格、艺术传承;白居易与其他诗人的比较研究等方面,颇具高见灼识。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东南学术>2001年第4期发表了汪征鲁的<论江泽民的历史观>一文.汪文洋洋洒洒近36000字,是深入系统研究江泽民历史思想、历史观的一项深具学术份量的成果.本刊特发表福建师范大学、中共福建省委党校部分专家教授对汪文的笔谈评述.  相似文献   

9.
以逻辑的民族性为中心,冯友兰的民族观实现了两个统一:一是民族的同一性与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统一;二是民族复兴、社会变革的必然性与从国情出发的必要性的统一。冯友兰的民族观,既回应了近代以来的民族性、国民性批判,澄清了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也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复兴和社会变革做出了理性的说明,指出了发展的方向与道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冯友兰的民族观必将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长恨歌》主题说,提出了新的见解:反腐败。并对“爱情说”、“政治爱情双重说”提出了商榷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死亡是每个人都有的恐惧,白居易也不例外,其诗歌中有大量描写衰老、疾病、死亡的诗歌,证明了他对于死亡的敏感和恐惧。为解决这个问题,他对诸家学说进行了长期探索。儒、道两家思想差别很大,但都重视现世人生,不可能解决“死亡”的威胁、恐惧问题。道教实现永生的途径和做法已被白居易证明是荒诞不经的。而佛教的理论性、系统性很强,到达彼岸的方式便于为文人士大夫所接受,且彼岸世界的有无亦难以获得明确证明。为了应对死亡的恐惧,白居易最终皈依了佛教。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是唐代最多产的诗人,一生三千多首诗赋中记录了诗人的心路历程,并折射出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人文思想现状。文章主要对白居易诗歌中的痛苦内容及其解脱方式进行剖析,以对当里的社会现实有更为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在渭南居住约十年,其中最久的一次是丁母忧的四年。白居易作于渭南下圭阝的诗篇真切地反映了他复杂的人生情怀:仕与隐的矛盾、重情与忘情的纠葛、生命的痛苦体验与消解苦痛的释然。白居易在渭南的创作对研究唐代社会状况和白居易一生的创作及思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独树一帜的伟大诗人,是主张诗歌改革的主将,其身体力行的新题乐府诗平白浅切、生动自然、诗来琅琅上口且便于记忆传诵的通俗诗风,时至今日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是一位著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园林美学家。他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朴素的园林美学思想.在中国园林美学史上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园林美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判”是唐朝科考中的一种特珠文体。《百道判》是白居易参加“书判拔萃”试前虚拟性的练笔,是透视白氏早期思想的重要文献。《百道判》在艺术上也有多方面的突出成就。探讨《百道判》的文学价值,既可弥补此类文体研究中的缺失,对全面评价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刚正不阿、为民请命到知足保和,吟玩性情,白居易经历了一个痛苦思想转变历程。在此期间,他痛苦、愤懑、无奈、不平。这既是他个人的不幸,又是整个晚唐社会,乃至中华民族的下幸。他不仅应该得到我们的同情和原谅,还应该得到我们的礼拜和尊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略论述了白居易的三峡诗的艺术特色,它对全面认识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永贞革新作为唐朝中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身处其时的唐代诗人产生了重大影响,白居易作为身处这一时期的重要诗人,永贞革新在其政治态度、诗作内容及风格的前后变化中同样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阐述了自己的诗学主张:诗歌要发挥“兼济天下”、“稽政”,的作用,形式要质、径、直、切、顺。这种诗学主张,有其存在的时代合理性,但也有其固有的弊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