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人掩鼻     
《现代语文》2004,(3):17-17
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知王之说新人也,甚爱新人,衣服玩好择其所喜而为之,郑袖知王以己屡不妒也,固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然,恶子之鼻。子为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固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无使逆命。  相似文献   

2.
郑袖是楚王的幸姬,怎么甘心让他人抢了自己的风头?但她不露声色,全力讨好新人,不但在物质上“择其所喜”,尽量满足,而且在精神上推心置腹,伪托为知己。总之,无论在谁看来,她是“爱之甚于王”的了,甚至颠覆了楚王的旧观念——“妇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让他树立了新观念:夫人所以事夫者,爱夫之新人甚于夫也,而妒者,  相似文献   

3.
如厕观书记     
戴寻 《教书育人》2005,(1):109-109
如厕时,喜携一卷书或半张报,此陋习为家人所深恶,面对众人怒色,我嘿嘿一笑:‘古有欧阳修三上读书法,我不过择其一而为之,何厌之有?”  相似文献   

4.
从师资、教材、教法、环境四个方面评价了缅甸大学英语教学的情况,并对比我国国内教学的实情,提出了择其善者而为之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五册《语文》教材《毛遂自荐》文在叙到楚王呵斥上殿的毛遂时,写毛遂大胆回言:“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毛遂在明告楚王,十步之内,楚王您的性命掌握在我毛遂手里;您不要摆谱!很明显,在战国时期的这出“戏”中,机智无畏的别国使臣门客威胁到了诸侯王的性命。无独有偶,高六册《语文》教材《荆柯刺秦王》一文就专写使臣威胁谋刺诸侯王之事,文章高潮部分描写道:“荆柯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荆柯(持匕首)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其狼狈滑稽之状可见一斑!难怪乎在教学该文时,有学生联想到《毛  相似文献   

6.
<正>古文小故事楚王射猎刘基请你像我这样读:楚王/猎于云梦,使/虞人/驱禽兽/而射之。禽飞,鹿/出于/王之右,麋/逸于/王之左。王/欲引弓射之,又有/鹄掠过。王/注矢于弓,不知/射何也。养由基/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十发/而十中;若/置十叶/于前,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也。”王曰:  相似文献   

7.
云崽子 《音乐世界》2013,(9):98-103
以金宇彬为首的韩国演员新势力在2013年强势来袭。一部《学校2013》让金宇彬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新人演员,看似强势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温柔爱撒娇的心,还有与李钟硕那令人羡慕的友情着实让他成为新一代人气王。  相似文献   

8.
王云建  张越 《教育》2006,(6):24-27
“择差”学校的出现是合理的吗?或有人会引用黑格尔的这个命题来证明其合理性: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都是现实的。既然现实的生活已经出现了“择差”学校。而且不止一所两所,可见其出现有其合理性。但是,他们忘记了恩格斯在引用黑格尔这句话时还指出:“在黑格尔看来,凡是现存的绝非无条件地现实的。” 这里,我们并不是要去讨论哲学问题。“择差”教育是现象,也是存在。合理否?这是一个现实的哲学命题。 在庐山择差教育中心举办的一个论坛上,“差生”这一叫法就曾受到来自国内的六位教育专家的一致批评,甚至被认为是“反教育”的。 自从“择差”一词的出现,人们就提出疑问:何谓差?差之标准?差之界限与界定?差之源?等等。“择差”教育,是合伦理,还是合法理?是合人之常情之理,还是合教育规律之理?再者,“择差”教育之手段与目的之统一何在?——是钱,是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诸如此类的问题,既拷问生活,也拷问生活中的人。 带着“拷问”之重负,我们记者造访了学者、专家和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如是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公输》一中墨子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通过艰苦的斗争,最终阻止了一场即将爆发的战争,充分体现了墨子的“非攻”思想。但通读全,总感觉凭墨子之舌并不能使公输盘、楚王理屈词穷,实力体现并不能使楚王他们的侵略野心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10.
饶礼喜 《现代语文》2005,(12):30-30
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曾对阅读鉴赏过程中的情感共鸣作了具体的论述:“一日熏。熏也者,如入雪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二日浸。熏以空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广狭;浸以时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长短。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者也。……三日刺。刺也者,刺激之义也。熏、浸之力利用渐,刺之力利用顿。熏、浸之力,在使感觉者不觉;刺之力,在使感受者骤觉。刺也者,能人于一刹那顷,忽起异感而不能自制者也。……四日提。前三者之力,自外而灌之使入,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  相似文献   

12.
典故三则     
【原典】 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 《孔子家语·好生》  相似文献   

13.
夏青 《辽宁教育》2003,(10):27-28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在这个时期所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常常会对其一生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所以,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在这方面,我有几点较深的体会。1.爱是促进学生思想转化的巨大动力。近代教育家夏硏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特级教师王企贤曾对向他取经的人说:“要说有什么经验,其实很简单,它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所教的学生。”无数成功的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级…  相似文献   

14.
咸丰九年,曾国藩年且五十,事功未竟,前途莫测,抑郁之中,乃择古今圣哲三十余人,命儿子纪泽绘其遗像,都为一卷,而为之作《圣哲画像记》。内中一段文字颇引人注目,“陆敬舆事多疑之主,驭难驯之将,烛之以至明,将之以至诚,譬若御驽马登峻坂,纵横险阻而不失其驰,何其神也。”此段文字,名为写人,实则状己,堪称曾国藩集团与清  相似文献   

15.
有个成语叫“乱七八糟”,它是形容乱得不成样子,毫无条理和秩序。这个成语和两件历史事实有关,可能知者不多。   一件是西汉时的“七国之乱”。西汉景帝时期,汉景帝采纳晁错的意见,着手削减了些封国领地,收归中央管理。吴王刘氵鼻立即串通楚王、赵王、胶东王、胶西王等六王于公元前 154年,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来叛乱。景帝错杀晁错而不能退兵,立即派周亚夫领兵平定了“七国之乱”。此即成语中的“七乱”。   另一件是西晋时的“八王之乱”。西晋初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把皇室子弟分封为诸侯王,享有各种特权…  相似文献   

16.
正春秋时楚晋鄢陵大战,楚军失利,楚王伤了眼睛。楚国将军子反疲惫地回营,非常口渴,侍仆知道他爱喝酒,刻意以酒代水。子反嗜酒,狂饮不止。夜间,楚王想商议再战,结果子反醉酒不能理事,楚王只好带着子反连夜撤退。路上子反酒醒,知道了撤退的原因,羞愧地自杀了。  相似文献   

17.
《晏子春秋》中记载,楚王宴请晏子,安排人绑了一名齐国人,说是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问:“齐国人原本爱偷盗吗?”晏子回答:“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栀。”  相似文献   

18.
胡先骕不仅是植物学家、学家,而且是教育家,他不仅有长期的教育实践,而且有自己的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现的基础和核心为新人主义,他在新人主义教育现指导下,对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择出了一系列的宝贵意见,经过近百年的实践检验,含量显示出这些意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昙是乾嘉时期一位富有特色的诗人,好奇为人,好奇为诗,仡傺不平之气郁结胸中,发而为诗,以奇著称。良士不遇,慷慨悲歌,既是个人的悲哀,也是时代的不幸。从诗人的性格特征和时代背景研究出发,探讨王昙诗歌的内容特征和写作特色,并对其诗歌特色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吕氏春秋》里有一则寓言故事:楚王在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失了。侍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王说:“算了吧,不必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