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过于永正课的人都说,于永正有一股子灵气,“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举手投足都有戏。他教《燕子》,一边引导着学生读书,一边在黑板上画画,学生把课读懂了,他的“燕子展翅图”也画完了。学生们瞪大了眼,听课的老师啧啧称赞;他教《壁虎》,临近结束时,他突发一问:“课就上到这儿了,最后,我还想了解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龙衮和他的《江南野史》燕永成《江南野史》是龙衮以纪传体修撰的有关南唐史事的笔记。龙衮,北宋时人,其爵里和生平未详。据余嘉锡先生考证:一说为吉州(今江西吉安)人;一说为螺江人,并且同欧阳修为乡曲。其人善画,作有《百马图跋》等。 ̄①《江南野史》成书于北宋...  相似文献   

3.
《燕子》是一篇难得的给学生以大自然美的陶冶的好教材。我是这样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美的。一、观赏画面,感知美。《燕子》的彩色插图,美得醉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引导学生仔细观赏,能唤起他们感情的记忆,从而感知美。一开讲我就揭示放大的彩色挂图,让学生仔细观赏,画中有哪些景物?它们的色  相似文献   

4.
《燕子》这篇文章的美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燕子的美是十分必要的。课上我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接着问:“燕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你能用一、二句话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燕子的印象吗?”  相似文献   

5.
闲话江南     
也许是这几天听林俊杰的《江南》听多了,看溪水看多了,画船画多了,想水上住宅想多了的缘故,我对古诗词中的江南有了无限的憧憬,想要寻求古时江南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一 听过于永正课的人都说,于永正有一股子灵气,“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举手投足都有戏。他教《燕子》,一边引导着拳生读书,一边在黑板上画画,学生把课文读懂了。他的“燕子展翅图”也画完了。学生们瞪大了眼,听课的老师啧啧称赞;他  相似文献   

7.
读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如同在赏一幅幅画。教学中,我和学生一同走进江南的冬景,欣赏江南的美景,感受江南的悠闲。本就学生所鉴赏的课第七段做了课堂实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燕子》无瑕可指《小学语文教师》1995年第5期刊登张功宇的《〈燕子〉指瑕》一文,文中指出:燕子有一身乌黑的羽毛,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他查阅有关资料和留心观察的结果,发现燕子的背部羽毛固然是黑色的,但腹部羽毛为白色。诚然,一般的家燕(或称土燕)羽毛的...  相似文献   

9.
尘衣 《初中生》2007,(4):4-8
我惊讶于他的山水画。我看到他的第一幅山水画是《黄山图》。当时,我讶异半天,想,山居然可以这样画——几笔疯狂的粗墨,山的旷达悠远就尽显其中,而那细致入微的迎客松,又为此画增添了如许逼真的细节——真是让人叹服。后来印象深的还有《千里江陵》《上善若水》等,《离骚》更是极致。这是我对他画作简单的理解。再后来,他的散文让我对他的好感又增加许多。正如他自己愿意听到的:他的散文比他的画更好。我就这么喜欢上了他,这个多么可爱的老人——黄永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我讲评《可爱的小燕子》美术作品时,发现作品未被选讲的琳琳有一丝失意的情绪,便说:“下面我们请琳琳来讲讲她的画。”只见她高兴地拿着自己的画跑上来。当小朋友们看着那一半蓝一半红的颜色聚在一堆时,就纷纷发言:“老师说这两种颜色操在一起很难看的。”“脏兮兮的。”听到这些,琳琳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连忙说:“咱们请琳琳讲完再说好吗?”然后示意琳琳开始讲述。“我画上的蓝色代表北方,因为蓝色是冷色;而红色代表南方,因为红色是暖色。冬天燕子妈妈带着小娃娃飞到了南方,可是小姐姐还在冷的北方,因为她的伤才好。现在她听…  相似文献   

11.
音乐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红帽》一课是歌表演。歌曲《小红帽》教唱完毕,准备进行下一项歌表演。正在这时候,我发现许小权同学正趴在那儿画什么。我走过去夺过画纸,想训他一顿。可是,当看到他那充满灵气的画———把小红帽挎着篮子走路的形象画得惟妙惟肖时,我突然改变了想法: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长和兴趣,何不因势利导,让他在音乐课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将画融合到音乐中?于是,我拿起他的画向大家展示:“许小权同学画的小红帽好不好?”同学们说:“好。”我接着说:“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地表现歌曲。可以编…  相似文献   

12.
佚名 《高中生》2014,(7):18
正春除了给人以感官的陶醉以外,还渗入人的思想,让人生出无限的思乡之情。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喊/在江南,在江南/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多风筝的江南啊/钟声里的江南(站在基隆港,想——想,想回也回不去的)/多燕子的江南——节选自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春天,令"乡愁诗人"余光中想起江南。那魂牵梦萦的江南,本来是可以从基隆港回去,仅需几个小时就到的,然而对作者而言却是"站在基隆港,想——  相似文献   

13.
一、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做个好学生 学习《燕子》时,学生说:假如我是作者,我要写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学习这一课,我觉得应该把书读熟背会,要喜欢上燕子。在学习生字词时,学生说:让我来告诉你吧.“偶尔”的意思是……我来考考王艺同学:“生趣”的意思是什么?我想请教朱真宇同学:“小圆晕”是什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说:我还想读这一自然段。有的说:  相似文献   

14.
江南雾中雨     
优美而古典的旋律又一次在我心海中投进了一颗石子,涟漪一圈圈散开来……那首《江南雾中雨》是我的最爱。“江南雾中雨呀,顺风舞银纱,摇着那杏花雨,吹绿那竹篱笆……”听着这独有的江南小调,深深沉浸其中,那烟雨空濛的江南春日便浮现眼前:春风吹雨如银纱飞舞,银纱飞舞处一片绿意盎然,燕子点水,鱼跃龙门。是的,就是在这样一个江南雨季我到了江南。其实,我本想看看阳光明媚的江南春日,用照像机为自己留下许多美妙的回忆。但火车一进站,江南的雨就飘洒起来。我祈祷这雨快停下来,美丽的阳光快射出来。终于我来杭州的第二天中午雨停了,  相似文献   

15.
工作中我曾听过这样一节幼儿园大班画“燕子”的美术课。其基本程序如下。 1.猜谜语引出学画燕子的教学内容。 2.出示范画,教师讲解画面。 (1)画面上有大燕子、小燕子;  相似文献   

16.
《燕子专列》是一篇和燕子有关的感人故事。 当我讲到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不畏严寒拯救燕子的时候,出现了面这样一个情节:师(动情地朗读):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生(突然):老师,她为什么不戴手套?  相似文献   

17.
我生于江南,长于江南,对江南的四季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正是江南四季的清秀与灵动,造就了江南人的优雅、淡泊、平静与高洁。我爱江南的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江南的春天更是如此。江南的春,在带走了冬日的严寒之后,迎来的是一种清新的泥土气息,它夹杂着生命的律动,仿佛是一个生命的孕育。江南的春,来得比北国早,当北国寒风凛冽时,江南的新芽,已经露出了它那羞涩的笑脸。正如朱自清的《春》一样: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我爱江南的夏:"小荷才露尖尖角,  相似文献   

18.
据史载.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三登燕子矶。乾隆十六年(1751年),他首次下江南,来到南京巡视。一天,乾隆率文武百官来到燕子矶游览.并乘兴挥毫御书“燕子矶”三个苍劲的楷书大字。随后,江宁(今南京)知府刻碑造亭,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春》的“课前提示”及“课后问题一”中,确认《春》描写的是江南的景色,对此我有异议,我认为《春》只是突出了春天的特征,而非特指江南的春景。以下是我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郑振铎先生的《燕子》真可谓经典之文,被选入人教版、浙教版、沪教国标版、冀教版、苏教版等多个版本的教材中。那天,学完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后,我找来了苏教版的《燕子》一课,让学生对比着读一读。想不到学生兴致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