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 《考试周刊》2012,(87):18-21
本文主要考察金庸的中篇小说《白马啸西风》(以下简称《白马》)。通过对《白马》版本的比较研究,以精英文学的若干标准,厘清“五四”新文学对《白马》的影响,并把《白马》置于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总体进程中加以考察,同时解析金庸创作《白马》前后的处境,从而展示出《白马》在金庸小说从商品味走向书卷气这一嬗变过程中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2.
羔羔 《音乐世界》2013,(21):16-16
从《天龙八部》到《神雕侠侣》,金庸小说再遇翻拍年,又—部近期开机的是金庸小说的颠覆之作《鹿鼎记》。颠覆之作能否拍出新意?让我们看看能否从定妆照里瞧出端倪。  相似文献   

3.
郭秀锋 《考试周刊》2011,(77):20-20
金庸《飞狐外传》中胡斐“急人所难、行侠仗义”的性格和《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性格很是接近。通过对“血印石”与“拳打镇关西”情节的对比,作者发现金庸《飞狐外传》中在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方面对《水浒传》多有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玉真 《教育》2009,(1):5-5
早在200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二语文《读本》就首次选入了金庸的《天龙八部》片段,将其排在第六课,同时还选入了王度庐的《卧虎藏龙》片段,排在第五课,两者合成一个单元——“神奇武侠”。  相似文献   

5.
金庸1956年创作了武侠小说《碧血剑》,1975年又对此作品进行了认真严肃的修订,旧版与修订版在开篇、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的诸多差异,体现了金庸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境界、思想情感和艺术趣味,版本变迁的背后也打上了金庸写作技巧、政治观念、审美原则发展变化的烙印。通过比较《碧血剑》的旧版与修订版,可以探究金庸历时性的创作心理、思想状态以及深层的修订动因。  相似文献   

6.
《笑傲江湖》语境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笑傲江湖》是金庸武侠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在金庸的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文学语境角度考察,这部小说存在传奇和生活两种语境。传奇是武侠小说的主要特征,《笑做江湖》的传奇语境却在历史和现实的维度上出现了突破,而生活语境的生成更使得金庸小说超越前人,成为成熟的文学作品;这两种语境在小说文本中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7.
在《鹿鼎记》中,金庸以自己的狂傲,以长歌当哭的方式为他心目中所有的武侠英雄唱出了一首挽歌。历史的浪漫化可以说是所有史侠兼备的武侠小说所共有的特点,但将历史荒诞化或许可以认为是金庸的《鹿鼎记》所独有的。值得回味的是掩藏在传奇故事背后那令人揪心的切肤之感,因为在这当中,融铸了金庸封笔之前面对侠义精神的委顿和失落所感受到的天高地远般的悲壮寂寞。  相似文献   

8.
理解金庸小说《鹿鼎记》,小说故事的历史背景和金庸本人的历史观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康熙帝为切入点,可以看到金庸对满汉文化融合的态度;而从天地会入手,则可据此分析金庸的历史观;上述两个角度在韦小宝那里形成了一个结点,从而使得《鹿鼎记》成为金庸小说中一部非常特别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集中体现了金庸高超的语言艺术成就。1997年,著名汉学家闵福德教授翻译了《鹿鼎记》的第一卷并出版。用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视角来审视《鹿鼎记》的英译,可以为中国武侠小说的英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进一步丰富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广西教育》2007,(7C):42-42
金庸,原名查良镛。他自幼酷爱读书。并且笔耕不辍。是一名成功的报人、社会评论家和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1955年发表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1972年9月《鹿鼎记》连载完结。金庸宣布封笔。20年间先后完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小说。成为武侠小说的典范。在大众中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文汇报》报道.由金庸小说《雪山飞狐》改编的苏州评弹近日完成.由于内容丰富。原定的35回长篇变成了45回。前10多回已完成了录制。据苏州评弹学校副校长、苏州评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邢晏芝介绍,酷爱苏州评弹的金庸先生同意由苏州评弹学校无偿改编《雪山飞孤》和《天龙八部》两部小说。《天龙八部》有不少章节是写苏州的.但考虑到《天龙八部》内容更为丰富.苏州评弹学校选掸《雪山飞孤》先行改编。  相似文献   

12.
1954年的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因为江湖地位引发争执,双方掌门人相约比武,签下了“各安天命”的生死状。这一事件顿时成为全港关注的焦点,各路媒体竞相报道.《新晚报》更足别出心裁,顺势连载麾下两名干将撰写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和《书剑恩仇录》。自此,梁羽生、金庸横空出世,开启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1954年的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因为江湖地位引发争执,双方掌门人相约比武,签下了“各安天命”的生死状。这一事件顿时成为全港关注的焦点,各路媒体竞相报道.《新晚报》更足别出心裁,顺势连载麾下两名干将撰写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和《书剑恩仇录》。自此,梁羽生、金庸横空出世,开启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自从初中的时候看过一部《射雕英雄传》之后,从此便迷上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从《射雕英雄传》看到《倚天屠龙记》,最后竟然在一学期内把金庸写的小说全部看完了。看了那么多武侠,突然发现武林中也有着很多“潜规则”,这些可不是简单的诸如禁止不敬尊长、禁止欺辱妇女之类的可以明着讲的道德问题。虽然从来没有哪个师父会教给徒弟这些,但这几条“潜规则”却真实地发挥着作用。不遵守的吃苦头还算是轻,弄不好丢了性命都不知道是怎么丢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少年时读金庸的武侠小说,觉得《白马啸西风》是最不好看的一部。这部作品中没有《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那样的大英雄,也没有《笑傲江湖》中的任我行、东方不败那样的大反派;情节更说不上动人心弦,缺乏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  相似文献   

16.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去年11月第一次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第四册,首次选人了节选于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的两篇武侠小说,分别排在第五课和第六课。并合为一个单元,取名为“神奇武侠”。作为语文老师,对于金庸作品入选表示十二分的支持,我写了文章《金庸小说进教材符合新&;lt;语文课程标准&;gt;》来表达我的观点,《中国青年报》和《新华网》几乎同时刊登了我的文章。众多网友也表达了对金庸作品入选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词人黄霑     
黄霈和金庸、蔡澜、董桥并称香港四大才子,他写过一本超级畅销书叫《不文集》,1973年在周刊上连载,1983年结集成书以来,在香港这弹丸之地,重印了62版。其重印次数之多,甚至超过了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其纪录至今无人能够打破。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和当今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同是浙江海宁人,早为人知。然而,他俩是一对表兄弟这件事,却鲜为人知。其实,海宁袁花查家(金庸本名查良镛)和硖石徐家,同是名门望族。由于硖石与袁花两镇相距仅十四公里,因此两家祖辈素有来往,早结姻亲。徐志摩五岁时在家启蒙读书,塾师便是查家的查桐轸。后来,查桐轸的儿子查猛济也到徐家,当徐志摩的独子徐积锴的塾师。1915年前后,查家的查枢卿娶徐志摩的堂姑徐乐为妻。徐乐嫁到查家后,先后生下良铿、良镛、良钰、良镐四子和良琢、良璇二女。金庸年幼时,常随父母到舅家做客,并与回乡度假的表兄弟徐志摩做伴。抗战胜利后,金庸任《东南日报》记者。期间他读了徐志摩写的《西湖记》和一些新诗,深为表兄的才华所吸引。若干年后他所写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从书中人物陈家洛的身上,即隐约可见徐志摩的书生形象和绅士风度。  相似文献   

19.
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的作品影响深广,读者众多,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更是将武侠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颠峰,阐释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奠定了金庸在“武林”中的盟主地位。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07,(11S):44-45
江嫣新2007年9月8日在《中国教育报》撰文:学期伊始,有关北京9区县高中语文课本“大变身”——金庸经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换下鲁迅名著《阿Q正传》还在激烈争论时,重庆又传来在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落选新学期小学语文教材的消息,重庆市教科院研究员乔华分析说,“可能编者担心娃娃会受到早恋影响而落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